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人物:
美丽的忠县野鹤镇
听民意 解难题 记民忧
返贫“吹哨人” 乡村“美容师” 富民“实干家”
记忠县野鹤镇稻谷村驻村工作队二三事
7月的忠州大地火热滚烫。刚刚经历了一场有史以来的特大暴雨,这座三峡库区核心、渝东北的生态美丽县城迎来了最热的季节,不少忠县人纷纷到石柱黄水避暑,或者到云南大理、贵州梵净山等度假。
但更多忠县人选择了留守,为这座的日新月异的城市挥汗如雨。
“抱歉,我得连夜赶回野鹤去。”电话中,邹建武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你好不容易回忠县,我本应该请您吃个饭的,但我得赶回稻谷村......”
本来约好的见面,邹建武却爽约了。
今年53岁的邹建武是重庆市忠县住建委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受组织和单位派驻到野鹤镇稻谷村驻村。
邹建武毕业于当年的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现升格简称四川建院),作为一名“老中专”,他一直颇为自豪,1989年特别年代,在忠县考上省属中专跳出农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邹建武被母校现四川建院聘请为兼职教授,还是县文联所辖县作协会员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猎捕野猪
“近两年的驻村即将结束,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岗。”谈及两年的驻村经历,邹建武欲言又止,言语中颇多依依不舍。
“心同野鹤尘与土,诗似冰壶见底清”。在野鹤驻村,邹建武常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在扶贫富民上较真,在个人待遇和前途上看得开。
作为土生土长、一辈子生活工作在忠县的当地人,生性豁达爱与各界人士打成一片的人,但平时与不熟的人不爱言语,故在部分人看来性格有些孤傲的邹建武仕途上走得并不顺畅,但其专业技术水平却有目共睹,其对事物的看法有独到之处。
在邹建武看来,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工作队是尽锐出战的先锋,为创造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贡献了力量,而自己有幸能参与其间,是一件何其幸事。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为民的本色和决胜的斗志。邹建武表示,驻村不是简单的工作场景的转换,更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以及所涉资源的垂直整合。当然一切以利国利民为前提和目标,为达此目标,只有扎根农村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特别特殊情况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来灵活运用党和国家赋予公民和普通党员的权利义务,积极建言献策,以求支持乡村振兴和和各种建设事业,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以及组织的培养与信任甚至是厚爱,才能不辜负村民们的期待和上级组织社会各界的殷切盼望。。
“只要我们用心,乡村必振兴。”尽管一些事情或许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和曲解,但只要一心为公,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就能够赢得民心。
水肥一体化项目
乡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每年为村民办十件实事,这是邹建武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稻谷村比较偏远,有野猪经常出没,对当地农民的庄稼和人身均带来危害。为此,邹建武多次联系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委和蓝天救援队等,带队猎捕危害农作物的野猪。
“基层工作最难在于要协调多个部门,尤其是一些部门的个别人对此事的不是太认同的情况下。”邹建武坦言,由于野猪属于脱保的野生保护动物,且猎捕难度大,风险高,组织实施难度极大,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
解决村民难题,帮助稻谷村二组脱贫户吴小菊卖粮难。邹建武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江文、沈洪松一道,帮助吴小菊收割粮食并将粮食想法在家门口售卖。
在与村民拉家常时,邹建武无意听说稻谷村的土地有大片油沙地。他知道油沙地富含硒元素。对这个信息,邹建武没有放过,他深知,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的重要地位,其中,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富硒土地显得尤为宝贵。
邹建武告诉记者,在最新推广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成人膳食中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6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硒的过量摄入会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头皮发痒,重者兼有神经损伤和脱发脱甲。湖北恩施地区于1961—1964年暴发流行“脱甲风”,调查病因时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高硒地区,至今仍为地方性硒中毒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区。有相似情况的地区还有陕西紫阳。但总膳食结构调查显示,我国有7亿人处于缺硒的风险中,人均硒的摄入量平均值每天只有26~32微克,远不及平均需求量。我国补硒的健康养生之路势在必行。
硒从何而来?紧随着“补硒”热潮,富硒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富硒水稻、玉米与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不断涌现。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介质,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水分、热量与养分,是富硒作物中硒的最终来源。
提取土样到西南大学检测硒含量
如果查实稻谷村富含硒土,这将极大地促进当地发展富硒农作物产业。说干就干,邹建武联系了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技术顾间在7、5组、1组不同地方取5组土样送到西南大学合川土壤检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几个地块含硒量都很高,都是达到富硒土标准,符合该农企的富硒种植要求。该农企也一直在渴望打出来发展做大做强。随后,邹建武通过朋友辗转联系到西南大学的忠县人傅玉凡教授,最终争取到了国家星火计划支持的硒作物栽培项目,将引进傅教授的专利紫薯品种在彭水垫江忠县万州相应地方进行种植。
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亲和力和见多识广,邹建武等三名驻村队员密切配合村镇两委工作,挨村挨户宣传储备林收储工作,顺利完成750亩林地的收储。
扶贫更扶智,将种植技术和知识传播给村民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的不二法宝。为此,邹建武、江文等多次邀请农企技术人员在灯盏湾和村民拉家常,介绍有关产业的栽培前景和种养技术,帮助村民对接下游客户和市场。
驻村工作远离城市繁华,带来了思考和沉淀。很多时候,夜深人静,月朗星稀,邹建武在思考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土地开发与水资源管理下的可持续农田利用,怎么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忠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
凡是喜欢琢磨和研究乃至较真。邹建武表示,自己当年在汝溪镇作副镇长时,设法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牵头提出开禧寺、广积寺也是这样——无中生有,发现问题挖掘潜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地将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无论是帮助脱贫户吴小菊售粮,当好防返贫“吹哨人”,还是组织猎捕野猪,为百姓撑起一把“安全伞”,还是组织农企考察取样富硒土,当好产业帮扶的“实干家”,或者是利用闲暇思考并发表有关忠县文旅、农田水利建设的论文,以邹建武、江文为首的野鹤驻稻谷村工作队,以“干”字当头,以“想”为要,以“变”为纲,他们化身乡村“美容师”,让乡村“颜值”“内涵”双提升,生动地实践和描绘着三峡库区的时代变迁,以及村子的产业发展和村民的致富之路。
建设宜居家园、激活乡村文脉、营造文明新风......驻村工作队成为村庄“美容师”,充分挖掘忠县各地农村特点,“面子”、“里子”一起抓,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富民发展的新路。
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变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巴渝大地上,邹建武、江文等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接力奔跑,新的和美乡村故事精彩可期,未完待续。
稻谷村里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