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成功!盲女收到大學0001號錄取通知書

文摘   2024-11-11 13:41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今年7月18日,安徽合肥盲人考生郁曉楠收到安徽藝術學院編號0001號的錄取通知書,成為該校今年招生的第一名大學生。9月7日,郁曉楠在安徽藝術學院開啟了大學新生活,學校貼心地為她安排了無障礙宿舍,她不僅嘗試獨立去上專業課,還參加了軍訓,獲評了優秀學員。考慮到她的母親在校陪讀、父親獨自承擔經濟壓力的實際情況,學校為其母親提供了一個「媽媽崗」工作,既能方便母親就近照顧她,又能減輕家庭經濟壓力。郁曉楠表示,自己圓了大學夢,面對新起點,她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職業特教老師,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並有志於推動社會對視障群體的關注。



2005年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的郁曉楠患有先天性青光眼,隨着年齡增長,她的視力僅剩一絲光感,雙目幾近失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來到安徽省合肥市接受特殊教育,從小學一年級一直讀到高三。其間,她愛上了彈鋼琴並決心考大學。面對看不見樂譜、藝考前突如其來的車禍、復讀在家備考的孤獨等挑戰,郁曉楠都憑借自己的堅強毅力一一克服。2023年,郁曉楠作為安徽省當年唯一的盲人學生參加高考,沒有達到安徽文史藝術B類本科線。憑借鋼琴演奏上的特長,今年她再戰內地高考,全力以赴追逐夢想,成功考取安徽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


彈鋼琴的郁曉楠。香港文匯報安徽傳真


看不見琴譜 練習形成肌肉記憶

走進郁曉楠位於安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家中,一個留着披肩長髮,洋溢着青春氣息的女孩出現在香港文匯報記者面前。郁曉楠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異於常人的是,她一出生時黑黑的眼珠就如同帶了美瞳一般。母親孫如奧曾帶她去過多地問診,在兩個月大時,她在北京的醫院被診斷出先天性青光眼,這給全家蒙上了一層陰影。


郁曉楠在「第七屆金盲杖·視障大學生預科班」上參加電腦使用技巧課程。香港文匯報安徽傳真


於是自高三開學後,在老師的鼓勵下,郁曉楠除了準備藝考,同時開始準備2023年全國高考。備考過程並不輕鬆,她要先將知識點打印成盲文版,兩隻手在摸盲文的同時,腦海中要快速拼湊出內容;為努力提高文化課成績,她聽從老師的建議在網上聽科普博主的視頻,涉獵各科知識;為學習寫文章,她還每晚聽新聞……就在郁曉楠全身心投入到備戰藝考和高考的過程中時,誰知一場飛來橫禍給她的備考之路帶來沉重的打擊。


考前出車禍 坦然面對不放棄

「車禍正好在藝考前,就是2022年10月30號那天,」回憶起當時驚心動魄的情景,郁曉楠仍心有餘悸,「傍晚的時候,我媽騎電瓶車帶我回家,然後一輛新能源小轎車就直接撞過來了,我被撞飛了,反應過來時我已經在馬路邊了」。


那一刻,郁曉楠彷彿聽到夢想破碎的聲音,她坦言那段時間自己很頹廢,但她補充說:「頹廢到一定程度就覺得自己像一個廢品,但我覺得不能這麼頹廢了,得找點事幹,就開始按我的想法去努力。」面對香港文匯報記者,郁曉楠堅定地說,「事情遇到了我的身上,我必須得去面對,不能放手!你可以迷茫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是留給你覺醒的。」


2023年6月24日,2023年高考成績公布,作為安徽省當年唯一盲人高考生,郁曉楠在「一個人的考場」裏,完成了90多頁的盲文試卷,取得了311分的成績。雖然沒有達到安徽文史藝術B類本科線,但她覺得分數已經超過自己的預期,因為這一年她經歷了太多。為了考上大學,繼續追逐音樂夢想,2024年,郁曉楠選擇再戰高考。


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藝考集訓的時候,自己每日有固定的訓練安排,「早上去,從早彈到中午吃飯,吃完飯到教室裏去練習視唱和練耳,每天中午都有小考,下午的時候再上樂理課,然後視唱課、練耳課,就這樣連軸轉一個星期7天」,偶爾她會在周末給自己放半天假。中途有同學選擇放棄,最終一個班的學生中,只有她堅持到了最後。


有了第一年的知識積累和心理準備,今年在安徽省音樂類藝考中,郁曉楠取得全省排名兩百多名的好成績,比去年進步了1,000多名,同時文化課亦成功達線。8月,安徽藝術學院將盲文版的錄取通知書送到郁曉楠手中,郁曉楠靠手摸將通知書內容讀了出來,「郁曉楠同學,經安徽省招生委員會批准,你已被錄取到我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習,學制4年。」多年夢想終於成真的那一刻,郁曉楠笑了,她知道,為了這一天自己曾走過一段多麼坎坷的路,而此刻「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問及未來的打算時,郁曉楠說想當一名音樂特教老師,她說自己從小在特教學校長大,更加懂得小朋友剛入校的那種不適應感,希望用愛心與專業知識為盲人孩子帶去擁抱廣闊世界和精彩人生的希望。


陪練琴助識譜 母成追夢路上好夥伴


回憶起帶剛出生的女兒四處問診的經歷,母親孫如奧仍歷歷在目,「那時候我一個人帶她(郁曉楠)去過蚌埠市醫院,後來又去到北京」。孫如奧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那時候郁曉楠的哥哥姐姐才七八歲,家裏經濟條件比較困難,醫療費基本上都是從親戚四處借來的。經過手術,郁曉楠眼睛不會痛了,雖然無法治癒,但控制了病情不再惡化。


郁曉楠與媽媽孫如奧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攝


「曉楠從小就特別愛美,喜歡漂亮,自尊心特強。」孫如奧說,作為家長,她和郁曉楠的父親一直盡力給予孩子們更好的生活。對小女兒郁曉楠,母親希望以後能有一個興趣愛好充實她的生活,先後培養她學過芭蕾、鋼琴等。直到上高中後,郁曉楠對未來逐漸有了自己的主意。「有視力障礙的孩子九成以上都是做按摩,但她不想做這種傳統的行業,所以她努力學習鋼琴。」孫如奧說,備考期間,郁曉楠經常在上廁所或吃飯時聽網課,晚上有時候聽到十二點鐘。


對郁曉楠來說,無法識譜是學習道路上的最大挑戰。這時,母親孫如奧成為了她的依靠。郁曉楠上課的時候,母親也會跟在老師後面學五線譜,並逐漸開始給女兒唸譜……於是這些年,孫如奧化身成女兒追夢路上的最好的夥伴,也是最信任的人,除了照料女兒的日常生活,課餘時間她會陪伴女兒練琴並幫助識譜、學文化課。郁曉楠先後在合肥市、安徽省和全國相關藝術大賽中獲得多項榮譽,而這背後有母親太多的默默付出。


恩師如父 助走出低谷


合肥卓樂藝術學校的校長甘安炎,是全程陪伴郁曉楠兩年藝考之路的聲樂老師。經郁曉楠的初中鋼琴老師介紹,2022年4月,郁曉楠結識了甘老師。其後的兩年時間裏,甘老師逐漸成為了除了家人之外郁曉楠最信任的人。「她說我跟他爸很像,常說我是他第二個爸爸。」甘安炎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和郁曉楠說是師生,更多像父女一樣。


回憶起第一次見面的場景,甘安炎說:「我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帶的都是普通孩子,當時心裏也沒有底。」甘安炎介紹,音樂藝考牽涉到的科目比較多,既有面試的科目,如鋼琴、聲樂,同時亦有樂理、視唱等筆試科目。以學鋼琴為例,普通孩子可以直接看到五線譜、琴鍵等,而郁曉楠則完全要通過在鋼琴上摸、背記樂譜等方式,因此其他同學統一上班級集體課,對郁曉楠只能一對一上課。


學音樂最看重的就是樂感,甘安炎發現郁曉楠的樂感特別棒,因此音樂情緒表達得更是淋漓盡致,可以說郁曉楠在音樂學習上是一個比較聰明、比較有靈氣的學生。「我對她一視同仁地去要求,沒有什麼特殊照顧。實際上我們發現,學一首新曲子,她其實比很多看得見的孩子能更快地上手。」甘安炎說。


承擔復讀費用 鼓勵重振精神

在甘安炎的藝考音樂學校,每個學生會參加藝考衝刺集訓。通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力爭讓本來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達到藝考的要求。這樣的集訓,郁曉楠參加了兩年。「她是一個非常樂觀話嘮的小孩子,沒有因為自己天生眼睛有缺陷感覺到自卑。她平常其實特別開朗。」甘安炎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第一年考完後,她就好像洩氣了,覺得考不上了,車禍之後有恢復期,然後去北京看眼睛,她自己那段時間挺抑鬱的,也很迷茫,想放棄,我始終跟她保持聯繫。」


「我對郁曉楠說你不要把自己的路給走死了,好好想一下,跟爸爸媽媽再商量商量,所有的費用由我承擔,你一分錢都不要花。」甘安炎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就在通電話的三天後,郁曉楠回到機構開始了第二年的備戰,他不僅親自帶她學習主項聲樂,鋼琴、樂理等課程也全都安排了老師給郁曉楠一對一教學,所有老師上課的工資都由他承擔。今年7月26日,郁曉楠給甘安炎送來了一面錦旗,上面寫的是「美音天下愛無限,音隨律動悅人生」。


【記者手記】中國Z世代:人生不是既定軌道而是廣袤曠野


用觸覺體驗,用嗅覺感知,用音樂表達,這是身處黑暗的郁曉楠認識世界的方式。從7歲學鋼琴開始,郁曉楠對學習音樂的渴望從未中斷。第一次見到郁曉楠,她自信堅定、心直口快、柔中帶剛的個性就給香港文匯報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受採訪時,她毫不掩飾自己成長中有過的迷茫困頓,甚至是「頹廢」「躺平」。但正如她所說,有時看似是自我放棄的「一躺了之」,實際是放慢原本繁忙的生活節奏,暫時放下學業或其他任務,以獲得喘息、放鬆與休整的機會,是為了在未來更好地出發。


時隔一年,「追光女孩」郁曉楠心懷夢想,重整旗鼓,再戰藝考和高考,成功「上岸」實現人生轉折。即使有着先天的缺陷需要面對遠超常人的困難,但2005年出生的她勇敢地去探索更加多樣化的人生選擇,對她來說,只要起而行之,即便失敗了,也能在「追光」的路上「看見」獨一無二的風景,擁抱五彩繽紛的世界。


今天的中國,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是網絡原住民,他們的生活方式因技術革命發生了質的變化,性格也更加自我獨立,更加關注人生的體驗感,大多個性鮮明、自尊心強烈,願意嘗試各種新生事物。他們具有開放、科學、批判性的思維,是中國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並逐步成長為新經濟、新消費、新文化的主導力量。


這是一個個性飛揚的時代,郁曉楠就是其中的典型。對她來說,人生不是一條既定的軌道,而是一片廣袤的曠野。


記者:趙臣、朱順傑

報紙編輯:趙一聃

網絡編輯:龔友媛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