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写边悟 | “退步原来是向前”

文摘   2024-09-12 10:35   云南  

Dragon Boat Festival


插秧偈


五代·契此(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海哥专门录制了这篇文章的音频,点击收听👆


这首插秧偈,又名插秧诗,插秧歌,作者是唐末五代的契此和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布袋和尚。


这首诗流传下来的版本不一,还有一个版本: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具体哪个版本是最早流传下来的,该叫它偈/诗/歌,我们在这里不去追溯沿革的考究它,


不是说不值得考究,而是流布迄今,我们想要去感受的,是诗词背后希望传递的意境,


当意境被读者心领神会,文字便如尘土般一一剥落,也许无需再去探究孰先孰后,孰是孰非了。


历史上很多诗词,乃至经文,比如金刚经、坛经,都有着不同版本,


这却并不影响我们与经文背后的智慧呼应共鸣。



这首诗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最后一句:退步原来是向前。


令人一见倾心,无论人处于怎样的状态下,都能与之相契合,有所呼应,这是最妙之处。


我们就从这个最妙之处,进入众妙之门。


这一句该如何去理解它,并不重要,


能通过理解得来的,便只是理性上的一知半解,不能带来知行合一。


所以要想与这句词呼应上,便不能用名相来诠释名相,而是同样用经文去意会。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便是对“退步原来是向前”最好的诠释。


我们所谓的人性,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欲求(wanting),想要得到更多的愿景,


以及希望通过多做些什么,得到更多回报,无论是物质还是功名。


这没有“错”,为学,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从一无所有中来,到满是负累,步履蹒跚,再回到一无所有。


为学是如此,需要做加法,需要更多,为人更是如此,


我们从小便被家庭和社会教育,人是通过你拥有什么,来判断你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但我们似乎从未质疑和动摇过这一点。


这便是为学和为道,在最根本上的差异。



当这份负累,压的人实在喘不过气,寸步难行的时候,便会有那么一个疑问出现:


为什么我要背负这些,为什么我要认同于“拥有才是人生全部的意义”呢?


你看社会上很多贴着功成名就标签的人,从不想着要低头,


因为对他们来说,低头就意味着失败,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却也只有当一个人低了头,回了头,才能开启人生的又一个旅程,通向新世界的旅程。


不只是我自己,我所见到曾住世,或尚在世的老师们,


其实也都是在传递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往里走,安顿自己”。


人是最难低头,最怕做减法,


但如果有一天,加法做到了头,


生命迫使人开始做减法时,


久违的,大地一般安忍不动的宁静就出现了。


你甚至开始享受做减法,


因为那是通往“道/无为”的旅程。



无为的终点是什么呢?


无不为。


你才发现,原本通过努力、伤害、竞争,才能拥有和得到所谓的成功,


而今通过“退步”、“日损”,竟然企及了无法言喻的喜悦和快乐。


直至此,这首诗的全部意义才为我们袒露出来。


反着读让人顿悟,正着读教人渐修。


正反相续,顿渐合一。



我们又回到了一生中每一天的插秧,


吃饭,送娃,上班,创造,办公,娱乐,团聚,休息… …


“低头”成为了唯一要修行的功课,


低头不意味着垂头丧气,逆来顺受,


低头是往里走,看看内心的意识状态,


时时刻刻在与当下做着校正和对齐。


这样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


是清静的、具足的、圆满的、丰盛的、喜悦的,


因为外在实相永远是内在状态的显现,


你越脱离负累,身心轻盈,


生活就越为你展示出无与伦比的美好。


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了。


欢迎你换个剧本,过一个祥和美好的人生。




健笔勤书社
「 最受微博、B站网友好评的 」零基础书法入门在线学习社团! 健笔勤书社面向成年人提供客观适合的书法入门课程体系,充满抱持的小班双师学习环境。欢迎与我们一同跨越中国书法的千年山门,以书为道,实现心灵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