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西洋畔,浩瀚大海与广袤沙漠相接,构成了毛里塔尼亚独特的自然风貌。大海之滨,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中交建设者与大海融为一体,悄然间让一座宏伟的码头拔节而起。
中国路桥承建、一航局实施的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渔业监测码头和努瓦姆加单点系泊项目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毗邻大西洋。当地的沙漠绵延数百公里。由于缺乏常规石料作为建材,项目施工就地取材,将沙漠砂用作了混凝土骨料。
“沙漠砂多为风化形成,较细,可塑性差,拌合时无法与水泥浆形成足够的黏结力,相较于普通石料,会削弱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这就需要大量试验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使沙漠砂成为适用工程建设的砂料。”项目经理邱岩说道。这是团队首次接触沙漠砂改良,且需要考虑其在海水环境中的性能,没有完善的数据和施工经验作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研制出适合施工的混凝土,技术组仔细绘制了现场混凝土骨料级配曲线,与德国标准、英国标准中的上下限值进行对比,从理论上优化配合比,过程中还邀请了专家进行指导。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试验员需以理论计算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微调水泥、碎石、沙漠砂、水、减水剂等成分参数。为了提升混凝土的黏结力,团队还找到一处粒径稍大的沙漠砂作为取料点,并将大碎石替换为小碎石,以保证在搅拌、运输过程中始终让新型混凝土成型密实,提升黏结力。
试验中每个配合比都需进行3次试验才能得到精准数据,再进行塌落度、强度等多项数据检测,同时考虑水下、水与空气接触面、空气三种环境下的混凝土性能,检测工作量巨大。历经1个月的努力,项目团队才终于得出了沙漠砂混凝土关键材料的最优配合比。新配合比的沙漠砂混凝土在流动性、黏结力等性能表现上均符合施工要求,且能够很好适应毛里塔尼亚的高温气候,最终顺利获批。
而在正式浇筑阶段,为了规避船舶运输混凝土单次运输量小、效率低的问题,团队设计安装了一条水上管线,利用泵车直接将拌好的混凝土快速泵送到浇筑位置。但随着施工距离拉长,泵送管线越长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就越高。然而高强度混凝土本就黏稠、流动性差,就需要对沙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再次进行优化。
“配合比得随着泵送管线的长度而变化,才能保证远距离顺利浇筑。”试验班长李洪钢说道。他将现阶段以及未来管线的铺设长度进行了统计,绘制出一张阶梯表,根据级配曲线的提示,微调减水剂和砂含量,并详细记录流动性的变化,逐步在阶梯表填上配合比的最优数据,以此指导浇筑施工,成功解决了难题。
攻克了多个配合比难题,大西洋岸边的码头得以逐步成型,中交建设者用沙漠砂创造了一座海上奇迹。项目团队还总结形成了西非区域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论文成果,为企业后期沙漠砂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来源
交通建设报
一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