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雨清老师
参赛心得:
青教赛采用“无生课堂+教学阐释”模式,与我过往参加的任何一次比赛都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呈现教学思路?如何设计课堂亮点?如何传递教学理念?这些都成为我备赛时反复思考斟酌的难点与重点。长达半年的赛程中,学校是我最坚实的依靠。不论是语文组团队在教学设计等方面给予我的帮助,还是有过参赛经验的前辈在课堂演绎等方面给予我的指导,都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我想,青教赛不仅是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学术底蕴的比拼。它让我意识到功夫在平时,把每一堂常态课当作展示课来准备,那么,底子就有了。它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须有反思提炼的习惯,课堂面貌千变万化,确定支撑课堂的理念,如此,底气就足了。它更让我意识到一个人或许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定能走得更远。个人能力总有上限,团队力量却可以无穷。于是乎,底蕴就沉淀下来了。
陈平老师
参赛心得:
初次参加精品课比赛,于我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精品课不同于常规的课堂形式,采取“无生课堂+视频录制”的模式,教师需要通过活动设计、提问互动,模拟真实的课堂情境,展示教学思路与方法。在参赛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视频录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更考验教学设计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创新性。
整个比赛,时间短,任务重,一度让我迷茫无措。学校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从最初的选题讨论到最终作品的打磨,语文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不仅提供了宝贵的专业建议,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技巧。这些支持不仅帮助我克服了技术层面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值与成长力。我希望可以将这次比赛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毛月妮老师
参赛心得:
精品课区别于传统课堂,需在20分钟里萃取40分钟课堂的精华,还要跨越屏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不仅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次严苛审视,更是一次探索数学教学新世界的契机。
在筹备之初,教研室专家们在我校组织精品课制作相关讲座,往届优秀获奖者与专家老师纷纷倾囊相授,让我对精品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围绕“精”字,摒弃冗长的讲解,以问题驱动课堂,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构建知识。为弥补线上教学互动性的不足,我利用软件制作了视频与生动的动画演示,用定理的发展史贯穿课堂。精品课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更是离不开学校的鼎力支持,数学教研组亦是多次组织研讨活动,从不同角度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思路。
回顾整个参赛历程,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次精品课比赛,让我在挑战中突破,在压力下成长,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继续在教育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近年来,我校倾力打造学术高中,青教赛与精品课比赛成为锤炼学者型教师的重要平台。教师们在此历练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技能的飞跃,为学术高中的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宁波中学正以一批批学者型教师为先锋,奋力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