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推出教学单位人才培养工作巡礼专题报道,分享各教学单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中国出版传媒时代新人。
新闻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传播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开拓进取,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和育人机制体制,强化办学特色和优势,努力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出版传媒复合应用型人才。
贯彻“以本为本”,把人才培养放在事业中心地位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党委重视、院长主抓、教学副院长落实、全员参与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统一本科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讨论审议教学相关重大事项,形成“以本为本”的良好氛围。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讨论审议相关重大事项。成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建立“督导+领导+同行”听课制度,落实院领导常态化听课、院系督导听课全员覆盖、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师和本科生期中教学座谈会,对教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强化教学管理。面向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积极落实以评促建,努力推动学院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 召开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研讨会
▲ 学院督导发挥言传身教示范指导作用 青年教师在“磨课”过程中提升授课水平
善用红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面对百年变局、多元思潮、复杂格局,课程思政“讲道理”是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学院教师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将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等难题,也随着课程内容的精细化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得以有效解决。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进,专业课程做到了“门门有思政”“内容有道理”“课堂有落点”,形成了集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总体要求,并将具体思政目标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实践。
▲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 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借力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拓展红色新闻传播教育,有力延展了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和组织形式,在“走出去+请进来”校地联动的过程中提高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效果。师生借助现实空间和陈列实物开展沉浸式、引导式教学,展馆负责人作为“双师制”“多师制”角色,扩展学生的知识维度。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实践教育中,学院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参与“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从青年人喜爱和擅长的流行文化形式出发,将红色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和包装,在深度调研和史料挖掘的基础上,推出红色题材剧本杀脚本、红色主题创意视频等。
▲ 新传学子参加“研学行”团队;师生在中法大学旧址开展红色新闻现场教学
▲ 举行“为未来之新闻界开一生面”双师讲座
深化专业改革,助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创新
围绕新闻出版传媒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设立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他三个专业均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专业改革、教学改革的新路径。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学院加强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教学和研究,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在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两个专业实施“双培”招生计划,每年有30多位学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二学位以及专业型辅修,新闻系、传播系开设研究型辅修,各系均设有兴趣型辅修。作为高精尖学科的新闻传播学科在学术研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为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学院坚持以“真题真做”带来“真才实干”,鼓励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真题真做、真刀实枪的创新实践中,触摸社会前沿、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两年来,学院在毕业设计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学以致用的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考量。比如广告系学生作品《“蔚”你在一起》联合河北蔚县文旅局共同创作完成,这期间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学会了如何将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品牌传播理念相结合,创作出既具传播力又富含文化价值的作品。师生共同完成的调研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 新闻传播学院2024届“无界”毕设展
▲ 毕设展展出空间
开展有组织实践,促学生素质与首都建设需要相适应
学院立足新时代新形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需要,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人才需求,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学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荟聚中心、人民视听等近20家媒体或企业建立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基于企业实题和各类科研项目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通过有组织的实习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 新传学子参加金瞳奖专场宣讲会
以赛代练,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活动。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广赛、金瞳奖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023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三等奖,获得大广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24年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金奖、铜奖;“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银奖、铜奖。学院每年为新闻出版传媒产业输送200余名毕业生,为首都和区域的出版传媒业发展贡献力量。
▲ 师生荣获第十五届“大广赛”一等奖
▲ 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赛金奖
▲ 师生共赴“大广赛”名家名师校园巡讲活动
两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导师经验引领作用。与大兴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了“校媒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学生以项目制方式参与到属地媒体内容策划和视频拍摄,并通过融媒矩阵发表作品,获得职业自信。充分借助北京高校与市属媒体人员互聘交流机制,与《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编辑记者组建双师课程组,给学生带来更鲜活的行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业务实操能力。学院向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20多位业界专家颁发了行业导师聘书,广泛吸纳业界资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质量提高添砖加瓦。
▲ 学生跟随融媒记者在大兴机场实地采拍;行业导师、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史强讲授人工智能前沿动态
提升育人水平,使教师能力建设取得高质量进展
学院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通过全院教职工大会、党支部会、系部例会等集中学习师德师风的文件和重要讲话,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做到全覆盖不断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90%以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本科生授课率为100%。学院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从业界引进高水平师资。借助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项目,引进了2位媒体从业人员担任教师,有3位教师进入各类媒体进行挂职。
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的理想信念、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真信真情,提高课程思政“讲道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院加强对教师思政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 教师获北京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
学院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3年,教授、副教授成功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20余项。其中,获批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4项,校级教改创新重点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改重点项目2项,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3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4门。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高级职称教师10人。
服务学生发展,享学院育人美誉度持续提高
学院成立两年来,已经向社会输送了400多位本科毕业生,他们广泛活跃在新闻传媒业各个领域,例如新华社、人民网、北京广播电视台等主流新闻机构,抖音、快手、美团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和公关部门等。学院人才培养为地区媒体融合、区域文化宣传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加强四六级考试、考研服务等方式,提高学生求学为学的积极态度,为学院学生实现高质量升学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学院考研成功率同比翻一番,整体升学率超过25%。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表明,长期以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留学率等指标均位居前列。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爱岗敬业的情况评价较高。
▲ 优秀毕业生工作风采
“十四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阶段,新闻传播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和建设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建立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需求的培养过程体系,推进教学资源配置的机制改革,促进教学成效“五个度”的综合提升,为构建北京市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链接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构建“雁阵式”培养格局 培养出版卓越人才》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培养新时代设计艺术人才》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学与科研并举 持续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驭未来 匠心育人 领航新篇》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扎根行业 强化特色 培养复合型传媒管理专业人才》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特色育人 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立德树人 以本为本 培养新时代机电类复合应用型人才》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关键课程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点击查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北京印刷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坚持五育并举 夯实高质量人才培养根基》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