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的“定盘星”,是使命价值践行的“坐标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忠诚的品质、奉献的情怀浸入灵魂血脉,实事求是强作风,扑下身子抓事业,做脚踏实地的“行动派”。
政绩观就是一面明镜,党员干部的为政理念和使命担当,都能从中看到。作秀者、造势者,追求的是私心私欲;相反,实干者、做事者,呼应的是民心民意。价值观不同,结果必然南辕北辙。现实中,有的干部热衷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生怕领导“看不到”,却对群众满不满意视而不见;有的蛮干乱干,频繁“换赛道”“翻烧饼”,急着烧上任的“三把火”;有的独断专行,不考虑客观规律,“一言堂”定论、“拍脑袋”决策......这些做法都是重形式轻内容、重虚功轻实效的具体表现,最终变成一个地方“长期的包袱”。之所以会出现“翻车”,错误的政绩观是根本原因。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从政之基、履职之要。一名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决定了其干事业的定位、抓发展的方向、促改革的决心。一旦政绩观发生了错位,毫厘之失就可能导致千里之谬,蚁穴之溃就可能致使长堤之崩,烫脚烟头就可能引发绵延之火,不仅于个人成长有害,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党员干部只有把正确的政绩观树得牢而又牢、坚不可摧,做党性坚强、守心如初的明白人,才可站得稳、行得正、靠得住。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认清“显”和“潜”的位置,必须理清“公”和“私”的边界,必须摆正“近”和“远”的关系,切莫下“表面功夫”、搞“面子工程”,要多算大账、稳扎稳打,推动事业健康发展。只有思想上保持清醒,行动上才能不偏航路线。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理论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理论学习中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为民立场,把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系牢系好。
“悠悠万事,黎元为大。”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发展的底气、价值的落点。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应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作为“肩上责”,把群众的所忧所愁作为“当下事”,做到凡是人民群众的事,都是“头等大事”、自己的事,事事关心、事事尽心,在为民谋利上功在不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再宏伟的目标,最终都落实在朴素的日常、具体的行动上,要着眼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医疗卫生、就业、教育等方面不懈努力,把“是什么”的角色定位落实到“干什么”的有力行动当中,突破难点、疏通堵点、把握要点,昂扬干事创业精气神,以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之姿书写实实在在的“为民答卷”。
欢迎积极投稿“桐豌豆”
稿件要求:
以评论文章为主,积极向上,观点鲜明,严禁抄袭,10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twdsp2020@163.com(来稿请备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以附件word形式上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