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将应运而生的银发经济作为“大力提振消费”这一重点任务的举措之一,厘清痛点堵点,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旨在提升适老化水平,更能助力“银发族”与“微银族”在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道路上做好稳健前行的准备。银发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昭示我们,要把握住发展的“黄金时代”,扩容提质,让银发经济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之一。加强顶层设计,将“银色”道路转化为“金色”事业。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的社会形态并在这一阶段加速前进,且趋势难以逆转。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能为个体全生命周期注入希望与生机,还是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一招,更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环节。银发经济并非简单的老年人经济概念,而是经济体系的适老化改革,其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还有为老年期作准备的“准老年人”。推动银发经济在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让“银发”生活提质、“银发”发展迭代,要聚焦“银发”产业顶层设计,巩固普惠性养老服务,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供给侧适老化改革,出台“银发”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让“夕阳”事业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变为“朝阳”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把“银发”标签转化为“金色”机遇。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社会发展最具生命力与革命性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普及智能设备、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提高“银发”产品生产效率,催生银发经济规模化浪潮;通过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深化“银发”协作模式,健全和统一行业标准,以科技创新驱动行业标准更为合理和科学,筑牢银发经济标准化基础;通过科技赋能优化“银发”产业链,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合作,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驱动银发经济集群化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创新理念、产品、服务,铸就银发经济品牌化道路,让科技创新在银发经济这条“黄金赛道”上持续发力,奋力书写银发经济新篇章。拓宽发展赛道,使“银龄”力量转化为“金色”未来。医疗水平的提高、健康中国的号召、生活条件的改善、数智科技的发展,这些要素共同构筑“银色”新质生产力,为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银龄”群体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提供了坚实支撑。“银龄行动”的志愿者们活跃在村社基层一线,施展才干、奉献自我、服务群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真实写照;“银龄求知”的践行者们活跃在终身学习一线,好学不倦、交流互鉴、自我实现,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充分体现;还有“银发”人群助推文旅游学、旅居康养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修身养性、增进福祉、产业融合,更是“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表达。我们应积极打破“必须被照顾”的“银发”群体刻板印象,关注个性化需求,激发更高层次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欢迎积极投稿“桐豌豆”
稿件要求:
以评论文章为主,积极向上,观点鲜明,严禁抄袭,10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twdsp2020@163.com(来稿请备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以附件word形式上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