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未来科学家”!快来解锁西湖学校科学教育的N种“打开方式”

政务   2025-01-07 17:43   浙江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自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西湖各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教育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建设科普场馆、科技类社团等,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形态,推动科学教育发展。一起看看西湖各校科学教育的N种“打开方式”。

乘着“在教育‘双减’中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东风”

让更多热爱科学的“未来科学家”

在西湖校园萌芽生长

了解西湖学校科学教育的探索实践

01
校园设计师 亲自然教育

杭州市文新小学以“亲自然教育”为理念,积极探索“让儿童回归自然”的课程融合策略,重点围绕生命科学领域大概念培育,尝试赋予学生“校园设计师”角色,师生共建校内沉浸式学习场域,共启E-Steam学习项目,联动校外绿色公益资源,以游戏化、具身式等学习方式的融合创新,逐步丰富儿童与自然的联结,形成了鲜明的学科实践特色。

02
数字天象厅 “景探星空”

杭州市景汇中学科学组以“景探星空”校本课程为依托,打造数字天象厅,对全天 88 个星座予以模拟呈现,并通过球幕普及天文知识。秉持“做中学”的理念,学生亲手装配天文望远镜,观测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天文现象,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

03
新质人才孵育 培育“专家思维”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以“新质人才孵育”为特色的工程启蒙教育,将科学教育与工程生态思维紧密融合,开展多形式的中小学科学创新实践。学生们在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制作出照相机、望远镜、人工智能浇水装置等设备,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培育出“专家思维”。

04
种子馆 探索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杭州市周浦小学的科普长廊——种子馆,巧妙利用走廊区域,将窗帘、墙体、橱窗等转化为生动的科普宣传阵地。窗台变身学生亲手种植的体验乐园,绿意盎然。馆内特设种子标本展示区,汇聚师生收集的多样种子,展现自然之美。更有自动浇灌、养鱼装置及电子互动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增长知识,享受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奇妙乐趣。

05
小小生态工程师 守护绿色家园
杭州市竞舟小学和竞舟二小旨在培育小小生态工程师,用行动守护绿色家园。学校以“自然·成长”为核心,培养兼具自然生命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未来守护者。打造校园小湿地、蜗牛博物馆等特色空间,开设“湿地之美”校本课程,通过观鸟比赛、爱鸟笔记等实践活动,引领孩子探索自然奥秘,激发保护自然之心。

06
校园海洋馆 激发海洋科学兴趣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宣小学与海洋二所共建校园海洋馆,利用3D 投影、虚拟海底漫步体验等现代化的展示技术,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海洋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海洋在地球气候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开设实践课程,通过制作海洋生物标本认识海洋生物的身体结构。定期邀请海洋科学家举办讲座,分享海洋科研最新成果与探索故事,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与向往。

07
“玩创”工程课程 “玩出来的校园工程师”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以“S·AI”技术工程育人理念为核心,将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开设“玩创”工程课程。学生们成为“玩出来的校园工程师”,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智能校园“守护者”,如智能盐管家、幸福餐车、净厕精灵、会唱歌的地毯、裸眼3D、水动力饮水器等。

08
“创客未来”系列课程 普及人工智能

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以培养“创造性实干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做中学,学中做”为指导原则,设立了“创客未来”系列课程和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原理以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图形化编程、程序语法结构和码字编程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亲手设计、制作、编写与调试人工智能作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物理、电子等知识的认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计算思维等综合性能力。

09
“星际探索者课程” 打造小小发明家

杭州市翠苑中学推出的“星际探索者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与宇宙的奥秘。在这片创意无限的天地里,学生们化身为小小发明家,他们不仅自主设计并打造出璀璨夺目的星空灯,让教室被梦幻般的光芒所笼罩,还亲手组装出勇往直前的月球车,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星际的探险。一系列“天文制作”微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向往。

10
从科学“家”到科学家:筑梦最初一公里
杭州市上泗中学实施“从科学‘家’到科学家:筑梦最初一公里”项目。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携手国科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建设校外科学“家”,实施与科学家约会、高校科技作品校园展、联合实验及国科大科普团等课程。校内通过开设“科学趣玩吧”的实验课程,利用“绘制科学家画像”的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型“未来科学家”。


11
匠心打造可视化教具 助力学生学习科学
杭州市西溪中学秉承“创新引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综合多学科、多元素,将科学教育与先进科技相融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加透明式学习科学,学校利用激光雕刻机等工程技术,匠心打造一系列可视化教具,如自制热管、地震模拟模型、“光合作用”探究实验模块化光源、弦乐器频率的影响因素模型、便携式微型风洞、火力音乐盒等。


12
发明拧毛巾神器 科学解决实际问题

杭州市学军小学陆书珩同学考虑到1-2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拧毛巾拧不干的现象,发明拧毛巾神器,不仅可以帮助儿童独立拧毛巾外,而且还可以给一只手受伤的病人提供帮助,并且还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凉毛巾支架,如在住院期间,空间有限,起到很大的帮助,此发明获得杭州市科技创新一等奖。

13
 “未来学校”项目 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以“AI工程智造”为科创教育特色,通过引入斯坦福媒体学院(DMA)的AI课程与设计思维课程,开展 “未来学校”项目,设计并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智能产品,如“学习伙伴”、“智慧图书馆”、“心魔方”、“智能胶枪放置盒”等。其中“心魔方”产品参加OECD教育峰会,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亮相。而 “智能胶枪放置盒” 凭借其便捷与智能化,在美国全球青少年发明大会中获“最受欢迎发明奖”。“AI工程智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对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14
别具匠心的小发明 让科学“跃”进生活
杭州市紫金港中学将科学融入社团生活,赋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让科学从课本中“跃”进生活。学生们成为“生活中的小科学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造别具匠心的小发明,如植物成长档案、光影艺术装置、自制迷你吸尘器等。每一个项目都是一场智慧与创造力的碰撞,让科学教育充满温度与活力。

15
禹娃行九州 共建博物馆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发起了“禹娃行九州”地质研学活动,小禹娃们利用假期收集的土壤、岩石。有的同学采集了家乡的土壤,有的勇敢地踏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雪域高原,有的则远赴青海的察尔汗盐湖......结合学校乐创节活动,小禹娃们将采集的土壤、岩石制作成了标本,与华东设计院实验室的岩石标本一起打造禹娃地质博物馆,家、校、社共同参与绘制最生动的科学教育画卷。


16
“星地对比”植物种植 普及航天种植知识
2024年9月,在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举办了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科协、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共同主办的“星地对比”植物种植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微小卫星实物和120斤重的太空南瓜非常醒目。“星地对比”植物种植活动是一项面向同学的航天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星地对比”植物种植实验,向大家普及航天和植物种植知识,培养青少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17
科学家面对面 激发科探兴趣
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开展系列“科学家面对面”活动,鼓励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观察研究。文华校区特邀浙江农林大学叶喜阳老师带来科普讲座《认识身边的树先生》,介绍了“树上的白色荷花”荷花玉兰、“最好客的树”枫杨、“天然肥皂”无患子、“行道树之王”悬铃木等十余种常见的植物。翠苑校区特邀浙江外国语学院朱光良教授,从“阿波罗”登月到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神秘宇宙的探索兴趣。


18
科技+劳动 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杭州市行知小学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中,精心设计了“食物的前世今生”、“小小自行车修理工”等活动,将科技与劳动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另外,还邀请各领域科学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研究经历,激励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无畏困难,勇于探索!同学们产生的科学问题,也通过东方卫视《未来中国》节目,与院士直接对话,让孩子们与科学家零距离交流。


19
打造科技走廊 搭建学生科学成长平台
杭州市文苑小学作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持续深入推进科学教育,精心打造科技走廊,充分体现全学科融合教育,从多维度、跨学科视野进行成果展示,例如美术彩绘、科技模型、科学实验互动区、天文知识题、“空中的太空”黏土作品和“我的未来梦”征文作品等,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意到作品的科学成长平台,激发文苑学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实践成果。


20
一粒种子的太空旅行”  让科学梦生根发芽
杭州市文理小学开展“一粒种子的太空旅行”——航天育种探究实践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老师进校指导。每一位同学都播种人生中第一颗太空种子,进行太空种子和普通种子的种植对比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体验植物从一颗种子到长大的全过程,并在植物成长手册中做好植物生长记录。在陪伴种子从发芽到长大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形成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让“科学梦”、“航天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21
“星海探秘”天文社 启迪科学思维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定山小学依托学校天文馆开设了“星海探秘”天文社。在天文馆中,孩子们利用活动星图、天象仪等设备模拟星空变化和天体运行,沉浸式学习地球与宇宙科学。星座知识探秘、太阳系奥秘探索等课程内容,让孩子们遨游于神秘的宇宙中。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天文学家举办讲座,分享前沿成果与科研经历,拓宽学生视野,启迪科学思维。

从场馆、课程、社团、探究活动

专家讲座到科学家面对面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西湖学校科学教育的探索实践

为“未来科学家”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 区教育局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西湖各校

编辑 | 庄晓婷

西湖教育
宣传西湖教育品牌,传递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