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10时37分,在中国新疆于田县万花园防沙治沙区,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空白区被栽上树苗,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卫星遥感影像显示,这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制图单位:石榴云/新疆日报、航天信德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7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被称为“死亡之海”。
1978年,中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来,新疆依托“三北”工程,在风沙危害区域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2761公里绿色屏障,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区域。
随着和若铁路建成,与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连通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这285公里区域人类活动逐渐密集,有效防沙治沙日益迫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员 陈亚宁
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沙害也因此成为影响铁路安全的头号难题。
为有效应对风沙侵蚀,新疆铁路部门在和若铁路建设之初提出了“治沙先行”的建设理念,通过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在铁路沿线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红柳、沙拐枣、沙枣、胡杨等植物近1300万株,造林面积达11.4万亩。
在沙漠种树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被称为防沙“三件套”。
在铁路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再种上乔木、灌木组成的植被条带,防护宽度110米至400余米不等。这样几年后,外侧高大的乔木降低风速、拦截来沙,靠近铁路的灌木则固定流沙,梯次型防沙体系便形成了,可以起到层层拦截风沙的作用。
——喀什基础设施段民丰车间绿化工队
队长 徐伟
在长期养护过程中,徐伟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了“护、取、时、养”经验作法,从幼苗前期培育、选取到移植和灌溉养护都制定了严格的方案。为了克服戈壁滩盐碱地种植树苗成活率低的困境,他们利用春秋两季集中对缺损地段进行补种。截至目前,共完成全线灌木补种393万株,乔木补种36万株,补种面积约为6400亩,且植株存活率在85%左右,用行动将“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地”。
为了悉心管养千辛万苦播种的绿植,新疆铁路部门还在全线挖设了131口水井,并依托智能灌溉系统,随时保证植物用水需求,有效保持苗木良好生长态势。
如今,这条铁路沿线的“绿色长廊”已经成为防风治沙的天然屏障,守护着列车安全运行,让于田、策勒、洛浦等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让当地的农副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和若铁路成为一条贯穿南疆特色产业的“致富走廊”。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李 宣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