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第五届百年老校数学竞赛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宁波中学代表队参与了此次盛会。百年老校数学竞赛是由原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裘宗沪先生倡议发起,以“传承历史,共同发展”为宗旨,采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赛制的高级别数学竞赛。
第一、二届百年老校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主任、我校邵迎春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邵书记分享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并鼓励参赛选手不仅要在数学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更要展现出百年老校新兴学子应有的学术气质和精神风貌。
我校代表队由董一帆、顾寅两位教练员与6位同学组成。我校学子蔡仕轩获铜牌,毕文浩获荣誉奖。
这五年,百年老校数学竞赛从首届十二所全国著名中学组队参赛,到去年新增两支来自港澳姊妹学校的参赛队伍,竞赛团队不断壮大。我们共同记录并见证数学魅力、感受数学之美。此前,我校高驰川同学在夺得首届百年老校数学竞赛银牌后,随即收获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并最终被复旦大学录取。
参赛学子感言
我是来自609班的蔡仕轩。此次百年老校完全按照IMO形式,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在两年的数学竞赛学习中,我真切感受到探索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广博与浩瀚。从变化多端的平面几何,严谨细致的代数不等式,到天马行空的排列组合,无一不表现出数学的魅力。拥有死磕到底的精神与对题目的钻研是学习数学的必杀技,对于同一道题的深入探索能不断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感悟,而完成一道题时的快乐与成就也将我牢牢吸引入数学竞赛之中。
我是宁波中学高三年级615班的毕文浩,在数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小便开始自主地寻找并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阶段,我接触到数学竞赛,在团队里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拓展数学视野,培养数学能力。曾参加数学夏令营、百年老校数学竞赛、宁波市数学竞赛,并取得了夏令营优秀营员、百年老校荣誉奖、宁波市数学竞赛三等奖。我认为参加数学竞赛不仅需要意志与恒心,也需要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并懂得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分享各自的思路。
我叫戴栎涵,现就读于610班,有幸参加了这次百年老校数学竞赛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进行了学习与交流,也聆听了诸多优秀数学方面专家的讲座,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主办方也为我们创造了在清华园与圆明园观光游览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清华附中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体会到了北京厚重的历史底蕴。关于数学学习,我认为学习数学不应操之过急,需戒骄戒躁,积极进取。多一些思考,发掘问题的关键,对于难题也不应有惧怕的心理,换一种角度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是来自606班的张嵩羽,作为一名数竞生,高中三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段时光。我认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积累做题经验的学科,用卖油翁的话说即“无他,惟手熟尔”。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二级结论与巧解方法,以举一反三的思考,由二元推及多元。学习数学不能局限于答案或者是解题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思路与想法,即灵感。当然,有时也需要有惊人的注意力与“数感”,以及极高的专注度。遇到看似毫无头绪的问题,不要轻易放弃,学会适度的固执,摈弃杂念,静心求索,往往破局之机就暗含其中。而一旦当你拨开云雾解出答案时,那股强烈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我是来自508班的李国泽。回顾这次在清华附中参加百年老校数学竞赛的经历,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它不仅让我在数学领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和升华。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知识和梦想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前行,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我是来自508班的丛路洋。曾获2024年浙江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喜欢数学,电影和球类运动。首次参加百老的收获远大于遗憾。我在参赛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失利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念。最重要的是,我在比赛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