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一等奖!西湖教师在杭州市第二十一届德育论文评比中斩获佳绩

政务   2024-12-28 07:31   浙江  



近日,杭州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德育(含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团队工作)论文评选结果公布,西湖区再创佳绩。一共送审22篇,荣获一等奖6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3篇。为西湖德育科研工作点赞!一起来看看获奖名单和论文主要内容。



杭州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结果(西湖区部分)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1
心理效应”组合拳:班级社群管理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  徐府



01
作者简介

徐府,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杭州市最美班主任、杭州市中小学育人先进,西湖区功勋班主任、西湖区优秀教师;西湖区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西湖区项目制首席班主任、最美西湖教育人。所撰写的课题、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多次获奖。

02
论文摘要

用“心理效应”的积极意义在于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本文以“心理效应”组合拳为研究点,以“班级社群”管理为探究方向,利用“标杆”“蚁群”“投射”“赞美”“位差”“暗示”等心理效应,以榜样引领、组织影响、和谐氛围,建设自我管理的模式,规范小组组织立联盟,文化建设促团结,发挥班级“社群”管理的效果,最终实现班级社群成员的共同发展。


2
  “三力”成长营提升城市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杭州市学军小学  金旖楠




01
作者简介

金旖楠,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云栖小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教育改革创新年度班主任、杭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模范教师、西湖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曾获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杭州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西湖区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所撰写的课题、论文多次在市、区获一等奖。曾赴新疆阿克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送教。

02
论文摘要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却因其隐蔽性,一直为社会所忽视。城市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常存在陪伴时间短、沟通能力弱、学习途径少等问题,对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家长“陪伴力、沟通力、学习力”三大能力的指导,整合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助力城市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


3
三站共育:指向家长协同育人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政苑小学  谢晨宇



01
作者简介

谢晨宇,杭州市政苑小学语文教师,西湖区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德育),西湖区家庭教育指导师。曾获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骨干、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第17届教坛新秀、西湖区先进工作者、西湖区首届杏花班优秀学员等荣誉。科研成果曾获长三角地区德育工作联盟优秀成果、杭州市德育论文一等奖,获得多个西湖区课题成果评比、教育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02
论文摘要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国家明确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家长协同育人能力的重要价值。笔者针对“理念偏差,家长教育职责模糊;内容单一,共育活动品质缺乏;评价割裂,育人实践激励不够”等问题,结合学校红领巾梦想W城“创建阳光家庭”亲情主题活动,积极探索三站共育的实践研究。笔者在研究中建立并逐步完善家校共育层级模式。“资源补给站”构建理念认同,丰厚协同育人底色;“智慧集结站”创设多维实践,提升协同育人品质;“能量加油站”完善考评机制,激发协同育人动力。三大站点层层推进,逐步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完善,提升家长育人能力,发展学校的品牌特色。


4
“对话式”恳谈:高段学生短周期疏导效能提升的策略

 杭州市星洲小学 项方勋



01
作者简介

项方勋,硕士研究生,杭州市星洲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曾获西湖区师德示范教师、西湖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科研成果先后获市区一等奖。

02
论文摘要
 处于青春早期的小学高段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强、情绪焦虑等因素,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短周期心理问题。通过对当前小学高段学生短周期心理疏导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高段学生对于接受短周期心理疏导的意愿不高,不认可疏导的效果,主要存在“话权受控,倾听难深”、“话语模糊,过程难明”、“话术受限,问题难解”三个现象。基于此,笔者探索提升高段学生短周期心理疏导的策略。借助SFBT模式,构建“对话式”恳谈,通过“让渡话权”、“精塑话语”、“修炼话术”的策略,营造疏导氛围,明确疏导方向,推进问题解决,从而提升短周期心理疏导的效能。 


5
和谐心导师团:区域提升教师家庭指导力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赵纪华



01
作者简介

赵纪华,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德育教研员、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省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西湖区德育一层次学科带头人,德育、家庭教育等相关课题多次荣获省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二等奖。

02
论文摘要
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实施者教师对自身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困惑,在实施过程中受困于家长问题,职前职后缺乏专业引领等问题,和谐心西湖教育历经十年探索全力打造的育人品牌,导师团是和谐心视域下区域提升教师家教指导力而承担骨干队伍培养相应责任所组成的团队,通过区域引航的三式成长路径提升成员家教指导综合素养,使其具备强大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指导力。同时依托导师团不断强化一线教师去实施家教指导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助推教师们拥有家教指导素养,具备指导家长的能力和技巧,使得家庭教育指导力成为教师的必备能力和关键要素。


6
“山”字工作法: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究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 王珊珊



01
作者简介

王珊珊,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团委书记,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杭州市少先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西湖区优秀共产党员、西湖区教坛新秀。曾获杭州市少先队活动课案例评比一等奖、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教师专项技能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02
论文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曾提到:“要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的相衔接、相贯通”。本文聚焦初中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一体化建设路径,开展“山”字工作法实践探究:党建引领,高举团队一体化建设“山”之旗帜;“五建”并举,厘清团队一体化建设“山”之脉络;推优入团,严把团队一体化建设“山”之关口;示范带动,彰显团队一体化建设“山”之风采。充分发挥“强队建团,全团带队,团队一体”的理念,引导中学团队工作高质量、高发展,培养更多五育并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祝贺获奖老师

一起为西湖区

德育教师团队的科研创新点赞


来源 | 西教研究
编辑 | 庄晓婷

西湖教育
宣传西湖教育品牌,传递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