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做帆勇气为桨,奋力激起浪朵朵
何惧船前轻雾,光亮自在前方
北印学子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闪耀于竞技场上
朱佳琦,新媒体学院研究生,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创作出的作品《留萤》荣获2024年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一等奖。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朱佳琦努力克服困难,将团队工作进行分工协调优化。“没有理科学习背景的成员把控视觉的部分多一些,而我攻克技术的部分多一些。”作为组长,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在制作过程中,她严格把控作品质量与进度,及时与老师对接,当团队出现矛盾与意见分歧时,一次次将矛盾化解为相互学习的契机、沟通友谊的桥梁。真正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团队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鸿沟。
“制作装置确实很有意思,这也是我第一次拿着电锯和电钻在教室里面当‘木工’。”一个优秀作品诞生的背后少不了无数次尝试,朱佳琦认为,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要想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就要化崎路为坦途。在作品设计过程中,朱佳琦带领团队克服了诸多难题,例如材质的“廉价感”、资金匮乏、python和arduino的操作技术不熟练、代码无法套入装置中等等。但也正因这些困难的磨炼,最终的成品在不断的试错中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朱佳琦认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本次作品制作的过程,那便是“苦中作乐”。一个小小的装置作品,承载着她首次跳脱出专业课程、尝试新技术的勇气。而这简短的四个字,更是概括了她与团队拼搏的无数个日夜。
对学弟学妹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朱佳琦给出了建议。“要创新,要坚定,要勇敢。”大学需要在一次次的专业尝试中拓宽自己的赛道,一步步把自己塑造成独一无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过往的经历中,她也做过许多尝试,但最宝贵的是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积累经验,完善自我认知。拥抱内心,接纳真我,只有敢于冲破自我束缚,才能够发现学海中让自己顺风顺水的那道波浪,驶向美好的未来。
采写:董佳楠 张佳依 张静涵
“激光照排掀日月,环球重看中华颜。”经济管理学院的张睿佳在“我爱上了一本书”读书短视频征集活动中,以“《王选传》传读华魂”这部视频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
选择《王选传》作为选题,是因为王选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攻克了让汉字自由出入计算机的难关,改变了印刷行业的历史,为信息时代汉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每一名北印学子都将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和锲而不舍的王选精神深深印刻在心,不断坚定“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的初心,张睿佳团队的选题也映照了北印校训“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激励更多学子争做新时代出版印刷人才。
本次活动面向首都各大高校,参赛者以短视频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推荐传统文化典籍,弘扬优秀民族精神。投入和制作一部视频作品绝非易事,张睿佳团队在选题、拍摄、后期和审核等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与心血。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场地无法实现拍摄要求、临时更换场地等。关关难过关关过,张睿佳说正是因为他们团队充分学习了王选前辈“怀有一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心”的精神,最后才取得了成功。
张睿佳非常感谢指导老师在拍摄开始前给予的多次辅导,以及在拍摄过程中提供的许多经验与建议。也很感谢团队的成员,实际拍摄中需要临时修改许多计划,但大家没有互相抱怨,而是耐心沟通,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没有什么比真诚更为重要。”对于本次比赛的成功,张睿佳认为大家的真诚是最重要的条件所在,同时她也鼓励其他同学们,要保持一份对于自身事业的热爱,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次机会,传承为事业奉献自我的王选精神,方能驰于梦想之巅。
采写:黄腾 李家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知谕,在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中获北京市级一等奖。
“互联网+”大赛是创新与创意能力的争锋。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创业者,杨知谕参加本次比赛,自始至终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借助比赛提供的平台,让自己的产业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来自云南的杨知谕从小接触普洱茶,发扬家族产业、以普洱茶助力乡村振兴的梦想深深扎根在他心里。他毅然选择放弃父母期望中循规蹈矩的生活,勇敢打破认知壁垒,考取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同时,将茶文化与创新思想相结合,进行项目投报,斩获多场竞赛一等奖。
杨知谕表示,想要在以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见长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做出成绩,实打实做项目、搞创新,是取得大赛成功的关键。在竞赛准备过程中,杨知谕始终秉持着内心的坚定目标,将困难转化为参赛的动力。他表示,年轻时经历挫折和困难未必是坏事,趁年轻,趁试错成本低,更要勇敢去尝试,才能在日后收获更大的利益。
在团队协作方面,杨知谕选择自己先独立准备一段时间,再与他人组队合作,这样做不仅为他节省了前期与人协商的时间,更让他收获了许多锻炼的机会。项目进行到中后期,关于团队队友的选择标准,杨知谕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队内的成员应该是可以互相弥补缺点的、能够相互拓宽眼界的。”
杨知谕对自己的参赛目的有着清晰的认知,一切的竞赛,都是为自己的创业目标服务,他建议学弟学妹们也应先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后努力追逐。各种竞赛实践是提升认知的好机会,“将参赛看作一种对自己的锻炼,选择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合作,将比赛转化成一场对自己的磨练和提升,而不仅仅是为了名次盲目跟风。”杨知谕认为应该将竞赛视为个人成长的舞台,始终围绕自我发展这一核心,持续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以此助力个人成长。唯有将挑战转化为动力,方能塑造更加卓越的自我。
展望未来,杨知谕计划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我,在竞技与创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
采写:尹紫陌 平珈萁
在2024年的大学生AI艺术季比赛中,设计艺术学院的席薇同学凭借作品《新世界》脱颖而出,荣获视觉设计单元“最佳主题呈现奖”。
席薇通过学校课程了解到这次比赛,决定将此作为一次学术挑战。在作品的准备过程中,她专注于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她主要负责主题思考和创意整合,AI则帮助她将这些想法具体化。创作过程中,席薇遇到了包括AI软件如何合理使用和创意的独特性等挑战。市面上的AI软件众多,且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掌握,将多种AI软件的特长相结合来辅助完成作品。同时,如何在众多使用AI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则成为另一大难点。席薇选择不断尝试,研究如何才能让创新真正和AI磨合。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得以脱颖而出。她的作品《新世界》画风明亮,色调和谐,以其清晰的AI主题表达和独特画风获得了广泛认可。
关于AI的发展对创作者的影响,席薇认为整体是积极的,“AI提高了创作效率,降低了艺术门槛,普通人也能通过AI工具表达自己的创意。”虽然可能会对某些重复性劳动造成冲击,但她相信利大于弊,可通过转型升级、完善法规来适应这一变化。面对AI的挑战,席薇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AI,它只是工具,艺术创作者应主动学习和探索,让AI成为创意的加速器而非创作者的替代品。
席薇在这次比赛中展现出了对AI与艺术融合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她的经历为众多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借鉴,也让我们对未来AI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充满期待。
采写:张原溪
逐梦年华扬帆航旅,收获满仓成就梦想
且看谁笑少年狂,未来皆可放胆闯
每一步探索
都是对未来世界的勇敢拥抱
每一次尝试
都是对自我能力的再次超越
青春荣耀加冕 北印人的故事仍在续写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