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党员“有学”“有家”更“有为”

文摘   2025-01-14 07:02   浙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党员队伍的流动性,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增强,这使得流动党员的数量也一天天呈上升之势。如何让党员在流动中既有归属感又有成就感,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亟待破解的问题。

注重充电赋能,让流动党员成长更“有学”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坚持学习是我们党建设发展的长久主题,广大党员在各种社会事务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我们党长期学习积累的成果。然而,党员流入异地常常因职业类别多、地点分布散、信息对称难等原因,无法保证有规律的学习。因此,党组织应坚持“党员流动到哪儿,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儿”的原则,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权威线上学习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载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确保他们始终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即使身处异地他乡,同样能感受到组织无处不在的温暖与支持。

加强创新管理,让流动党员成长更“有家”。党组织是党员的“温馨港湾”,但由于外出务工或居住地发生改变等原因,流动党员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活动,甚至出现“失联”情况。因此,加强创新管理、完善服务阵地对流动党员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党组织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流动党员的信息能及时入库,做到应收尽收;灵活设置党支部,设立服务联络点,让流动党员学习交流、反映问题能更加顺畅;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注重与社企等展开合作,共同为流动党员解决住房、就业等多方面“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成为建设党的事业的奋勇先行者、坚定守护者。

突出双向融入,让流动党员成长更“有为”。流动党员既是各级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更是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流动党员要关心家乡和流入地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两地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基层党组织作为娘家人,应加强指导,通过多元化的形式,鼓励流动党员参与到协商议事、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各式活动中,从而实现融入与成长的共赢。同时,要充分挖掘、树立宣传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引导流动党员树标杆、找差距、争作为,让更有能力、更有干劲、更有责任心的流动党员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周雯(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砂(桐庐县医保局)

校对:闵婕 于嘉澍

欢迎积极投稿“桐豌豆”
稿件要求:
以评论文章为主,积极向上,观点鲜明,严禁抄袭,10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twdsp2020@163.com(来稿请备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以附件word形式上传文章)

桐豌豆
做时事热点的思考者,当青春昂扬的发言人。一群扎根基层、志同道合,像铜豌豆一样响当当的年轻人,因写时评文章凝聚成一个团队,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畔,用初心之笔墨,发时代之强音,展青春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