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张伯卫. 皖南山区乌骨羊生态养殖模式浅析[J].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20(11): 137-141.
文章PDF: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水平,实现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内容。皖南山区畜牧业具备良好发展潜力,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农业发展为该地区的畜牧养殖提供了全新思路。基于此,皖南地区应结合山区地形与环境条件,积极采取生态养殖措施,探索具有生态特性的绿色发展之路,对当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皖南山区的自然环境分析
皖南山区为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约为1000~1500 mm,年均温在16~20 ℃,冬季环境温度适宜,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条件。与此同时,皖南山区受气候影响,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70%,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从灌木丛和乔木等,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生态系统,不仅为当地草食性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还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与栖息地。
2 乌骨羊概况
乌骨羊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骨骼、舌头等呈现黑色,成年乌骨羊的平均体重一般为38~58 kg,高约61~69 cm。市面上常见的乌骨羊颜色主要分为3 种,分别是纯黑、纯白和黑白混合色,大部分乌骨羊没有角,少数乌骨羊的角呈半螺旋状向两侧后弯。乌骨羊颈短无褶皱、胸宽深、背平直、腹大且不下垂,躯体相对较短,四肢粗壮有力,尾巴短小呈圆形。乌骨羊皮毛较粗,多用来制作毛毡、地毯(图1)。
图1 乌骨羊
Fig.1 Silkie sheep
乌骨羊体质强健,能很好的适应寒冷、干燥、潮湿等恶劣环境,也能适应高山峻岭和草原荒漠,在面对极端天气或疾病等挑战时具备更强抵抗力,能够有效避免各类羊只疾病,保障养殖户的利润效益。在生长速度方面,乌骨羊同样出色,乌骨羊母羊在生产后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产奶,给羔羊提供更多的营养,帮助其快速成长。此外,乌骨羊吸收能力相对较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以快速增长至理想体重。此外,乌骨羊具备一定的抗病能力,免疫系统较大部分山羊品类更强,可以抵抗多种常见疾病侵袭,这也为乌骨羊的生态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支持,便于养殖户开展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2]。乌骨羊肉质鲜美,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得到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皖南山区自2010 年从云南引进乌骨羊原种进行培育,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良种乌骨羊 “祖代→父母代→商品代” 繁育育种、有机生产、营养研究、商品肉羊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的完整产业链。
3 皖南山区乌骨羊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策略
乌骨羊的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结合传统养殖经验和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在保持乌骨羊原有品种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达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采用良种选育、种养结合的方式,根据乌骨羊的生理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羊只健康,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环境修复和保护,实现养殖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皖南山区的乌骨羊生态养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提出综合高效的执行策略,提高当地羊只养殖管理水平。
3.1 利用山区丰富的饲草资源,实现饲草自给自足
3.1.1 增加天然饲草使用量
皖南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典型植被,孕育了丰富的饲草资源。利用皖南山区丰富的饲草资源,实现乌骨羊饲草供给充足,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且可实施性较高的战略目标与方案。生态养殖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养殖与生态和谐共生。在养殖乌骨羊的过程中,养殖户或技术人员应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的生态养殖系统,如种植牧草、废弃物生物发酵等,形成循环利用的农业生态链。不仅可以为乌骨羊提供天然、健康的饲草,减少对人工饲料的依赖,还可有效减少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3]。
3.1.2 开展饲草种植计划
在种植牧草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皖南山区的环境特性,对山区内的饲草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与调查,详细记录分布地区、种类、生长特性及营养价值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饲草种植计划。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种植适宜生长的饲草品类,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完成种植工作后,还要关注饲草后期的产量与质量,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如在地势平缓地区采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种植收割,在崎岖地段采用小型农械,以提高饲草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养殖过程中营养的搭配与合理利用,通过施生物肥、灌溉等措施,改善土壤条件,例如将乌骨羊的粪便作为肥料,也能促进当地农业的生态循环。
3.1.3 合理进行饲草储备
丰富饲草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储备工作,避免因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饲草不足。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重视青贮池建设。在草料充足季节,将收割下的饲草料进行干燥、压块和挤压发酵储存,保证饲草的充足供给。此外,还可以建立饲草资源的供给链,如与当地笋制品加工企业合作,实现笋壳、笋篼等废弃物变废为宝,保证饲养品质还能降低饲料成本。不仅可以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对于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也大有裨益,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4]。
3.2 采用轮牧制度,保护草地资源
3.2.1 科学制定轮牧计划
由于传统放牧模式会因无节制放牧造成草场恢复期变长、甚至退化,对草地资源及生态造成伤害。山区应采用轮牧制度,合理规划和分配草地的使用时间,从而有效保护草地资源,确保乌骨羊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段内得到充足的饲草供应。皖南山区地形多样、气候适宜,植被资源丰富,为轮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当地牧草的再生速度,一般25~30 d,牧草高度成长至8~15 cm时,可再次进行放牧。
3.2.2 提高草地资源保护效力
养殖户根据山区不同片区的地形、气候及植被生长情况,系统性划分放牧区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轮牧计划。在轮牧制度实施过程中,会有部分牧区进入休息期,养殖户要确保乌骨羊不会进入该区域,为饲草的恢复与生长提供足够时间。这种周期性的轮换不仅保证了饲草的可持续利用,还避免了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问题[5]。此外,轮牧制度有助于促进生态的多样性,不同的放牧区域,山区的植被品类及数量各不相同,不仅为乌骨羊提供了多样化饲料来源,还可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当地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3.3 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提高乌骨羊的养殖效益
3.3.1 智能化养殖技术
将现代化养殖技术引入到乌骨羊生态养殖工作中,是提高养殖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养殖模式伴随设备老旧、养殖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受破坏等问题,不利于发挥乌骨羊的生产潜力。引入现代养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更新迭代,减少群体污染,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品牌效应,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因此,要积极采用智能化养殖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养殖工作。皖南山区养殖乌骨羊,可引进智能喂养系统,通过大数据对每只羊的生长状态及营养需求进行分析,精准投放饲料,避免浪费和营养不均。同时,可以借助智能监测系统,随时观察圈内乌骨羊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传播,保障羊群的健康生长[6]。
3.3.2 引进先进遗传育种和繁殖技术
随着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如利用BLUP 方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助力羊只育种。同时,研究人员可以将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通过杂交改良、品系选育等实现乌骨羊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加强乌骨羊的繁育能力,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另外,以促进乌骨羊繁育为目标,进行适时配种,合理安排配种时间,通常以母羊10 月龄以上、公羊8 月龄以上为准完成配种,可一年产两胎或两年产三胎。同时采用人工催情技术,针对长期不发情或错过发情期的母羊进行人工催情。
3.3.3 改善生态养殖环境
现代化养殖技术包括绿色环保养殖,主张利用生态养殖手段辅助养殖工作。在皖南山区乌骨羊养殖中,可以通过改善圈舍环境、定期在牧区放养、增加运动场所、提供清洁用水等措施,为乌骨羊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性能与养殖效益。开展特色定位养殖,结合本地气候、土壤及资源等特点,发展有针对性、有特色、高附加值的养殖业,在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例如充分利用乌骨羊适应性强、体质健硕以及山区温和湿润、植被丰富等特点,采用圈养与散养并行的养殖方式。
3.3.4 加强配对及疫苗研发
现代化养殖技术包括科技创新养殖,常见有遗传育种、疫苗研发、基因改良等手段。通过选取优良品质的乌骨羊进行配对产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乌骨羊后代生病的几率。此外,加强疫苗研发,可以帮助养殖户挽救一部分初染病的羊,减少资金亏损,推动乌骨羊养殖业向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转型。
3.4 加强产业链开发,提高乌骨羊产业附加值
加强乌骨羊养殖产业链的开发,同时搭配有效的推广营销手段,采用肉品分级优质优价方案。由于乌骨羊的黑色素具有多种健康益处,例如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美容和益气补肾等作用,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消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因此,乌骨羊的肉制品含有黑色素越多,等级就越高,当前市场乌骨羊肉品的黑色素含量主要还是人工肉眼观察分级,判断误差大,效率低。因此,开发乌骨羊肉品等级检测系统与等级检测方法,能实现产品优质优价分级销售,不仅能提高乌骨羊产业附加值,还能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力。
4 皖南山区乌骨羊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
在皖南山区乌骨羊养殖中,引入生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饲草资源。乌骨羊摄入草料可以有效缓解当地植物生长压力,排泄物可以为山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生态养殖模式既保护了山区生态,还促进了当地经济蓬勃发展。在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备明显的应用优势。
4.1 环保方面
生态养殖模式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合理利用山区饲草资源,降低对人工饲料的需求,间接降低产量,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 “排污”,有助于降低环境负担。同时,在乌骨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可以经过科学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回归土地,或直接作用于土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4.2 经济效益
皖南山区紧邻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市场产品需求度高,引入生态规模化养殖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能降低乌骨羊原产地销往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营销成本。而且在皖南山区饲养乌骨羊,更容易与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产业的良种培育、品牌开发与产业链延伸。
4.3 可持续发展
由于生态养殖模式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强调饲草资源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杜绝野蛮采食及环境破环,确保了饲草的可持续性供应,避免资源被过度消耗。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养殖技术提高了乌骨羊的生长速度与健康状况,为当地养殖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5 小结
皖南山区发展乌骨羊生态养殖时,应当充分认识到该养殖模式的广阔发展前景与重要实践价值,做好养殖技术的更新迭代,积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根据乌骨羊的生长特征,构建全面的生态养殖策略,利用山区丰富的饲草资源,采用轮牧制度,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产业链开发,提高乌骨羊产业附加值,有助于提高当地养殖业的经济价值,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张雪峰,宋浩然,王玉亭.羊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J].中国畜牧业,2022(24): 75-76.ZHANG X F,SONG H R,WANG Y T.Model and key technology of sheep ecological breeding[J].China animal industry,2022(24): 75-76.
[2]曹琴.基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究靖远县肉羊规模化养殖技术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1): 112-114.CAO Q.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industry integration,analysis on the large-scal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mutton sheep in Jingyuan County[J].Jil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24,45(1): 112-114.
[3]任俊光,刘佳,李勇,等.乌骨羊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1(3): 39-40.REN J G,LIU J,LI Y,et al.Feeding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ommon diseases of black-bone sheep[J].Modern animal husbandry,2021(3): 39-40.
[4]童彬彬.乌骨羊在宁国地区的适应性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19(8): 22-23.TONG B B.Investigation report on adaptability of black-bone sheep in Ningguo area[J].Contemporary animal husbandry,2019(8): 22-23.
[5]朱立营.平邑黑山羊生态养殖带动农村经济[J].农村实用技术,2024(3): 101-103.ZHU L Y.Ecological breeding of Pingyi black goat drives rural economy[J].Nongcun shiyong jishu,2024(3): 101-103.
[6]刘火林.江西刘公庙镇湖羊生态养殖产业发展调查[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4): 12-13.LIU H L.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yang ecological breeding industry in Liugongmiao Town,Jiangxi Province[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23,43(34): 12-13.
欢迎投稿!
杂志投稿网站(建议优先采用此方式投稿):
http://xq.aiijournal.com
杂志邮箱:xqzy@caas.cn
投稿电话:010-82106255、8210625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畜禽种业》编辑部(100081)
关于开展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专题征稿的通知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性能挖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