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北京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研讨会暨出版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论坛之“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分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新创大厦学术交流中心第六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以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等为主题,汇聚全国20余家出版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谋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主持。
▲ “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分论坛在校举行
田忠利在致辞中聚焦培养出版专业博士“未来出版家”的时代使命,提出,一是要关注“大势所趋”,即关注“国家形势”。要根据国家出版领域重大发展需求,培养出版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二是要做到“顺势而为”,即顺应“行业趋势”。要解决出版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三是要谋求“乘势而上”,即乘“文化优势”而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培养出版专业博士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他强调,出版行业各院校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启出版专业博士培养的序幕,共同分享出版高层次专业人才成长的智慧,共同引领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发展的未来之路。
▲ 田忠利致辞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陈丹对各位专家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上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就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三点体会:一是高校之间应构建出版教育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和人员共享;二是应建立学界与业界的联合共同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倡导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出版+”共同体,推动出版学科的创新发展。
▲ 陈丹发言;张志强主持本次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万安伦对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时长、培养模式的选择、学科教材建设发表深刻见解,认为出版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展现出了极强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这对于推动出版学科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方卿提出,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方案应允许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设置,以适应多元化生态中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同时强调了出版专业博士培养中的四个重点:一是学术训练,二是导师队伍建设,三是对课程和培养过程强化管理,四是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策略。
▲ 万安伦、方卿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赵均强调在招生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招收具有业界经验的博士候选人。专业博士与学术博士的毕业去向存在明显差异,专业博士的培养更应侧重于服务业界,满足行业需求。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海刚强调在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主轴;二是以“大出版、大传播、大文化”为培养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史底蕴,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职业情怀;三是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和创新能力。
▲ 赵均、王海刚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与文化系主任邓香莲强调,专业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这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下功夫,同时应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和产教融合,增强AI技术学习,以适应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李世娟强调学术型博士与专业型博士两者在培养时长、方案和课程设置中的异同,以适应数智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需求。同时,出版学科建设应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体系化评价机制的融合型、复合型、贯通型人才。
▲ 邓香莲、李世娟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强调,专业博士培养应聚焦“专”和“博”两个关键词,明确培养目的和专业化问题。他强调应注重专业博士在创意性内容生成能力上的培养,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避免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信出版集团原董事长王斌提出,一是应促进业界加强产教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二是应打通学界与业界的壁垒,让业界更多参与到论文选题写作、实习过程等环节;三是专业博士应该研究业界关心的问题,以期最终成果能在业界产生影响力,对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 周蔚华、王斌发言
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张养志强调,出版专业博士的设立是出版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认为,在加强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先进的培养理念,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上,应凸显中国特色的专业基础理论,强化理论性和学理性,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合作。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许洁教授提出应建立专业博士培养的规范性方案和文件,以规范和指导专业博士的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质量。
▲ 张养志、许洁发言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德升提出,出版专业博士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博士点建设的首要问题,培养过程应具有灵活性,允许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个体差异来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出版行业的多元化需求。
四川大学出版学院院长助理曾元祥就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出版专业博士与专业硕士培养一体化的重要性。专硕培养应与专博培养相衔接,充分体现行业需求。二是提倡出台出版专业博士人才标准的指导性意见,以指导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三是在培养过程中应建立导师组负责制,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 李德升、曾元祥发言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刘洪权强调,出版专业博士的研究应紧密回应行业的重大需求,致力于产出高质量的论文等学术成果。同时,人才培养应围绕产业研究展开,以产生高质量的成果。此外,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出版行业需求。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施勇勤认为,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可以借鉴工程类博士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以及技术标准的研究问题上,这对于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出版学院执行院长、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王鹏飞强调了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辅的培养理念,探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深度。此外,他提出从“文化、媒介、特色”三个关键词进行培养方向的设置和内涵挖掘。
▲ 刘洪权、施勇勤、王鹏飞发言
张志强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一是专业博士培养应明确其与学术型博士的区别,并据此确定培养的侧重点。二是出版领域的专业博士培养应聚焦出版行业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领域为主,同时兼顾相关领域,确保培养过程中的专业性。三是专业博士的培养必须保证高水准,强化培养过程和质量的把关,以确保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本次论坛成功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交流平台,为出版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与会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宝贵建议,为出版高等教育的革新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印刷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和复合技能的出版人才,为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北京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研讨会暨出版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论坛在北印举办》
点击查看《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论坛暨工作推进会在北印举办》
点击查看《出版人工智能及内容风控论坛暨成果发布会在北印举办》
点击查看《数字喷墨技术论坛暨技术发布会在北印举行》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