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有七千七百七十丈之高,每一丈都缠绕着藤蔓和萝蔓,它们生机勃勃,直上云霄。这些藤蔓在伸展时,虽然不一定都像翅膀那样展开,但它们开放时却如同莲花般美丽动人。月亮似乎随着山崖的轮廓缓缓移动,银河也仿佛随着月亮的轨迹流转。在这幽深的山崖之中,有僧人与龙蛇共居一窟,安然入眠。这样的景象实在是太美了,技艺高超的画工也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其神韵,他们不得不放下画笔,感叹无法创作出能够流传后世的名画来描绘这样的美景。
①势入天:气势磅礴,直上云霄
②河汉:指银河
③直是:即便是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正因这首诗,人们记住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隽远诗句,也记下当初骑着毛驴、青布蓝衫的诗人曹松。
曹松一辈子颠沛,他出身贫民家庭,年轻时便四处求学流浪,陪伴的仅是一头瘦驴和厚重的书籍。历经周折,但他初始的心不变。考上进士时,曹松已七十岁了,风烛残年,“白头进士”只做得两年官便与世长辞。
身为舒州人的曹松,他颠沛四方,时而在淡淡月光下回望家乡,天柱山巍峨,他写下了《南岳山》一诗,山势、山景、山情、山俗跃然于诗句中,也将心中最美好的赞叹融入诗情中。
天柱山坐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会处,主峰如巨柱擎天,山色秀丽。天柱山诗意充沛,是产生诗,该用诗歌来反复吟哦的地方。曹松众多的诗词中,《南岳山》算得上是一道亮色。曹松一辈子苦吟,为苦难的百姓,为操戈的祸乱,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乱臣贼子。而《南岳山》不一样,是“直是画工须搁笔”的美好,是“更无名画可流传”的绝色。
天柱峰一柱擎天,却又众峰呼应。天池峰、衔珠峰、飞来峰、三台峰、月华峰、玉蕾峰……峰峰有故事,峰峰有奇观。那些和峰相伴而生的山崖、山石,则是峰的绿叶和花红,会真崖、试心崖、百花崖、千丈崖、青龙崖……悬崖峭壁,映衬峰的伟岸。曹松把星月和天柱山崖一并收了,入诗意入情景,刻进山崖的时光纹理里,浅显却又入肌骨。
为天柱山写诗的诗人众多,李白、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李元阳、胡缵宗等等,或远眺,或登临,或结庐而居,或筑亭耕读,或斗酒诗文,刻石勒名,为一座山折腰,也为一座山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致。
是美景和人文吸引诗人,还是诗人为美景人文增添了活力,应是二者兼而有之。
曹松是舒州人,读书期间,抬头就见家乡的天柱山。与李白、苏东坡等人相比,他和天柱山更加接近。《南岳山》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壮观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南岳山》另有诗名《霍山》,这引起了该诗描绘的是六安霍山、广东龙川霍山之争,经过郑炎贵等学者详实考证,为曹松饱含深情地描绘家乡天柱山。
天柱山是风景名胜,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地质专家赞叹其“东方最美的世界花岗岩景观”。它也是历史文化名山,禅宗三祖僧璀在此隐居,品茗抚琴。这里是三国时期大乔、小乔的故乡,这里流传七仙女的传说,是徽戏的发源地。我国最早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也发生在这里。
许多文化名流都有居住天柱山的想法。李白在江面上望见天柱山说:“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意思是等修炼好了,就来这儿住。苏东坡写道:“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曾来舒州,写下《题山谷石牛洞》:“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黄庭坚钟爱山谷寺(三祖寺)和石牛古洞,一度在这里结庐读书。他说:“吾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他自号山谷道人,把这里当家。(张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