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点宁静
也许这些经验和观点与你有共鸣,某种程度上唤醒了你心底真实的需求,或帮助你理清了选择老师的思路,我想这是分享与创作的动力,提供有价值的见地和信息,传递引起共鸣和改变的积极能量。
在我最初做书法老师的那几年里,有幸遇到一位很尊敬的老师,他的人生经历颇有些禅师般的传奇色彩,我最近在看《禅的行囊》这本书时,也会想到他。他并不是看似常规的路径成为了书法家,甚至早年一直做着跟书法完全不相关的事情。
当时我不到三十岁,也表露过自己的担心和疑虑,“我是不是需要一个书法专业的文凭来让人信服,是不是需要为自己经营一些背景和标签,才能继续走教书法这条路?”
记得老师跟我表达的意思是,要做一个明师,而非名师。
大概自那时起,我就不再摇摆了。
没有把有限且宝贵的注意力放在经营“名片”上,而是诚恳踏实地去修炼心性上的成长,从根本意义上认识自己,去耐心专注地精进书艺。
展露于人面前时,做到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同时珍惜教学相长的机缘,用心地辅导相信我的每个同学,倾听他们人生的困境,再拉他们一把。
35岁(还差5个月)的我
转眼间,书社成立七年了,我从28岁来到了35岁,从刚刚步入婚姻,支持和陪伴海哥经历曲折的创业之路,再意外地经历了更加曲折的试管之路,到现在成为湛湛的妈妈两年,一家三口勇敢地开启旅居生活一年半。
写到这,眼睛热热的。
突然意识到书法从来没有缺席过我人生的重要时刻。从八岁爱上它起,它仿佛就代表着另一个“我”,充满了爱和力量的我。也许“本体/自性”总在通过书法与“我”沟通,给予加持和指引。
正因为做着老师同时也做着学生,让我在这两个角色之间切换时多了一分“贴心和探究”,学生在想什么,在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老师在关注什么,忽略了什么;如何能让老师和学生在一条战线上更加紧密,互相启发,互相支持?我总在默默琢磨着这些事,同时更懂得理解老师,理解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换位思考。
这些年我也学画画、学舞蹈、学摄影、学乐器、学中医,从小就是个爱好丰富的人,成年后那些内心的小火苗都没被浇灭,生活节奏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不想荒废这些拓展边界和表达方式的兴趣,不想错过那些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心流体验。所以选择老师这方面,我一直在体会和验证自己的直觉。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给湛湛选老师时也依照了同样的“直觉”。
这个直觉的“正确性”而后又被湛湛每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和园长的办学理念所印证。记得看园长(后来才知道她居然是我对外经贸商务英语专业的学姐,缘分真是妙不可言)的一次视频号分享,她说:
“选幼儿园不是看硬件,而是看老师呈现出来的状态;幸福而平和的成年人才能带出幸福而平和的小朋友来;儿童教育者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智慧的。”
读到这里,想必你能猜到我选老师的依据。
ta由内而外呈现出来的生命力、ta做事的初心、方法和态度、ta对所教专业的理解、热情和表达……通过ta传递出来的方方面面细节,都在无形中透露着关于这位老师的讯息。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择“明”师,而非名师,这并不是要把二者对立起来的意思,而是明师不一定有名,有名不一定通透。
到底怎样是“明”师,最最基本和重要的,是“自知者为明”的“明”。此乃源头,不了解自己的人,不会真地了解其他人和世界。有此源头活水,生发出来的影响和教学皆合乎于道。
学生做好准备,老师自然会出现。
别忽视内心的感应,顺着直觉去探险吧。
未知里一定包含惊喜,只要你不再被恐惧支配,有超越恐惧的力量。
祝你成功 破土重生。
我在楠竹公社拍到的竹笋 它们太有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