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和富养的本质区别,其实在于认知和格局。
用“富人思维”去养育女儿,滋养她们的内心,鼓励她们不断拓宽自己人生的边界。
——鹿妈
◆ ◆ ◆
焦虑、内耗、烦躁、遇事一点就着……
妈妈不是脾气差,而是“能量”太低了
2月11日早上9: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带你走出焦虑困境,做高能量的妈妈
▽▽▽
作者 | 枫子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原因是,15岁的她不仅拥有了一辆宾利,还惊艳亮相巴黎时装周,落落大方地和外国友人侃侃而谈。
一头微卷长发,一身气质套装,一口流利英文,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这不禁让人感叹,王诗龄似乎活成了真正人生赢家的样子:有才有艺,知性从容,自信大方。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为什么富人家的女儿更容易成功,而普通人家的女儿却鲜少大女主,根本原因就是:有钱人养女如花,普通人养女如草!”
这番话虽略显果断,但细想一下,好像很多时候,还真是这样。
有钱人往往有更大的能力和资本托举女儿,给到女儿很好的富养和滋养。
但单纯把教育的差距简单理解为物质的差距,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有钱人与普通人养女儿的本质区别,其实在于认知和格局的不同。
有钱人养女儿,往往无性别培养
据说在爹妈圈里有这样一个鄙视链:
家里是闺女的,舒舒服服,在最顶端,是“人上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观念呢?
因为在很多普通家庭看来,养女儿似乎没什么压力,不用像养儿子那样准备车房,也不用费尽心思铺路。
有得、无失,所以常将女儿比作“招商银行”。
很多时候,可能父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给女儿贴上了“性别标签”:
“女孩子就要乖一点,温柔一点,这才讨人喜欢。”
“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不用太努力。”
“女孩子学得再好,还是不如嫁的好。”
甚至,她们常常十几岁,就被家里教洗衣做饭、干家务,不是为了独立自主,而是为了将来能相夫教子。
这样的养育,无疑是在暗示女儿:女孩是弱势,是要依靠别人的附属物。
这就像提前制定好了牢笼,困住她们一生。
那即便她们自身再优秀,翅膀再坚硬,也很难飞高。
反观有钱人养女儿,则鲜有性别感,该受的教育,该给的资源一样不少,甚至有的时候就当儿子使,当成一个继承人来养。
就像之前火上热搜“江浙沪独生女”群体,她们的父母,有的在女儿一出生就规划好了未来:
北京的顶级公立→顶级国际→美高美本。
将来,女儿留学归来可以自己创业,也可以回家继承公司。
有的从女儿小学开始,就效仿“孟母三迁”,只为让女儿享受最好的教育。
从小,各种兴趣班就一直没停过,各种比赛也是到处参加,只为让女儿找到真正的兴趣。如此,既挖掘了特长,也培养了自信。
所以你看,有钱人的富养,是把女儿养成一个高价值感的个体,是在给自己养女儿。
而普通人的养育,却像是把女儿变成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是在给别人养儿媳。
故而,先在思想上去性别化,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培养,就是我们普通父母要做的第一步。
普通人养女儿,侧重循规蹈矩
作家李晓懿曾分享说,她的父母非常传统,要求她要懂事乖巧,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显得太强势。
于是,李晓懿很早就习惯了沉默接受和忍耐妥协。
进入职场后,她的这种性格,导致她总是被欺负,被忽视,长期高压之下,她病倒了。
后来,老板说了一番话,让她醍醐灌顶:
“人都是慕强的,你需要展现出自己的锋芒和自信,你得大胆地争取自己的需求,果断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这样才会让人尊敬和欣赏。”
可生活中,很多普通家庭的女儿,就如李晓懿一样,从小被灌输这样的思想:
要温顺,要懂事,要安分,要守规矩。
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她们在生活中更受喜欢、更顺利,殊不知,却亲手给女儿带上了“镣铐”。
普通人在把女儿驯化成绵羊,有钱人却把女儿塑造成狮子。
因为他们深知,世界的运行规律就是强者规则,而强者是不分性别的,只看能力。
就像谷爱凌妈妈,她从不给女儿束缚,反而鼓励女儿去闯去拼,教她敢于树立远大的目标,帮她树立强大的内核。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谷爱凌身上总是有一股不服输,要做到最好的拼劲:
别人4年的课程,她挤时间用3年完成;
妈妈说要学好知识,她就努力考上斯坦福;
有人说女孩不适合滑雪运动,她就要比男孩还滑得更好;
大跳台超高难度的 1620,她没有把握成功,却还是选择了挑战,最终夺冠。
她还以自身经历,去鼓励更多女孩去打破偏见,勇敢竞争,大胆追梦,活出精彩。
是啊,每个女孩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爱她,就给她一片广阔的草原,让她奔跑,而不是将她束缚在传统的框架中;
爱她,就要鼓励她去拼搏和竞争,而不是仅仅教导她要懂事、顺从。
普通人养女儿,注重她的功能性
《少年说》里有一个女孩,特别喜欢文学作品,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小说。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一,她手写了56本,累计30多万字的小说。
但因为女孩偏科,数学不好,爸爸便认为是写小说耽误了,于是不顾女儿的求情,将这56本小说全部撕毁了。
面对女儿的哭诉,爸爸仍觉得自己是为了女儿好:
“你太偏科,再这样下去,就没好的高中,更没有好的大学……”
这种“追求成绩第一,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功利化教育,正是普通父母常犯的错误之一。
我见过有的女孩,被逼着放弃爱好,一心学习,结果却在高中时患上重度抑郁症,再也学不下去了。
我也见过有的女孩,虽被逼进了名校,却成了一个空心人: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感受。
一位教育家说过,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养人格。
相比之下,有钱人往往更注重培养女儿内在的人格,增强她们的精神力量。
奥运冠军江旻憓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
给女儿报了很多兴趣班,但都是遵从女儿的意愿。
虽然不想女儿做运动员,但因女儿热爱,就一直支持女儿做运动员。
风雨无阻陪伴女儿训练,却从未要求女儿必须要取得怎样的成绩,只愿她高兴就好。
这种“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的教育理念,让江旻憓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不惧任何挑战和困难。
哪怕一次次训练受伤,也没有放弃击剑,哪怕一次次失败,也没有丧失信心。
最终在开局大幅落后的情况下反超,夺得奥运冠军。
要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制造分数机器。
比起考高分、考大学,更重要的是让女儿心怀热爱,保有生命的活力与个性。
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有持续前进的动力,也有能力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普通人养女儿,培养她客体思维
王岳伦曾在采访中说起一件事。
王诗龄读幼儿园时,他受邀参加学校组织的儿童节活动。
那天天气特别热,小朋友们全程在太阳下晒着,听领导老师讲话,再分班表演,小脸都晒得红红的。
这个场景让他觉得,虽然学校硬件设施跟上去了,教育理念却没有同时更新,会压抑束缚孩子的天性。
所以他果断给女儿换了学校。
一直以来,王岳伦和李湘都在秉持着这么一个教育理念:把女儿的感受和情绪放在第一位。
这也使得王诗龄在处事时展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不内耗、不讨好、不在意,坚信自己最为重要。
当天天抱怨她太重,根本抱不动时,她没觉得羞愧,而是跟天天说:“你再去喝点酸奶”,意思是天天力气小才抱不动她,得多喝点奶长力气。
当她因为一个英文单词,被别人质疑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陷入焦虑,而是大胆怼回去。
反观我们普通家庭,虽然也深爱女儿,但这种爱却常常伴随着附加条件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养育女儿过程中,我总是有意无意传递这样一种观念:
你考第一名,才是好样的;
你要做到温良恭俭让,才是好孩子;
你如果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们就不喜欢你了……
在我的教导下,女儿确实一直很努力去获取父母的肯定,别人的夸奖。
但副作用也很大:
世俗的标准、他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都凌驾于她的感受之上。
这就是“客体思维”,孩子无法遵从内心,总是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所以,我后面真诚地跟女儿道了歉,并告诉她:
你不必讨好、迎合于谁,而是要忠于自己的内心。
你的感受是永远最重要的,无论你表现得好与坏,都值得被爱,被接纳。
一个女孩,唯有忠于自己的感受,坚定不移地爱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有句话说得好:内心无缺即为富,鼓励认可即为养。
普通家庭的女孩,容易被“养废”,往往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而是因为父母的“贫穷思维”。
学会用“富人思维”养育女儿,我们一样可以拓宽女儿的生命边界,让女儿触摸到更加自由广阔的天空。
所以从今天起,请给女儿这样的“富养”,告诉她:
你的人生,从来都不被定义和束缚。
你的世界,你来做主,你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你,不需要按别人说的那样去做,不用非要这样、那样,你想要什么,直接去创造就好了。
让女儿的内心被滋养,精神被鼓舞,意志被唤醒,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信、有力量的人。
共勉!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