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养出报恩型孩子的父母,都做对了这点

教育   2025-01-08 20:40   安徽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养孩子最基本的,就是父母要学会课题分离。

只有真正看见孩子,他们才能有向好的动力,活出自己,幸福一生。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若没有海量阅读支撑

只会饿死天赋,制造短命高分

1月14日上午9:00 点击 预约 直播

呀呀妈×青豆图书专场

1-9年级的寒假必读书单都在这里了

包含文学、科普、通识、社交、心理......

一起带孩子高质量阅读,比补课强多了

▽▽▽

作者 | 南小希

来源 | 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报恩型孩子 VS 报仇型孩子

最近有个感触: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真的是很大的。
有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特别让人省心。
他们往往循规蹈矩,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学习,都可以把自己安排得好好的,听话懂事,成绩又好。
但是有的孩子呢,就特别像来报仇的。
家长就是操碎了心都没什么用:不听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家长就是再督促再花心思,孩子的成绩还是一塌糊涂,作业也不肯好好做。
而这两种孩子,正好就是我朋友家的孩子和朋友邻居家的孩子。
朋友家的儿子阳阳十分好带,听话懂事。每到周末,朋友就会把他带到书店,两个人坐在一起看书。
阳阳可以端着课外书看一下午,乖乖巧巧,安安静静,没有声响,极为专注。
不仅如此,阳阳的学习也根本不用人操心。他不仅成绩好,还不用大人劳心费神地督促他写作业。更难得的是,他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大人做家务。
但她邻居家的孩子小宇就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了。
有一次,邻居让朋友带一下小宇。这才让朋友感受到这孩子真是太让人操心了。 
两个小朋友一起在书店看书。和阳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宇坐得歪七扭八,没法定心,不一会就趴到地上去,打扰了周围看书的人。
更让人生气的是,他会说谎。当他上厕所回来之后,朋友发现他没洗手,他坚持说自己洗过了。朋友知道他撒谎,就批评了他一顿。
朋友回家后,还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邻居。结果邻居轻描淡写地说:“哦,可能他洗完手已经擦干了吧。”
朋友感觉有点哭笑不得。从她邻居的反馈中,朋友感受到,她并不关心儿子便后洗不洗手的问题,也不关心儿子是否会说谎。
但邻居并不是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的。
比如说,她对儿子写作业磨蹭的事非常抓狂,经常坐在边上盯着,但还是不顶用。不仅如此,他学习成绩也很差,搞得老师都快不想管他了。
因此,她着急上火,睡不着觉,还经常动手打孩子。
但小宇的情况似乎没什么改观。
这让她气得都睡不着觉。同时,她也很疑惑,为啥自家孩子不能像阳阳那样。
也大概也是让很多人好奇的问题:报恩型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来“报仇”的孩子

都是被忽略的孩子

说到这个问题,令我联想到一位朋友讲述的童年故事。
她说,她小的时候,母亲经常会打她,但挨打的理由却经常让她觉得莫名其妙。
比如说:大年初一不可以去别人家里玩,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说了哪句不吉利的话等等。
每到这时候,母亲就会拿出尺子,狠狠抽她的手心。但是,那些孩子真正不能做的事情,母亲却不怎么在意。
比如说,有一次她在井边玩水,玩得浑身都湿了。还有一次,她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偷了家里的打火机,差点把自己也点着了。
因此,别的家长找上门来投诉,母亲轻描淡写就敷衍过去了,也完全没训斥她。
听起来,这位母亲关心的都是她自己内心不能碰触的禁忌,对事关孩子安全的核心问题,却不闻不问。
小宇的妈妈也是这样。她也并没有真的关注孩子本身。她关注的是,孩子成绩必须要好,做作业不可以磨蹭,不可以不听话,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
表面看起来,她似乎也是在为孩子好,但本质上,她更多的是通过对孩子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如果他是个平庸的孩子,就得不到尊重和爱。所以她经常会因为孩子的表现而大发脾气,有时候甚至大打出手。出言贬低更是家常便饭。
但孩子的安全、品格发展、健康、情绪,这些对孩子至关重要的事,她会选择性忽略。
然而,事实是,正因为她的控制、贬低和对孩子的情感忽略,才加重了小宇的问题:对学习更加厌倦,做作业更加磨蹭,通过走神的方式逃避母亲的数落。
实际上,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忽略孩子的。他们更多的是在通过孩子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自恋需要。
而事实上,将孩子物化、工具化的父母,往往都会收获一个来“报仇”的孩子。在他们潜意识深处,他们不想自己的生命被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占据,就用“玉石俱焚”的方式,做出了抗议。
报恩型的孩子

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但阳阳的妈妈就不同了。
她关注的是孩子本身。
首先,她做好了人生的课题分离。
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
她很少干涉孩子的课业,也不会因课业成绩责备孩子。她唯一会做的事只是等孩子做完作业后,帮他检查一下。
她经常对阳阳说的一句话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而她自己也从不放弃自我成长,工作上积极进取,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她通过提升自己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会希望通过孩子的优秀来弥补什么人生缺憾。
不仅如此,她对孩子有充分的肯定和情感陪伴。
她能够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受挫的时候予以鼓励,成功的时候予以肯定。
而充分被看见的孩子,会形成凝聚的自体感、饱满的价值感和胜任感,也就自然会有动力去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
自体感凝聚的孩子,能够特别专注的学习看书、安驻当下。
但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和情感支持的孩子,往往会有注意力缺陷问题,从心理学层面来说,是没有被养育者镜映,而无法聚焦存在感的原因。
还有,她自己也是一个情绪稳定、人格成熟的人。
所以,孩子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的事情而遭受责备和惩罚。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外在世界是安全的,也就能形成稳定的内在,很少会有情绪和行为问题。
简而言之,要让孩子来“报恩”,而不是来“报仇”,本质上家长只需要做对一件事:
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关注,给他不带功利的、纯粹的、无条件的爱,而不以爱孩子为名,把自己的期待和未现实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更不因为孩子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发泄情绪、贬低、打骂。
这样,孩子自然就会长成最好的模样。
因为向上发展,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自发的潜力。


*作者:南小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来源: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体会阅读,学会看见,为了妈妈,为了孩子,温暖陪伴,一起成长。*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