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8篇

政务   2024-12-23 09:00   安徽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期,多少著名诗人泛舟长江、淮河、新安江,登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他们为安徽风物歌吟,为安徽山川代言。那些华章丽句拨人心弦,闪烁古今。


诗仙李白一生中传世的诗歌一千多首诗,有五分之一的诗写在安徽。行走在安徽大地,一步一诗,一脉锦绣。


 人物 

方苞、姚鼐、邓石如、程长庚、陈独秀、张恨水、王步文、赵朴初、邓稼先、慈云桂、严凤英、海子

 美食 

山粉圆子烧肉、安庆老鸡汤泡炒米、桐城水碗、潜山痘姆古陶红烧肉、胡玉美蚕豆辣酱、江毛水饺、大南门牛肉包、王小六打豆腐、花亭湖鱼头


安庆,古称舒州,是戏剧之乡、文化之邦。


这里是李白、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歌吟的神奇之地。《孔雀东南飞》、“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发生于此,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的摇篮。


安庆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诞生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今日的安庆,有天柱山雄伟秀丽,有花亭湖潋滟风光。山水间,回荡着黄梅戏的悠扬,传承着桐城派的文脉,催生无数文人墨客的精彩篇章。





南岳山



[唐] 曹松


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

未必展来浑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

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窟眠。

直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


译文

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有七千七百七十丈之高,每一丈都缠绕着藤蔓和萝蔓,它们生机勃勃,直上云霄。这些藤蔓在伸展时,虽然不一定都像翅膀那样展开,但它们开放时却如同莲花般美丽动人。月亮似乎随着山崖的轮廓缓缓移动,银河也仿佛随着月亮的轨迹流转。在这幽深的山崖之中,有僧人与龙蛇共居一窟,安然入眠。这样的景象实在是太美了,技艺高超的画工也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其神韵,他们不得不放下画笔,感叹无法创作出能够流传后世的名画来描绘这样的美景。


图源:周继根 摄



注解

①势入天:气势磅礴,直上云霄

②河汉:指银河

③直是:即便是



赏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正因这首诗,人们记住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隽远诗句,也记下当初骑着毛驴、青布蓝衫的诗人曹松。


曹松一辈子颠沛,他出身贫民家庭,年轻时便四处求学流浪,陪伴的仅是一头瘦驴和厚重的书籍。历经周折,但他初始的心不变。考上进士时,曹松已七十岁了,风烛残年,“白头进士”只做得两年官便与世长辞。


身为舒州人的曹松,他颠沛四方,时而在淡淡月光下回望家乡,天柱山巍峨,他写下了《南岳山》一诗,山势、山景、山情、山俗跃然于诗句中,也将心中最美好的赞叹融入诗情中。



天柱山坐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会处,主峰如巨柱擎天,山色秀丽。天柱山诗意充沛,是产生诗,该用诗歌来反复吟哦的地方。曹松众多的诗词中,《南岳山》算得上是一道亮色。曹松一辈子苦吟,为苦难的百姓,为操戈的祸乱,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乱臣贼子。而《南岳山》不一样,是“直是画工须搁笔”的美好,是“更无名画可流传”的绝色。


图源:杨振华 摄


天柱峰一柱擎天,却又众峰呼应。天池峰、衔珠峰、飞来峰、三台峰、月华峰、玉蕾峰……峰峰有故事,峰峰有奇观。那些和峰相伴而生的山崖、山石,则是峰的绿叶和花红,会真崖、试心崖、百花崖、千丈崖、青龙崖……悬崖峭壁,映衬峰的伟岸。曹松把星月和天柱山崖一并收了,入诗意入情景,刻进山崖的时光纹理里,浅显却又入肌骨。


图源:杨贤林 摄


为天柱山写诗的诗人众多,李白、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李元阳、胡缵宗等等,或远眺,或登临,或结庐而居,或筑亭耕读,或斗酒诗文,刻石勒名,为一座山折腰,也为一座山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致。


是美景和人文吸引诗人,还是诗人为美景人文增添了活力,应是二者兼而有之。


曹松是舒州人,读书期间,抬头就见家乡的天柱山。与李白、苏东坡等人相比,他和天柱山更加接近。《南岳山》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壮观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链接信息

《南岳山》另有诗名《霍山》,这引起了该诗描绘的是六安霍山、广东龙川霍山之争,经过郑炎贵等学者详实考证,为曹松饱含深情地描绘家乡天柱山。


天柱山是风景名胜,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地质专家赞叹其“东方最美的世界花岗岩景观”。它也是历史文化名山,禅宗三祖僧璀在此隐居,品茗抚琴。这里是三国时期大乔、小乔的故乡,这里流传七仙女的传说,是徽戏的发源地。我国最早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也发生在这里。


许多文化名流都有居住天柱山的想法。李白在江面上望见天柱山说:“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意思是等修炼好了,就来这儿住。苏东坡写道:“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曾来舒州,写下《题山谷石牛洞》:“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黄庭坚钟爱山谷寺(三祖寺)和石牛古洞,一度在这里结庐读书。他说:“吾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他自号山谷道人,把这里当家。(张建春)



来源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

往期回顾


Review

皖美冬日

安徽金牌民宿大赏

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信息不错过


一起去“村”游丨在安徽大口“森”呼吸




发现我们


Contacts


安徽文旅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