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营造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良好的环境如同沃土,直接影响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营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解除人才后顾之忧。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人处于第一位和基础层面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主要是针对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和对医疗保障、工作待遇、退休养老、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安全需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风雨和蛟龙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里诞生,更何况是人呢?管理者想要人才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必须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其实际的生活及安全保障问题,引得金凤凰盘踞筑巢,比如高品质的居住条件、便捷的交通设备、优质的子女教育资源等。针对科研人才,必须要提供相应环境的条件支撑,比如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精密的实验器材,保障科研经费充足,否则出成果、出人才只能沦为一纸空谈。
营造良好的人文关爱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汉书·武帝纪第六》中的“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强调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一般而言,许多人才往往具有不同于他人的脾性与特点,甚至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与短板。对此,管理者要正确理性地分析,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广胸怀,破除携带年龄、学历、专业等有色眼镜的“唯标签论”,既要专精领域的璀璨星斗,也要螺丝钉精神的默默繁星,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与发展路径为其悉心“施肥浇水”,打好“感情牌”,营造人才受到爱护和尊重的人文关爱环境,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不断催发其潜在动力。
营造良好的价值优化环境,实现人才各尽其能。“能力为尺,量才录用”。北魏后期,吏部尚书崔亮提出“停年格”的选官制度,由之前的唯才是举变为资历至上,该做法影响着北魏自取灭亡。管理者需要摒弃资历为先、平均主义、思想僵化的陈规陋习,构建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创新精神与实践,确保才高者受到重用、无能者不能立足、劣质者淘汰出局。公平竞争的价值优化环境,需要管理者在培养、考核、评定、晋升等方面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尤其是选人用人、奖优罚劣方面做到客观准确、透明公开,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各尽其能,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之春。
作者:濮丽娜(桐庐县税务局)
编辑:孙岩(桐庐县百江镇)
校对:闵婕 童婉
欢迎积极投稿“桐豌豆”
稿件要求:
以评论文章为主,积极向上,观点鲜明,严禁抄袭,10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twdsp2020@163.com(来稿请备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以附件word形式上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