奋战7.88亿吨目标任务|“钢轨医生”大秦线上显身手

文摘   2024-11-17 21:29   山西  




当下正值集团公司“决战四个月 打赢攻坚战 坚决完成7.88亿吨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载大通道——大秦铁路上有一支青年人组成的“医师”队伍正在为那里的钢轨“把脉问诊,开具良方”,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吨巨龙”下的钢轨安全,他们是大秦重载卫士——钢轨探伤工。














 “钢轨上即使出现很小的异常,如果没能及时发现,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要对钢轨内部进行全方位“体检”,就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一样,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病变’。因此,这份工作特别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呼啸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呼啸是钢轨探伤车间04782班组的一名车长。从事探伤工作11年的他是资深的钢轨检测“B超师”,他所在的GTC-80ⅡJ型探伤车是目前国内最智能的80型钢轨探伤车,先进的钢轨伤损智能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地捕捉到细微的伤损情况,让钢轨伤损无处遁形,阻断可能产生的断轨风险,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大型钢轨探伤车作为目前铁路行业钢轨伤损检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能够在短期内对线路实现全覆盖式探伤,七八个传统工人1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它只要8小时就能搞定,探伤效率提高近30倍,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必不可少的大型检测设备。”呼啸自豪地介绍道。 












 进入冬季以来,钢轨会变得十分脆弱。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为钢轨防断关键期,工作强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大,检测员必须始终全神贯注的看着示波器,根据波形显示和出波情况实时调整作业参数,确保采集数据质量,数据回放员则要对采集的数据一米一米进行分析,并随时做好记录。












 大型钢轨探伤车单天窗作业里程较长,通常在数百公里,持续时间可达4-6个小时。“在对大秦线进行探伤作业时,我们需要全程注意避让货运车辆,和同事们常常在路上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大家总是出发时天光大亮,结束时已是披星戴月了”呼啸感叹道。这样的工作模式对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












在对大秦线遵化北-柳村南一场进行检测作业时,回放员石旭健发现一处异常图像,和日常常见的焊缝回波极其相似,经验丰富的呼啸迅速调取数据,反复比对波形,判断此处钢轨内部可能存在核伤。“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那股劲儿,既不漏诊,也不误诊。”他严肃认真地说道。


截止日前,04782钢轨探伤车在车长呼啸的带领下,已累积完成对大秦线29454.573km的检测任务,复核确认伤损214处,其中8处伤损已达重伤标准,为完成集团公司7.88亿吨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文:雷佳明  呼   啸

编辑:杨   佳

初审:杨云龙

审核:郭   涛  付振新


太铁大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