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供应链和产业链?

财富   2024-12-06 20:41   北京  





【中制导读】

在可靠性方面,人类社会的产业链强化和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不只是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冗余保障上。目前整个社会仍然围绕着现代产业链体系的完善、发展和安全在运转,甚至可以说很多环节还处于残缺或者隐患很大的境况,需要尽快解决,但成本太高,路还很长。




供应链是产业链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只说产业链。


产业链实际上是人类世界的主体骨架。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生产力决定论的信徒。


但它并不真的是一根链条,而是一片无边无际、随时间变化的极度复杂的空间巨网。


每个具体的供应链只是庞大产业网络的一小部分。


任何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整个世界的产业网络的全部真相。



基本原理说起来很简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但非主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但非主要。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附属上层建筑的发展史。


整个人类世界至今仍然是依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组织起来的。


产业链网络,就是生产力的外在形态。


而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产业链的庞大复杂性


但个体的人很难完整的理解产业链,虽然产业链就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发生在地球表面,发生在每个人身边,每个人都产于其中。


尤其是工业化以后,特别是近几十年基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全球化产业分工,整个全球的产业链变得高度复杂,而所谓全球化,其实就是全球化产业分工及其消费。


虽然物理上情况不算复杂,但参与人数太多,产业太多,技术复杂,面积广大,并且在持续变动,所以全部产业门类的产业链状况很难被一个正常人类所完全掌握和理解。


即使有一个上帝视角,人脑容量也不足以掌握全部人类产业在几千万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上的活动情况。甚至理解一个机械化工厂就需要一个人学习很多年。


更不要说,当相对简单的生产要素组成复杂的系统之后,其内部的互相干扰与互动变得极度复杂,难以预测,这个只要玩一下模拟类游戏,如《城市:天际线》,《factorio》,《蒸汽时代》,《纪元》系列,或者国产神作《戴森球计划》,就会知道组织安排产业链是何等的麻烦,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模拟游戏。


也因此,无论是原始的计划经济,还是单纯的市场经济,甚至如今的大数据干预,都无法充分掌握人类自己的产业链情况。


叵测多变的人心x高度复杂的技术x庞大的规模=无法掌控的人类产业体系


由于技术的客观性和重要性,人类不得不依据科技的规律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生产,并且宏观经济、社会制度及其结构、文化与消费、人口等均需要根据产业链布局进行安排,也就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否则就失去衣食住行和安全的保障。


当然其基础仍然是全球地理空间结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分布,以及人类数万年来的演化路径依赖。而演化,实际上就是无数次的试错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也被称为所谓“地理-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宏观经济需要系统推演


只有在全球产业链体系(及其历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人类宏观经济与社会结构。


这不是一些简单的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能够推演的,人类的理论算力远远不够。


如同天气预报般的全球大规模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观测、采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炼、理解并适度干预这一人类自己创造的庞然大物,我想才是可行的方法。


股市,期货,资本市场,各种经济指数,均是为了理解宏观经济发明的工具,但还远远不够,目前看来只有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才能做到。


一切现有经济学、社会学理论都只是这个庞大体系的一个局部投影,所谓盲人摸象是绝对的,理解和掌控只是相对的。



疫情以来供应链的脆弱表现


目前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庞大复杂,而且主体仍然还是依托在粮食、能源、基建、武器、机械装备、药品等基础产业的框架之上,甚至可以说是苦苦支撑,从全球来说,从来就没有像部分发达国家内部那样成熟可靠过。而且,发达国家内部的产业链,可靠性也不是绝对的。


在每一个具体的产业环节和局部地区,产业节点的复杂性和相应的安全保障是非常强的,往往超出普通人的认知,比如煤矿,电力等能源、交通、基建领域的技术标准,行业维持体系,巨大的成本等等。


但在全社会产业链的协调、维护和保障方面,则非常脆弱,甚至可以说一触即溃。因为其本身的历史才只有几十年,磨合还远远不够,其经济循环形成时间短,涉及的国家、地区、行业和团体的力量太多,很难长期协调,一旦推动全球化的美欧等国自身力量萎缩,就会迅速衰退降级。


中国目前的城市生活,虽然看起来理所当然,但实际上过去几十年发展可谓天翻地覆。我亲身经历过从物资匮乏到如今大量过剩的过程,也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这个历程,背后是国家和劳动人民的海量投入和大力推动以及高水平计划和管理,比如一连串的五年计划。


但目前的城市人民生产生活的体系还远远谈不上固若金汤,各行各业的冗余保障能力并不强。无论是粮食能源等基本物资,还是文化、科技、娱乐的系统供应,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需要应急,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需要多方力量系统性的进行支援。国家和行业在提升应急能力、扩大产业冗余保障方面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毕竟我们扶贫攻坚战胜利也只是前几年的事情。


目前的城市和工业化体系,仅仅是刚刚能正常运转而已,一场暴雨就能瘫痪一个城市的交通,一场寒流就能击溃一个农产品类别供应,这些从产业链的脆弱性上看,是很容易理解的。



“失序”的全球产业


在可靠性方面,人类社会的产业链强化和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要继续突破新科技,应对全球你死我活的竞争(主要是西方金融资本太贪婪,两次世界大战都不能警醒它们),一方面要不断夯实整个国家应对灾难和世界动荡的能力,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比如双循环、卡脖子、耕地红线、新能源、垃圾分类、碳中和、污染治理,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也是主要抓手之一。


中国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不只是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冗余保障上,在每个行业的技术规范里其实都有体现,比如人防、抗震和防火是我熟悉的,大基建上给冗余安全投入了天量资金,只不过不是行业内的人不会注意。


对于一个历史上历经了无数磨难的古老民族,这是基本常识,居安思危,深挖洞广积粮,全民族都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愿意为此投入人力物力,不需要再动员,也容易取得一致和团结,也是我们比一些年轻发达国家优势的地方:不需要等新的灾难发生了,才意识到系统性安全储备的必要性。


我们本来就是在治理洪水、防御外敌这些社会系统安全的斗争中凝聚起来的民族,如今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包括和内部的分裂、懒惰、贪婪、愚昧意识进行斗争)的共识更加延展到全社会全产业链的各方面,虽然扯得有点远了,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全适用于对全产业链的理解。


目前整个社会仍然围绕着现代产业链体系的完善、发展和安全在运转,甚至可以说很多环节还处于残缺或者隐患很大的境况,需要尽快解决,但成本太高,路还很长。


产业体系内核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大家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各行各业的生产剩余其实仍然非常少,甚至还不够完成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不要说集中力量进行科技突破。


顺便说一句,工业党只看到工业体系,但整理、协调、掌控全产业链体系的工作事实上是文科生在做。所谓社会科学,就是用来编织整个人类产业体系、组织社会生产分工和交换的,不但不能轻视,未来反而会更加重要。比如语言学是形成产业分工的基本要件,巴别塔传说含义很深刻,单纯的工业党在产业链系统层面过于简单了。


理解人类社会的全球产业体系,进而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每个人从小到大最重要的必修课。


否则光是喊着选择大于努力,却连如何选择、选择什么都不知道,那才是真的悲剧。




THE END

编辑:小 智
声明:文章转自大家的建筑学,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转载本号文章,请联系授权开白,并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



精彩合集,一键了解!

2023(第八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嘉宾演讲合集


隐形冠军文章合集


中制智库
中制智库是中国制造业的思想库,是工信智库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独家运营机构,是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博士,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