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学生物学教研组是浙江省生物学科基地学校之一,也是宁波市普通高中新锐教师学科教学优秀团队之一。现有教师15人,高级教师7人。其中国家级生物优秀教练1人,全国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人,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1人,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1人,宁波市“四有”好老师1人,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2人。
人物介绍 PROFILE
苏宏鑫
国际生物奥赛金牌教练,教授级名师;编著和出版《高中生物奥赛讲义》等生物竞赛系列全套书籍六册,并成为当前全国生物竞赛的主流教材;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奥赛获国际金牌和入选国家集训队8人,22年连续获得生物竞赛浙江省团体总分优胜奖。
吴琪
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生物学会监事、宁波市“巾帼标兵”、局级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论文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案例一等奖。
申屠英辉
高级教师。局级优秀教师、生物学骨干教师、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浙江省生物竞赛一级教练、学选考专家组成员。
01 建设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建设课程体系与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基础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学特色,也为师生提供了学习、发展及实践的平台。生物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改革,构建了包含基础核心、特色培养及竞赛课程在内的生物学课程体系。基础核心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考与选考;特色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竞赛课程则结合奥赛与大学先修内容,助力学生提前适应大学学习。
其次,教研组还开设了社团课、选修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形态,也深化了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项目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如《对宁波野生动物实际食物生态位的研究》等课题,展现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取得的显著成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实验教学
新课程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致力于提升实验教学水平。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项目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实施精准个性化教学,利用Pad等信息技术手段,形成高效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深度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力和思维品质。
此外,学校还大力建设生物学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基地,促进了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宁波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03 打造学科空间,培养拔尖人才
为营造浓厚的学科氛围,学校建设了生物文化长廊,展示学科历史与创新,拓展文化与环境育人空间;设立开放式自主实验学习区,利用先进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操作,增强知识理解;生物学科教室则融合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支持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
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徐建豪、孙锐、李科良、宣政和吴昊获全国一等奖,徐建豪在高一学生中全省排名第一,潘渝文和张成浩获全国二等奖,俞闻乐获全国三等奖,宁波中学团体总分位居全省第8名;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宣政、张瑞清、吴昊和徐健豪获全国一等奖,宣政全排名省第5,孔涵之、张宇晟、徐睿涵和毛天翔获全国二等奖,宁波中学团体总分位居全省第8名;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李子豪、郑宇桐、罗文海和孔涵之获全国二等奖,周子晨、邵俊懿、陈子睿、张宇晟和林锦豪获全国三等奖。
(苏宏鑫老师和宣政同学)
04 发展教师素养,助力国家援教
为提升教研组整体素养,学校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和名师来校讲学,同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此外,教研组还积极承办各类教研活动,为地区教育交流贡献力量。
请进来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刘恩山)
(省教研员周初霞)
(宁波市生物教研员王秀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生物学教学》副主编郑晓惠)
走出去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学教育双新学术节)
(师生共赴慈溪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宁波市生物学会青年科技人才能力提升沙龙)
(在象山中学参加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学习活动)
当然,教研组不仅致力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宁波中学作为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学校,为新疆学子提供优质教育,助力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多年来,内高班学生毕业后广泛服务于新疆建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在此过程中,生物教研组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高考模拟联考中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展现学生风采。
宁波中学生物教研组荣获“2024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令人鼓舞。未来,希望各教研组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际交流,探索更多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助力宁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