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后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夫妻共同努力。
——鹿妈
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若没有海量阅读支撑
只会饿死天赋,制造短命高分
1月14日上午9:00 点击 预约 直播
呀呀妈×青豆图书专场
1-9年级的寒假必读书单都在这里了
包含文学、科普、通识、社交、心理......
一起带孩子高质量阅读,比补课强多了
▽▽▽
作者 | 王美文儿
来源 | 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可谓是把自己家庭的整个发展史都一股脑儿写出来了。平心而论,信中的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两个孩子也活泼可爱,称得上是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
只是在信的末尾,妈妈的口气仍旧充满了不确定,似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一般:“这孩子我培养得挺好吧?”
“我这样应该算是个好妈妈了吧?”
“我们的家庭还挺幸福的吧?”
没想到最后这个似问非问的问题,反而引发了鹿妈强烈的共鸣。结了婚,当了妈,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不是生怕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给家庭和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谁又不想有个幸福和谐的家呢?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获得了幸福的家庭,都坚守着这三个原则。在夫妻关系中
不总想着改变对方
结婚这么多年,琳琳和老公感情一直不错,只有一件事,会让他们反反复复地吵:“我老公一直是走‘极简风’和‘断舍离’那个路子的,但我在经历了一次次突如其来的封控以后,已经养成了实打实的‘囤积癖’……”“上次买洗衣液已经是半年前了,快补货!”
“家里没开封的手纸就剩一提了,得赶紧出去买!”
“这家的调味品正在打折,来一箱!”
琳琳老公极力宣传“断舍离”的好处,经常没头没尾地突然来一句“你要是把那堆消毒液扔了,咱家至少能变大五个平方”;琳琳则觉得老公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知道体谅她的良苦用心。吵到气头上,琳琳老公说她“物欲太重”,琳琳回怼老公“甩手掌柜趁早闭嘴”。隐患埋下,夫妻俩开始处处较劲:今天他忘记出门时把垃圾带走,就是心里没有这个家;明天她没做他想吃的菜,就是不在意他……他们都想让对方站到自己这边,甚至觉得“不肯为我改变,就是不够爱我”。所幸在事情变得更无法挽回前,夫妻俩察觉到了这种危险信号,决定一起去找心理咨询师聊聊。而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对伴侣的这种干涉,已经远超界限。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的和谐程度,往往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基石。真正能够细水长流的夫妻关系,不是你爱我所以你要按照我的喜好来改变自己,而是我爱你所以我尊重你的意愿与选择。我们结婚也不是为了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允许分歧存在,并学会从分歧中发现快乐,这是幸福家庭的第一个原则。面对长辈时
和伴侣一起守护边界
来访的这对夫妻,在孩子出生后,商量好请婆婆来帮忙。妻子也做好了以后和婆婆共同生活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夫妻俩就走到了离婚这步田地。丈夫在学校读博,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妻子,但他们住的这套房子,是婆婆攒钱出的首付。也是因此,婆婆觉得自己算半个主人,刚进门就开启了“挑剔模式”,她觉得这个房子布置得太过花哨,不讲求实用,只追求美观,实在是浪费。除此之外,她对儿媳妇大手大脚的样子也不满意,妻子态度坚决:“我花的都是我自己挣的,怎么花我说了算。”妻子还经常扔掉一些过时、没用的东西,却正好踩到了婆婆的雷点,在她看来,这都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的宝贝。于是家里就开始上演这样的一幕:儿媳妇上午刚扔掉的东西,下午就又被婆婆捡回来。儿媳妇自然不乐意呀,问婆婆为什么,婆婆套用儿媳的逻辑,怼回去:“我出钱买的房子,摆什么东西我说了算。”直到心理咨询师介入,丈夫还在和稀泥:“我希望我媳妇能够跟我妈互相体谅,她们都是好人。”说真的,我甚至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是在这个家庭率先爆发的……矛盾并不只属于婆婆和儿媳,“隐形的丈夫”往往也会让事态变得更不可控。其实最理想的情况,应当是两个人进入婚姻前,就在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一事上达成一致。不过现在开始也比继续逃避要好,即便人到中年,只要依旧对此感到困扰,就可以找机会和伴侣聊聊,例如:“我们要不要接受父母的援助,包括经济和人力?”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的干涉与控制,有哪些处理方法?”
“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和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看上去,我们好像是在讨论婆媳关系,但这些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夫妻二人对于边界问题能否达成共识。夫妻双方既要和各自的原生家庭划好明确的界限区分,也要在边界被侵犯时,和伴侣站在一起,共同捍卫自己小家庭的独立、自主。在亲子关系中
父母要替孩子“扛点事儿”
妮儿高中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高一高二时的成绩能进全校倒数十名,作业不写,还经常和老师顶嘴,是个天天被叫家长的“问题学生”。但高三那年,妮儿不仅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单词,也从来没在12点前睡过觉,自习室就像她第二个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光景,她从全校1200名,到500名,再到前一百。起初老师同学们觉得她作弊,后来觉得不可思议。高考那几天,爸爸和妈妈全程等在考点外,顶着盛夏的大日头坐在路边,看见妮儿考完出来,就立刻冲上去拥抱,爸爸还一个劲儿地宽慰女儿:“尽力就好。”等到快出分数时,爸爸怕女儿紧张,特意带她出去吃羊肉串。爷俩儿坐在小马扎上,爸爸忍不住问:“妮儿,你能考300分吗?”因为是封闭式的寄宿学校,所以爸爸也不知道妮儿学得多努力。等到打电话查分数时,每出一科,爸爸就惊讶地看一眼女儿,直到出了总分,爸爸泪流满面。女儿怎么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高二某天,妮儿去数学老师办公室拿作业,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数学老师在用很大的声音骂人:
“班上那谁在追你闺女呢,你闺女也配?人家可是等着保送浙大的,你闺女能不能考上专科都两说,可别让她废了我们一个好苗子!”
数学老师骂得越来越难听,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只是默默看笑话,一言不发。
她在窗外悄悄地看,发现挨骂的人是自己爸爸。
她使劲掐自己大腿,然后看见爸爸垂头丧气地走出来,还不忘轻轻带上门。
爸爸没看到女儿,自顾自地往外走,脚步无力,突然停下耸了耸肩膀,又重重叹了口气,就慢慢消失在女儿视线里。
晚上回到家,妮儿问爸爸家长会开得怎么样。
爸爸笑着说:“挺好的,老师说你比之前有进步。”
女孩说了个“哦”,就一个人跑到楼顶,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场,哭过后便像换了个人般。
而这“关键”的一天,其实是女孩的生日。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小孩子的成熟度都与父母差距悬殊,但这种差距,不应当用在强迫孩子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成长上。
父母为孩子“扛点事儿”,并非毫无原则地庇护或溺爱。
心理学家贺岭峰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与前文妮儿爸爸的做法不谋而合,贺老师说:
“一个人凭什么让另外一个人管你叫爸爸妈妈?你总得替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那边训你一下,你马上回过头来就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修炼跳出事件本身、升维思考的能力,看清楚问题本质,划分好问题归属。
是我们做父母应当承受和解决的,就自己消化,而不是把它转移给孩子就溜之大吉。
这便是幸福家庭的第三个原则。
写在最后
拆解“家庭”,无非是这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如何与双方长辈相处。
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家庭想不幸福都难,但这对夫妻二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该担当的责任不能逃,不该插手的地方也要学着约束自己的控制欲。
好在这是一件能惠及上下几代人的事,尤其是对于孩子。
有好关系才有好教育,舒展的关系也会给孩子明亮温暖的人生底色,这会是TA未来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国最具影响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教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帮助千万家长轻松育儿,从知道到做到!*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