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货币刺激不解决根本问题

文摘   2024-10-12 10:01   北京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辛庄课堂五期班招生中

(点击👆了解更多)

几乎所有的人,而且都是聪明人,在同样的时间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是经济危机的重要现象。企业家的本职工作就是预测未来,判断未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说大部分的企业家判断同时出问题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次经济危机

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危机

经济教科书有一个最简单的假设,经济是单一的产品,这个产品叫“GDP”。这个单一产品的假设有时候会导致非常荒唐的结论。比如说,一个人花100万盖一栋房子,另一个人花100万造一门大炮,然后用大炮把房子炸了,结果是,社会财富损失了200万,但统计上,我们的GDP反到增加200万。这就是只关注总量分析的迷误。

宏观经济理论第一个问题,就是不看结构的问题,只看总量。在宏观经济学里面,GDP又分解为消费、投资加净出口所谓的“三架马车”。比如,在一个经济中,消费60,投资35,净出口5;另一个经济是消费80,投资20,净出口是0,这两个经济被假定是可以互换的。假如投资掉了15,净出口的5没有了,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把国内消费由60增加到80,这个经济马上就恢复了。这是大错特错。第一个经济和第二个经济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他们在总量上是相等的。大家多吃多穿,我们的钢材生产能力的过剩问题能解决吗?水泥生产过剩问题能够解决吗?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都是结构的问题,而不是投资不够了就增加消费,消费不够了就想办法出口。我们中国出口给外国人的东西,未必就是我们中国人能够消费的东西。中国是生产假发最多的国家,有多少人能够消耗这些假发呢?

  还有就是假定货币只影响总量,而不影响结构,比如对相对价格和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的影响。实际上,货币不是中性的,谁先拿到货币谁就占便宜,谁后拿到货币谁就吃亏。假如现在货币总量增加一倍,都放在我手里,意味着我从你们每个人手里面剥夺一半的财富,而不是简单所有的价格增加一倍,因为我的需求结构和你们不一样,价格结构和原来就不一样了。货币对经济的影响都是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发生的。由于忘了这一点,宏观经济的政策有一个目标:CPI保持稳定。这就大错特错了。80年前的1929年发生的大危机和这次危机之前,CPI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大问题?就是价格稳定并不代表宏观经济是正常有效的。

  我们分析宏观经济,一定要理解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部门组成的,每一个部门的波动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实际的例子,2007年10月以来到2009年2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在高涨的时候,重工业增长的速度远超过轻工业,而经济走低的时候,轻工业增加的速度也超过重工业,我们怎么可以说由于消费不足导致了衰退呢?显然不是的。再如1999年到2009年几种价格指数的变化,包括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经济在高涨的时候,越到上游,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得越快,消费品不怎么涨,而经济到下滑的时候,就倒过来了。可见,生产资料相对于生活资料的价格变化更大。这关乎到宏观经济当中的重要问题,也许CPI很稳定,物价很稳定,但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时候,预示着经济要出问题了。如果我们仅仅看CPI,我们觉得这个经济很正常,这是格林斯潘几年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我的宏观经济没有问题,因为我的价格很稳定。但是资产价格、原材料价格暴涨他就不考虑。但我们要明白,不能把货币理解成为中性的,只关注总量,不关心结构。

  物价指数的下降现在被认为是很可怕的事情,物价下降就当做萧条。从历史上看,通缩和经济萧条没有必然的联系。从1873年到1896年,西方许多国家的价格水平年平均下降2%左右,但没有带来萧条,相反,生产水平年平均增长了2%-3%。美国1870年到1879年这十年间,价格水平平均每年下降1.8%,但这10年是美国历史上增长的黄金时期。现在我们习惯了通货膨胀,而不习惯于通缩收缩,看到物价水平下降,我们就着急,就要注入货币,帮助它提起来。经济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物价略有下降。物价略有下降,是所有人分享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但是,政府不让它下降,就要增加货币,谁拿到增加的货币,谁就占有经济增长的好处,而其他人很难分享到这个好处。货币对经济的破坏在于对结构的破坏,政府稳定物价的时候,实际上注入了太多的货币,这个时候扭曲已经开始,当他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现在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个错误,把储蓄理解为罪恶,而不是一种美德。如果说储蓄是一种罪恶的话,美国人的消费那么高,为什么美国会出现问题呢?我们所有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投资,投资只能来自于储蓄。从历史来看,早期经济学家把储蓄看作是美德,但自凯恩斯之后,储蓄变成了罪恶。很多人说为什么经济下调了,因为储蓄率太高了。大家都说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了,但是高到哪去了?中国的家庭储蓄96年的时候占到GDP的20%,到06年的时候占到16%(印度是22%),同期,企业的储蓄由13%到20%。企业的储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储蓄,有多少是好的,多少是不好的,这才是应该分析的重点。企业的储蓄就是投资,这些投资是不是有效率,如果不是,就会产生过剩的生产能力,恰恰是导致经济危机和经济下调的原因。

美国人多年来一直到危机之前都不储蓄甚至是负储蓄。美国政府现在要鼓励美国家庭储蓄呢,还是应该鼓励他消费呢?他们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讲的理论基础就是有问题的。按照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有一个乘数效应,如果收入的1块钱里面,8毛钱消费,2毛钱储蓄了,国家投资1块钱,GDP就增加了5块钱。如果你的收入里面9毛9都消费了,就是投资1块钱,GDP就增加了100块钱。这是非常荒唐的。

宏观经济学把目的和手段颠倒了,我们看看GDP的公式,所谓三驾马车:GDP=消费+投资+净出口,增加消费就能增加GDP。实际上,恒等式不是因果关系,我的收入等于买车花了多少钱、买房花了多少钱,等等,但不是说我多买了一辆车,我的收入就多增加了十几万。GDP本来是我们的一个手段,我们的目的是生活得更好,大家的消费可以持续地增长。现在倒过来了,为了维持GDP的增长,号召大家增加消费,目的和手段完全颠倒了。

再看看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未来的消费,我今天花1块钱投资,以后明天、后天可以消费2块、3块钱,这是我们投资的目的。现在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怎么解释?投资是为了今年GDP的增长。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如果投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每一块钱的投资必须带来足够多的收益才值得做,但是如果投资是为了今年的GDP的话,我们不需要关心投资在哪,只要钱花出去就行了。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我们现在的宏观政策多么的混乱,因为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为了GDP而消费,不是为了消费而创造GDP;为了今年的GDP而投资,而不是为了未来的消费、未来的财富而投资,这样怎么能够保证投资是有效率的呢?我们知道美国政府、各国政府、各地方政府的思路,我今天投资1块钱,一年后报废了,投资之后有没有效率,我不关心,因为我关心的是今年的GDP。如果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有效的投资,就根本不可能保证投资的有效率。


政府如何应对危机

我认为,这次危机是由于货币太多引起的,不是太少引起的。太多的信贷、太多的投资、太多的消费,出现问题后,我们继续为经济增加货币,就回到刚才讲的,投资不行了就增加消费,消费不行了就增加投资。其实,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把我们的企业做得更好。

我非常同意厉老师刚才讲的,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或者说没有结构问题就无所谓总量问题。除了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我还要加一条,所有制结构,我们那么多浪费性的过剩生产是哪来的?很多是我们的政府做的。国有垄断企业赚钱没有人分红,又不能发太多奖金,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投资,乱投资。

  市场是调节结构问题最好的办法。应该使我们的价格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变得更加灵活,而不是像现在这么僵硬。如果在去年我们不通过劳动合同法——这里有一些条款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是很大的,我们这次调整就要轻松得多。现在包括老板和员工之间,原来还有人性化的管理,现在我们都用坚固的防范,都把对方当成小人来看待,影响很不好。劳动的制度变得僵化了,我们的调整就会变慢。企业玩不下去了,该裁员就要裁员。只有市场不断调节,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失业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

  我也非常同意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们的国有部门仍然垄断了很多行业,我们很多的投资仍需要政府进行批准。小摊小贩是一个问题,除了小商小贩,大商大贩也放不开。只有自由竞争的权利,经济才能真正的恢复。

  减税我也同意。政府要考虑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困难时期,政府要宽宏大量一点,要看得更远一点、更宽一点。日子难过大家要分担,大家都有困难,每人分担一部分。世界也好、中国也好,不能靠消费来解决问题。假如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工资不发钱了,发消费券,三个月就过期,那就都消费了,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吗?不能解决。还有一些振兴计划,有些是可以振兴的,有些是不能振兴的,它已经过剩了,已经产能超过20%、30%,三年之后超过了50%、100%,那问题就更大了。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第一点,企业家一定要回归到企业家的本性,企业家的本性就是发现市场。我们看到生产过剩了,一定有没有被满足的市场,你要很好地观察,很好的研究它,找到它。

  企业家在困难的时间应该各地都走一走。很多人变成企业家是怎么变成的?就是由旅游变成的,他发现这个地方人没吃的、没穿的,竟然有这么多资源,就发现了市场。有一些企业原来是出口型的,面临了困难,你没有订单了,别呆在家里,你要出去看看,是中间商还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回归企业家的本性,寻找市场。

  第二个要利用好价格机制。该降价就降价,不要老耗着、拖着。应该说万科的王石是好榜样,2008年他降房价的时候很多人都骂他,骂得王石心情很不爽。现在证明人家是对的,人家降价不是说思想有问题,提前降价现金流就回来了。每一个企业家都要考虑降价,尤其是困难的时候,你现在定多少价应该看未来,看边际成本。

  第三点就是制度创新。中国的企业家是非常擅长制度创新的,这是我们这30年不断走过来的原因。政府可能出台一些政策,有些是对的,有些是不对的,越是不对的政策,越需要制度创新来纠正。我想提到一个例子,1989年中国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增长掉到3.8%,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怎么应对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让工人不领工资,然后把他的工资变成股份,就解决了问题,这些企业就活过来了。这就是制度创新,我们的企业家要在这方面多动脑子。

  还有技术创新。如果你能够降低成本,你就可以有市场,原来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花钱如流水,现在精打细算了,你在降低成本方面创新能够做什么?我去西安调查,一个生产汽车齿轮的企业,做得非常好,因为他用低成本的办法,他的市场很快就恢复。

  还有就是自主品牌建设。凡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面临的困难就没有那么大,不像纯粹做OEM的,中国企业过去一直强调贴牌,危机的时候,那些和你订货的人不订货了,你可以创一个自己的牌子,用你自己的牌子就可以卖了。

  还有就是产业重组。中国的行业集中度太低,这次危机恰恰是提高企业集中度最好的机会,行业的兼并一定要出现。大家不要想着企业死了资产就没有了。一个企业死了,他的优质资产被人拿走了,而不是说这个资产就一把火烧了。这是所有权变革的过程,结果是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有,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在危机中学习。尤其是最近成长的企业家,没有过过艰难的日子,不像先辈的企业家,一开始过的日子非常的难。通过学习,以后头脑不要那么发热了,看经济总是看那么几条曲线,有些部门高价格的时候,后面的问题就出来了,无论是地产还是股票市场,只要价格太高,后面一定出问题。

  我们也不要太悲观。我预计再过30年,中国的企业里面一定有一些会和世界的大企业称兄道弟。条件很简单,你研究一下美国企业的历史,就是市场经济。人类的历史就非常的清楚,没有哪一个政府靠自己能把经济搞好的,只有靠企业家的作用,靠市场自发调节。我相信中国在危机的时候会多做一些改革,而不是仅仅花钱搞刺激。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更多承担企业家的责任,去发现市场,我们经济复苏的速度就会快一点。

本文由作者在2009年5月光华深圳分院十周年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收入作者《市场与政府》一书,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雷纳·齐特尔曼:反资本主义者、后殖民主义者和“太空殖民化”的争议
怒波走世界| 卡纳克猎海豹——小木屋用餐
王小鲁: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转型——美国模式与欧洲模式
王军官场随笔之六十四:伍绍祖
张维迎:理念的力量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辛庄课堂
本公号是一个面向企业家群体的公号,以传播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理念为宗旨。配合“辛庄课堂”发表相关文章和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