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语,是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重要来源。
当你愿意真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才能够真正接住他们的情绪。
——鹿妈
给女儿最好的富养
是养好她的“见识”和“眼界”
想要足不出户让女儿开眼界、长见识
1月22日 呀呀妈x宝藏杂志专场
科普、人文、英语、财商一站式包罗
点击 预约 直播 新年一定要给孩子订!
▽▽▽
作者 | 铁铁老师
来源 | 回眸一顾(ID:huimouyigu)
孩子说:“昨晚我没睡好,现在没什么胃口,不想吃饭。”“昨晚打游戏又打到后半夜?日夜颠倒的,胃口怎么可能好呢!今天别再这么晚睡了。”孩子多半会回复:“别烦我,我说了我不想吃,听不懂吗?”也有父母可能会说:“昨晚又很晚睡啊,是因为怕睡不着是吗?”“哟,脸色有点差。那你接着睡,睡饱了自己起来把饭菜热一热,别饿着自己。”一是,把大人的手推开:“哎呀,你去吃你的吧!别管我。”回过头,鼻子一酸,怕大人看出来继续睡——我们真心的疼惜,他们接收到了,但不够。不足以说明父母完全能够体谅自己了,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寻找证据。还有一种可能会说:“你们先吃,我一会儿睡醒了自己吃。”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接纳和疼惜,想要努力爬起来,但确实没什么精神和胃口。他们也同样需要进一步观察父母,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同样有所转变。同样一句话,这样说和那样说,对孩子来说,意义完全不同。而这里头的差别却是父母是否真心接纳孩子的现状、理解他们的不易。如果以改变孩子、符合自己的要求为目的,总想指导一点什么、改变一点什么,那么孩子必然会感到自己依旧活在过去的死循环里。——被操控的人生,自己根本决定不了什么。
——我是不好的,我是失败的,我不值得他们爱,所以他们才要求我改变。
如果我们真心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她)当下的无助、无力、自我否定、羞愧、内疚和低自尊,那么,我们就会以一种共情的心态去体谅他们。也算是对常规生活的一种打破,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特殊的期盼。所以,上上周末我们探索到一家比较远的早餐店,需要开车才能到,味道很不错。用女儿的话讲,豆浆能吃出豆浆味儿;煎饺和煎包很好吃;小馄饨也马马虎虎。那家店生意很好,几乎没有位置,于是我和女儿坐在了角落里看起来都不算位置的位置上。女儿忽然跟我说:“爸爸说,以后再也不想从我嘴里听到xxx的名字(她好朋友)。”等老父亲点完餐坐下来,才发现女儿没有动手吃,而是拉着个脸,情绪很低落的样子。因为在过去几天里,她常常把xxx的名字挂在嘴边,说一些这个孩子的不开心和纠结。我也曾跟她提起过:“你似乎近来提到她的名字有点多。”她解释说:“因为我的生活里没有太多的内容,所以只能跟你们聊聊同学。”但听她这么说,我能感觉到她的诉说中带了她的某些潜在的渴求:和父母链接或想要通过探讨同学的问题了解她自己。爸爸却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她有点沮丧。当然我也有点意外。“爸爸只是说了他的想法,他不喜欢听到那个名字,并不是说你有问题。”我只是表达我的真实想法,跟你没有关系,你也可以表达你的真实想法。“爸爸可能感受到了某种负担,他有点承受不住,所以,希望你能少说。“对对,我是觉得那个人似乎成了你的负担,所以我不希望她总是挂在你心上。”我说:“其实,虽然某种程度上她成了你的负担,但是你也想拥有这种负担,对吗?”直到这个时候,这娃的脸才明显放松下来,露出了笑容。看,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分不清自己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话题)是两回事,也分不清别人的评价和自己是两回事。当我们成年人能够分清这中间的区别时,我们就可以解释给他们听。当然,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们自然也就接住了她的情绪——她是在为自己谈论的话题被否定而自我怀疑呢。当我们想要改变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告诉自己:“我不好。”当我们想要指导他们时,他们会告诉自己:“我不行。”今天刚看了一个朋友转发的视频,小朋友们在说“父母说的最伤人的话”就是:说到底,人活着就是要照见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也是自信的来源。这种价值感一开始从母亲那里获得,后来是家人,再到外人。当我们处于自我价值感低的时候,就容易觉得自己会受骗,容易被人羞辱、鄙视,容易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相信别人,独自吞咽孤独和隔离的痛苦。因为这种隔离而显得对外界麻木不仁,他们不愿意去看不愿意去听,也不愿用心感受这个世界,而是习惯于挖苦、蔑视他人。恐惧又会使人退缩、使人不敢去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我们丧失判断力,且总是盯着自己感到挫败的行为。因为从我们的话中,看不到自己有价值、值得被爱的证据。所以说,如果把接住孩子的话当作一种技能,可能就会很难。只要知道,孩子们需要我们不断地、不断地告诉他们:“他们值得被爱!”无论成绩好坏、无论上没上学、无论是否日夜颠倒,他们还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况且,事实如此:即便这个孩子一辈子啃老,我们就不爱了吗?不会的。*作者:铁铁老师,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公益婚姻辅导师,专注青少年心理方向。来源:回眸一顾(ID:huimouyigu),每天对孩子多一点了解,唤醒童年,打开和孩子互通的桥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成长、自我成长。*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