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直擊:「報大數」呃保險,皮膚疣淪為「提款機」

文摘   2024-10-23 14:01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常見的皮膚疣近年成為不少保單受保項目,卻淪為醫學界部分害群之馬的「提款機」。香港文匯報日前接獲市民爆料指,有香港醫美集團的醫生瞄準脫疣理賠容易的漏洞,涉嫌「報大數」呃保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放蛇直擊事主面上本來僅30粒疣,醫生卻誇大至90粒,並協助向保險公司申索大額治療費。經深入調查發現,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坊間更有醫生向病人提出「索償可以寫到盡」,還贈送醫美療程利誘病人作「掩口費」。有律師指出,醫生為病人的療程填寫保險索償證明書時,如蓄意虛報,有可能干犯欺詐罪,呼籲醫生團體正視事件。


清楚見到該醫生在索償預先批核申請表上填上「90粒疣」。香港文匯報記者文禮願 攝

稱「索償可寫到盡」 送療程當「掩口費」 律師籲正視事件

張先生早前有感與太太結婚多年卻未正式影過婚紗相,於是萌生去影樓留倩影的念頭,卻嫌臉上滿布疣粒,偶然發現社交媒體推銷平價脫疣療程的廣告,張先生於是決定打掉纏擾多年的疣粒,以最佳狀態留影。

在反覆翻閱社交媒體Telegram的醫美廣告後,他鎖定九龍區一間主攻脫疣的醫美集團。求診當日,女店長殷勤招待,落力介紹各種皮膚護理療程後。當得悉張先生有意脫疣時,就主動試探道:「你有買保險嗎?」張先生點頭示意「有」,女店長即如獲至寶說:「咁得啦!」隨即着他填寫個人資料,馬上引領他到診症室。

為張先生診治的醫美中心醫生大派定心丸,稱「可以報多少少(粒數) 」以「方便」病人索償。

30粒報90粒 費用漲至4倍

張先生向香港文匯報憶述,當時,醫生暗示能將疣粒數量「報多少少」,以獲更高的保險賠償。張先生有感存在「呃保險」之嫌,最終沒有接受該醫生的建議,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說:「這樣形同是呃保險,我唔會做共犯。而且保險公司賠多咗錢,唯有調整整體保費,變相要所有供款人埋單。」

為伸張正義,張先生帶同記者到該診所覆診。該名男醫生詳細講解張先生的「疣情」, 「就咁睇,都有好多粒。」張先生連忙追問有多少粒?醫生便拿出枱上的原子筆,從左邊面滑到右邊,再由額頭滑到頸部說:「呢度、呢度、頸都有,目測至少有三四十粒。」

張先生借故詢問療程收費,醫生答道:「我們是接Part(部位) 來計算的,面部屬一Part,收費是8,000元,如果要打埋頸部,是當另一Part計算,收費合共16,000元。」聽罷,張先生面有難色說:「都唔平,雖然我有買保險,但未知能否全數索償。」

醫生隨即大派定心丸說:「放心,我們可以報多少少(粒數)!」「都希望你們可以索償到多一些。」張先生大感愕然,追問道:「報大數怕不怕俾(保險公司)以為是呃保險?」該醫生自信滿滿說:「真係唔係呃,好多時打疣打打吓,先發現原來鬼祟位都藏一啲(疣)。最終嘅粒數真係有咁多。」

張先生之後藉詞要求醫生在保險預先批核申請表上填寫病況,該醫生沒有猶豫地說:「可以,無問題。」語畢,就在表格上填寫疣粒的數量為「90粒」。

其後,張先生再向其他皮膚科醫生諮詢,對方仔細計算下,發現疣粒只有40粒,「面上有30粒、頸部有10粒,要打晒兩部分,收費4,000元」。相比之下,收費足足低了一截,張先生才恍然大悟,「原來食水咁深。」

醫美中心職員落力推銷脫疣療程。

客人醒目問保險公司 免一身蟻

他語帶無奈向記者申訴說:「如果有保險公司找數,我不論幫襯收費8,000元還是4,000元的醫生,我不用出一毫子,不過經熟悉保險業的朋友提醒,才知如果我誇大疣粒數目的索償申請會遞予保險公司,有可能被指串謀呃保險,到時就一身蟻了。」最終,他決定先徵詢保險公司的意見,暫時擱置脫疣計劃。

張先生擔心提交「報大數」的索償申請將令自己捲入呃保險風波。

涉事機構未有正面回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聯絡涉事的醫美集團及相關的醫生,該集團發言人以書面回覆表示,對於任何意見都非常重視。作為一家醫療機構,他們始終堅持遵循嚴格的資料保護政策,以確保病人的私隱安全。至於該醫生呈報的疣粒數目是否與實際相符,發言人最初未有正面回應。經記者再三追問,發言人稱:「針對個別情況,在沒有得到詳情的情況下,不便回應,會保留所有追究的法律權利。」

港人愈來愈愛美,坊間湧現不少脫疣店。

睇保單估價賺盡 「甜頭」誘客做「共犯」

在醫美界近年生意吹淡風下,借脫疣為名涉嫌「報大數」的情況備受關注,張先生的遭遇可能並非孤例。有市民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曾向醫生求診要求打疣時,醫生拒絕即時報價,要求先審視客人所購的保單。

當得悉客人購買高端醫保,索償金額高達8萬元時,醫生即回覆客人說:「好吧,就收你8萬元吧。」客人聽罷覺得收費極誇張,反問醫生:「真的能索償到足額賠償?」該醫生即答:「唔使擔心,如果最終索償金額不足8萬元,(金額)差多少我會補回給你。」

為打動客人,該醫生更以送贈醫美療程包括打玻尿酸、去皺針等作利誘,好讓客人嘗「甜頭」,醫生亦得以賺取更高醫療費,醫生病人各取所需,卻要保險公司「埋單」。涉事市民與保險經紀商量後,擔心被指串謀呃保險而墮入法網,最終拒絕與醫生同流合污,寧願光顧另一名收費較公道的醫生。

專家之言:誇大療程違操守 貪方便恐「上賊船」

對有醫美集團的醫生懷疑以「報多少少走盞」為由,向保險公司虛報病人疣粒數量,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直言該抗辯理由並不成立。他表示,雖然事主的部分疣生在「鬼祟位」,面診期間未必發現到,實際施手術才發現,但專業操守要求醫生如實申報,否則有違專業操守,甚至有詐騙之嫌,「涉事醫生有可能被『釘牌』。」

對問題關鍵的部分療程「海鮮價」,林哲玄表示,「以往曾多次建議政府以醫管局的手術收費作參考指標,列出不同類型手術的大致收費,方便市民作參考,惟一直未見落實。」

他強調,市民有權就醫生建議的療程多加查詢,例如多問問醫生「有關療程是否必需」,可避免花費接受不必要的療程。

家庭醫生李福基表示,雖然醫學界目前並沒有劃一收費標準,但相信保險公司對不同手術或療程的費用心中有數,若發現有醫生的收費頻頻獅子開大口,會向醫委會作出投訴,甚至將有關醫生列入黑名單,拒絕受理其填寫的索償。

本身是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任何療程如果涉及保險索償的層面,理論上是照單收費,實報實銷,若有關醫生明知病人面上的疣只有30粒,卻寫成90粒,有可能干犯《盜竊罪條例》下的欺詐罪,最高可被判監14年。

她指出,有醫生為賺取更多療程收費而向保險公司誇大病情的情況以往時有所聞,相信今次不是單一事件,建議醫學界日後就脫疣療程作報價時,清楚列明收費準則。

為免爭拗,江玉歡建議醫生應跟病人事先協定,若施打過程中發現疣的數量比預期多,甚至超出可索償上限時,可先脫走體積較大的疣,或者建議病人就「超額」的疣粒自掏腰包支付,而不應為貪所謂一時方便,誇大病人病情,此舉有可能違反醫生守則,甚至觸犯欺詐罪行。

她提醒,病人在索償中雖然看似沒有直接從誇大療程金額中得益,但假若其對誇大的行為知情並配合提出索償,有可能觸犯串謀罪,呼籲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查手術文件比對收費 保聯會:若涉詐騙會報警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表示,若保險公司理賠部接收到可疑的索償申請,例如可能牽涉詐騙,會根據既定程序及指引將個案轉交至保險公司內部的調查部門作深入調查,再按調查結果決定是否上報相關監管機構或執法部門。她呼籲市民避免參與或涉及詐騙事件,以免誤墮法網,承擔不必要之法律後果。

劉佩玲強調,若醫療開支並非在合理範圍內或非醫療所需,保險公司將要求客人或醫生遞交其他手術相關文件或資料,以了解手術詳情,「若未能提交相關文件,即有可能視為可疑個案。」

她指出,保險公司會根據「合理及慣常收費」條款,按同類醫療服務的收費水平,判斷索償的金額是否在合理範圍內,並審視醫療服務是否屬於治療相關病症的「醫療所需」程序。

倘客人對該服務是否屬「醫療所需」存疑,應先向保險公司或任何合資格提供專業意見的人士查詢。劉佩玲強調,保險是分擔風險的專業,任何濫用或欺詐的行都會破壞此機制,最終使在此保險生態系統中的每個人(包括所有供款人)都蒙受損失。


記者:文禮願
報紙編輯:甄智曄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