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霸总式”兜底女儿:养孩子,真的就是拼爹

教育   2025-01-16 20:41   安徽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父母的目光望向哪里,孩子的人生就会在哪里生根。

最好的爱,是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同时用力托举孩子。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最近,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又因为一段“霸道总裁式”的发言冲上了热搜。

这事还得从他的一场直播说起,直播时,有个家长特别纠结,不知道该给孩子报法学专业还是金融学专业。

张雪峰便用自己的女儿举例:

说要是以后女儿学习不好,就让她混个本科学历,再去银行上班。

为啥呢?

因为张雪峰自己就有两家公司,且长期存款过亿,女儿以后去哪个银行工作,他就把钱都存到哪里。

那些985名校毕业进银行的人,为了拉存款,可能得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跑。

累死累活不说,还不一定能完成业绩。

但他女儿就不一样了,只要维护好自己这尊“大佛”,就能轻松完成任务。

哪怕不是985毕业,也能稳稳立足,干出不错的成绩。

此话一出,网上就炸开了锅。

但其实,这已经不是张雪峰第一次表示愿意为女儿的人生兜底了。

在有了孩子之后,寒门出身的张雪峰就下定决心要给女儿准备一辈子花不完的钱,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同时,也早早为女儿规划好了未来。

让女儿小学在苏州念个公立学校,中学送去国际学校,这样就不用参与内卷。等大学时,送女儿去香港大学,然后攻读硕士学位。

不会离家太远,也不用担心女儿的安全问题。

真是应了那句话,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在拼爹。

就像国学大师曾仕强说的:一个人的基础教育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社会,而是在家庭。

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孩子起跑线的,正是父母的资源、规划能力和认知。

给女儿最好的富养

是养好她的“见识”和“眼界”

想要足不出户让女儿开眼界、长见识

1月22日  呀呀妈x宝藏杂志专场

科普、人文、英语、财商一站式包罗

点击 预约 直播 新年一定要给孩子订!

▽▽▽


还记得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那段话吗?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这番话很直接,但也很真实。

想起之前曾看过一个关于“北京海淀男孩”的热搜。

一群毕业于985、211院校的研究生在北京建筑院实习,接到了一项任务,要求在一个虚拟空间里,设计出一个适合年轻人的城市地标。

这项任务难度不小,实习生们有些无从下手。

于是,领导为他们找来了一个外援——自己12岁的儿子。

一开始,研究生们并没把这个孩子当回事。

毕竟,他们都是名校毕业,从伦敦大学学院到清华、同济,再到哈工大,个个都是精英。

可没想到,12岁的弟弟一开口就震惊了他们所有人。

他先是夸赞了每个方案的优点,又委婉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地图太大,玩家很容易分散,没法达成交友的目的。”

最后,还给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而男孩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也跟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他的父亲是北京某建筑院的领导,自己在海淀区上学。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为数学题烦恼时,他已经开始参与建模的项目,跟小伙伴做起四合院改造的模拟计划了。

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但归根结底,其实是“爹”与“爹”之间的不同。

有一本书名叫《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作者郑雅君在采访了62位来自清华、复旦的大学生后发现,这些天赋、智商都差不多的孩子,毕业后人生境遇却是大不相同。

有的人一毕业就拿到了年薪50万的offer;

有的人浑浑噩噩四年时间,也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

还有的人不仅考研失败,实习经历也是一片空白,最终只能无奈延迟毕业。

而那些目标清晰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出身中产,父母一早就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

而那些迷茫无措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父母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很难给出任何指导性的建议。

郑雅君自己也是如此。

她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年少丧父,没有人替她规划过未来。

所以,当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复旦后,一下子就蒙了,她发觉自己不仅一无所长,还不知道该做什么。

当其他同学按部就班地找工作、升学时,她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好像永远慢别人一步。

有规划的孩子在奔跑,没规划的孩子在流浪。

真是应了一句话,教育并不是临时起意的敲打,而是恒久而深厚的渲染。

网友@泠之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出生在偏远农村,家中一共有姐弟四个。

在村子里,很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了,但只有她的父亲,不管生活再难,也要供她们上学。

虽然生活困顿,却从不抱怨,反而每年都要带她们去大城市的大学逛逛。

父亲还会每周往家里添书,让她们通过阅读走向更远的世界。

在她看来,所谓拼爹,拼的不是父亲给孩子多好的物质生活,而是父亲的布局。

很多时候,父母的目光望向哪里,孩子的人生就会在哪里生根。

父母目光长远,孩子的未来才有方向;父母胸中有丘壑,孩子才有机会见长空。

“江浙沪独生女”火了以后,又有一个词横空出世,那就是“江浙沪老爸”。

作家梅珊珊提到,有位即将离职的同事给她留言,说她遇事不慌,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给了同事很大的鼓舞。

同事还特意说起,特别羡慕你们江浙沪独生女,活得很有底气的样子。

但其实,梅珊珊家庭条件一般。

自己之所以能够这样自信从容,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典型的“江浙沪老爸”。

这类爸爸物质上可能并不富裕,但一定会给儿女满满的爱,大到为子女分担生活压力,小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给够孩子关怀和情绪价值。

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孩子,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心底始终充满了力量。

这让我想起央视《读书》栏目曾做过一期《梁启超家书》的节目。

节目请来了《梁启超传》的作者解玺璋先生,主持人问他:“您对梁启超先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解玺璋先生回答到:“他对子女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尽管一生忙碌,但梁启超从来没有忽略对子女的关心。

为了把儿女们培养成才,梁启超工作之余,总会用写家书的方式跟孩子们沟通,并且一写就是几十年。

梁启超也很少正经喊孩子的名字,而是给每个人起了爱称。

以大女儿梁思顺为例,各种称呼花样百出,从“娴儿”到“我的宝贝思顺”再到“大宝贝”,对女儿的爱呼之欲出。

也正因如此,才创造了“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佳话。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都成了有名的院士,兢兢业业做学问。

其他的孩子有的成了诗词研究专家,有的当了军官,还有人成了图书馆学专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等。

因为在父亲的爱意下长大,这些孩子不仅事业顺利,性格也十分坚强。

1938年,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却从未被生活压垮,而是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思想家蒙田曾说: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在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真正的拼爹,不光是靠充裕的物质,更是靠丰富的精神。

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知爱,创造爱。

看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可以帮助第二代人增加容错率。

第二代人如果能够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发展,就会极大提高发展的速度。”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

让自己积累足够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规划能力,刷新自己的认知。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我们的助力下飞得更高、更远。

育儿,先育己;拼子,先拼爹。

点亮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