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半个月了,该做水豆豉了!”母亲唠叨着。
“周末回老家去,买点新鲜黄豆,把家里桑树叶弄一大口袋来,我马上去清洗用来发酵的棉布袋子。”母亲每次提起自己的得意手艺,眼神犹如磨砺千年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母亲今年81岁,牙齿也快光荣下岗了,她希望在去拔牙前把水豆豉做好,也希望全家早点尝到冬日美味。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从小都盼望着每年在村子里最先吃到自己家的水豆豉、豆腐乳,我经常在小伙伴中炫耀一番,有时也偷偷给他们一小碗,显示出我的慷慨大度,小伙伴就听话多了,大家一起寻找童年的快乐。
准备好了做水豆豉的前期工作,周六下午暖阳宜人,母亲戴着老花眼镜筛选黄豆,有点瑕疵都会被剔出去,符合要求的黄豆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一晚上。
“妈妈,不要做得这么精细,你筛选黄豆比爸爸以前当兵体检还严格,累不累嘛!”
“自己吃的东西一定要健康,坏的黄豆有毒素。”虽然母亲没有上过学,这个常识她记得最清楚。
“仁波起床,帮忙捆扎一下布袋子。”早上6点,我就被母亲叫醒了,我抱怨道:“哪有必要恁个早就起来做,周末都睡不安宁,你也是……”
“我是凌晨3点就起来煮的,一定要把豆子煮熟透,煮黄豆用的工具一定用开水反复清洗干净,不能沾其他的生水和油水。”
我和母亲一起用筲箕沥水,趁热把黄豆装进布袋捆扎好,放到桑叶堆里发酵,桑叶放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布袋周围一定要一层层把桑叶压严实,确保发酵的温度适宜。
“帮助发酵最好用桑叶或者干的黄豆叶,如果是新鲜豆叶,压实后很容易腐烂,影响黄豆的发酵和水豆豉的质量。今年再指导你做一次,以后你自己做。”母亲边介绍经验,边不停地压紧桑叶,时时能听到母亲喘粗气的声音。
“我没得信心哟,去年做的就失败了!”
去年底,我自告奋勇提出做水豆豉。结果出了好几个问题,一是黄豆没有煮熟透,发酵效果不好,吃起来生硬;二是平时没有认真听讲,把煮黄豆的水(也被称为“豆油”)倒掉了大半,在豆子发酵后搅拌时豆油不够,加了冷开水,导致汤汁不粘稠,口感不佳;三是发酵后加盐不够,一周时间就变味了。最终只好把这些水豆豉倒掉了,我也为自己的逞能深刻检讨。
母亲说她也是在祖辈的指导下多次尝试才做成功的,鼓励我不放弃。
当时母亲只是心疼地说了一句:“可惜了,你心里的水豆豉和我心里的水豆豉根本不是一样东西!”
母亲不识字,居然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我震惊了。
以前子女多,生活条件差,母亲总是在冬天闲暇时间做水豆豉、豆腐乳、萝卜干,忙完农活没得时间弄菜就用这些下饭。小时候我们爱用水豆豉下白米饭、冬寒菜稀饭,伴白水萝卜。回想起来总馋涎欲滴。
今年我又在母亲面前提起那句经典的话,“妈妈,去年你说的这句话非常有哲理!”
“管他窄理,还是宽理,水豆豉好吃才是道理。”母亲的眼睛深邃如村头的古井。
母亲把辣椒面做好,把老姜颗粒以及红橘柑皮颗粒切好,并用盐腌制好。我和妻子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没有帮上忙,总觉得每年都是在掠夺胜利果实。
经过一周的发酵,母亲小心翼翼一层层翻开压实的桑叶,好像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宝贝一般。“今年的豆豉发酵得好,豆子外面都有一层白色的拉丝,发酵一周即可。”母亲用勺子舀起豆子让我闻闻味道,扑鼻而来的都是童年的滋味。
我找来清洗干净的大盆子,按照母亲说的步骤完成操作:首先把发酵好的豆子放在大盆子里,撒上腌制盐;其次倒入“豆油”,豆油和豆子混合后粘稠程度要控制好,豆油少了不好吃,也不利于保存,豆油多了又没有水豆豉的感觉;再倒入准备好的辣椒面,以及红柑橘颗粒和老姜颗粒,用长勺搅拌均匀,最后慢慢装入土陶咸菜缸里。
“你看看水豆豉的颜色出现亮红色,辣椒面多少就刚刚好,老姜颗粒提味增香,红柑橘皮既健脾开胃又增添红色,水豆豉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盛放三天过后就可以吃了。”母亲挺挺腰板,露出胜利的微笑,眼睛澄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不能多吃,自己做的水豆豉环保健康,没有添加防腐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你问问同事朋友有没有吃得惯的,跟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母亲反复叮嘱,亦如童年时提醒我给邻居们分享水豆豉的情景。
周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我也准备了几个拿手菜。
“咱们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豆——豉,来了!”小儿子抑扬顿挫地说道,端来一碗红彤彤亮晶晶的水豆豉放在餐桌正中间,这才是咱们家真正的硬菜!
一家人的幸福又这样荡漾开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责 编:钟 斌
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