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在社交平台发生的写作,正参与着文学的建构

文化   2024-12-19 15:37   北京  



12月11日,首届“小红书身边写作大赛”颁奖礼在北京举行。五位非职业写作者获奖,获奖作者中有退休老人、八零后妈妈,也有三十岁出头的“打工人”。其中,《打响奔向自由第一枪》摘得最佳叙“世”奖,《35岁从头来,我在广州打电销》《重生之我在英国当陪读》《老伴儿的生平》《在普高率40%的郊区,我女儿有她自己的“北下关”》分获宝藏故事奖和岁月纪实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表示:“这些作者都不是以文学为业的人,但他们有力地证明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劳作和奋斗,只要被写出来就有光芒。”



“这些作者都不是以文学为业的人,但他们有力地证明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劳作和奋斗,只要被写出来就有光芒,也证明了在这样一个视频和图象的时代,文字依然是通向心灵和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小红书“身边写作大赛”颁奖活动上如此说道。


社交平台如今正成为鲜活的文学土壤,小红书作为UGC内容社区,在“生活记录”话题下,每天发布的文字数量接近1亿。为了让更多普通人的书写“被看见”,2024年9月19日至10月22日,该平台发起“身边写作大赛”,向全站用户征集非虚构故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万多名用户留下两万三千多篇稿件,总字数接近1200万。这些非职业的写作者们以一种野生姿态,记录下属于普通人的种种具象生活。其中,最常见的故事来自于家庭、职场、校园生活等,而最遥远的故事来自厄瓜多尔的基多——探险者写下半个地球之外,亚马逊丛林里的另一个世界;还有讲述600年前的故事的人——一位前记者为父亲写回忆录,向更深处蔓延,串联起整个家族的历史。



人类关于讲故事的心愿从未消失,“朴素的书写是有意义的”,李敬泽形容这些在社交平台上的写作“如人类文明的早期时,大家聚在火堆周围,一个人向另外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经验。在分享中,我们逐步地打开自我,并且发现我们和这个世界、和其他人是有着根本的经验上和情感上的连接的。”他说,“我们每个人的讲述、书写共同构成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是我们情感上、经验上、信念上的共同体。”


和传统写作不同,平台上的生活记录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客厅的沙发、卧室的梳妆台、公园的长椅、通勤的公交地铁上……如作者@旺仔秋秋糖表示自己从开始创作到点击发布只需要十几分钟。从“我”出发的故事,每个人都是珍贵的讲述者。历史学家王笛对入围作品中的《梅英的一条大江》印象深刻,普通人的故事被写下来,和她有相似经历的人的故事也被记录下来,得到快速反馈,这是社交平台的独特属性。他认为这些记录具备重要的历史价值,将成为“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档案馆”,他说,茶馆里的漫谈、聊天虽然“私人”,但同样具备公共属性。



本次获奖的五位作者中有退休老人、八零后妈妈,也有三十岁出头的“打工人”。如@我恋禾谷是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自述去年6月开始在小红书发表第一篇文章,从此养成了习惯。她通常手写后再录音转成文字,传到网上。就这样,奶奶写完了一万四千多字,最后形成了《老伴儿的生平》,讲述了已离世的老伴儿的人生经历以及两人相遇的故事。奶奶最后写道:“老伴儿啊,你听我絮絮叨叨说了一万四千多字,还说了你那么多坏话,连你的隐私都说了,是不是不高兴了?我一个字也没瞎编,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你呢?按理说,我离保质期也不远了。不要着急,我慢慢说,你慢慢听;我慢慢写,你慢慢看;我慢慢走,你慢慢等,总有相见的那一天。”


这个当初经人介绍认识,连年龄都作假的男人却给了她一生的婚姻回忆,她写道:“但在我的记忆里,老伴儿活得像一道光,赤橙黄绿,欢蹦乱跳,热气腾腾。” 


“我写这个故事是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难度是已经拉满了,我刚刚送走我的父母,拖家带口,还背了很多债,我觉得就想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而且整个过程应该是又好哭又好笑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想把它写下来。”另一位获奖作者@奔跑吧蜗牛的写作开端可谓艰难,他的工作是电话推销员,经常忙碌一整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赚不到钱,不敢跟家里人倾诉,选择在小红书写下这些私人情感。


他的写作也许更像是一种对苦闷生活的发泄,但就是这样的书写过程,让他逐渐治愈自己,“写作对于我来讲就是更好地认识自己,因为每当碰到当下困难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很脆弱,但是回过头来,把这些东西连成串以后我才认识到自己其实挺坚强的。”他的文风幽默直白,常常自嘲,赢得了诸多有同样感受的网友的共鸣。“这是我留下来的证据,要是我熬下来了,这也是我的励志故事。”他同样希望自己的写作也能鼓励治愈其他人。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零碎博主’,生活中什么鸡零狗碎的事情我都会记录下来,我女儿也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自然而然写到了她的故事。”获奖者@云溪说道,“这是一片特别包容的土壤,什么样的作物在这里都可以自由生长。”她写下的那些教育焦虑外的快乐小事,让很多网友意识到教育的另一层意义。


当然还有更多书写者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认为这些写作者是真正的“生活记录者”:“他们写下的每个字都不油腻,没有被形容词规训过,也不受现代派文体诱惑,他们的动词、名词都充满力量。”所以,也许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写下来才是。虚拟社区为我们建立了很多间房子,房内是写作的“我”,房外是共鸣者们,只要与生活有了交织,产生“身边效应”,这就是书写的意义。



来源:《文学报》(微信公众号)

排版:单小菁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网是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由《文艺报》社管理运营。致力于推介优秀作品,服务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是“汇聚最多作家信息、发出最强作家声音、展示最美文学魅力”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