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孩子,
是因为我们先爱他,他才可爱。
而不是他可爱了,我们才爱他。
我首先要说的是:你紧张是正常的,说明你在意孩子;孩子紧张也是正常的,说明TA是个认真的孩子,TA在意考试。
考试前家长您一般会和孩子说什么话呢?我做了调查,家长们大多数是这三种说法:
1.我会对孩子说,平常心,不要紧张。
2.我会让孩子认真复习,把书一课课的看看,并且在一边看着孩子复习。
3.我不说什么,因为考试是孩子自己的事,要靠他自己考,我说了也没有用。
三种回答代表了家长对待考试的三种常见态度。
第一种回答中,家长知道过度紧张会影响考试发挥,所以让孩子保持平常心。第二种回答中,家长用实际行动督促孩子复习功课、认真备考。第三种回答中,家长选择了一种让孩子独自面对考试的态度,觉得自己帮不上忙。
看上去,三种说法差别很大,特别是最后一个说法,感觉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漠不关心。
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语义澄清技术,探讨来访者真正的意图。生活中也有很多“言不由衷”或者“口不对心”的情况。我们一起深入地分析一下,看看三种说法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吧。
说法一是希望用语言缓解孩子考试紧张,因为紧张会让孩子发挥失常,让孩子考不出好成绩。说法二是让孩子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说法三呢?表面上看是对孩子的学习丝毫不在意,让孩子自己处理。实际上,“我说了也没用”隐含着“不是不想说,是说了也没用”。采用“考试是你自己的事,我不管”的说法,未尝不是一种策略——考试是你自己的事,你要为自己负责,考出好成绩。
三种说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不相同,但实质都是“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孩子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认真复习,调节心态,努力考出好成绩”,三种观点互相补充,其实就是考试前,我们真正需要对孩子说的话。
需要强调的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代表家长就可以袖手旁观,什么都不管,一切任由孩子发挥。这不是给孩子自主和信任,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缺乏考试的经验,更缺乏考试策略。如果任由孩子凭着自己的本能去考试,考得好,孩子也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在学习策略上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考得不好,孩子在懊恼、难过的情绪下,不但很难知道自己考试不佳的问题再哪,更不会想到自己在学习上还有什么好的经验。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所学的知识,然后补缺补差。每次考试,都是对孩子知识系统、应用能力和学习策略检验的最佳时机。家长在孩子考试中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完成这个检验。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考试就像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家,每次耐心的帮你梳理检验前一段时间学习中的问题,又不要你付费给他。我们一定要珍惜他啊。”我儿子的老师问他:“你妈妈为什么不在意你的考试分数?”儿子回答说:“那是因为别的家长只看懂分数,我妈妈更在意从小到大我一次次在考试中的收获和成长!”
平时从不过问,只在考试前才开始异常关心孩子学习,考完试异常在意分数的家长,因为不努力又要面子,有可能正把孩子往低自尊的绝路上推。
因为在对家长的调查中,选择“平常心,不要紧张”这第一种说法的家长最多,我又忍不住要多说两句。
看来,我们很关注“情绪对孩子考试发挥的影响”,并且希望用语言提醒孩子稳定情绪。可往往事与愿违,让孩子“不要紧张”反而会让孩子紧张,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消极暗示效应”。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曹操就深谙“暗示大法”,那个著名的故事——”望梅止渴“就是暗示效应的高明范例。我们在对孩子说“不要紧张”时,想上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不要紧张”,其实孩子在无意中接受到的信息是“紧张”,然后孩子考试时真得会紧张起来。
真会这样吗?当然会这样。想想我们自己。在某个重要考试中,比如考驾照时,发现自己紧张了,然后不停的让自己“不要紧张”,结果是怎么样的?
不紧张了吗?反而更紧张了,是吧。
如果还是不信,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叫上孩子一起,让孩子发出指令,你来做。
考 试
1、请凝视上面红色的“考试”两个字1分钟,边看边用手指写这个字。
2、闭上眼睛,回忆刚才看到的字:大大的红色的“考试”,很清楚。
3、告诉自己“不能想红色的‘考试’”,反复告诉自己这句话。
结果是什么?
在不停的要求自己“不要想”的情况下,你做到 了“不想”吗?
是不是反而更清楚了?
为什么“不要紧张“会产生消极暗示,孩子是怎么接受到”紧张“的信息,并且付诸行动的呢?
我从想法和情绪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想法:“暗示效应”不仅是“接受信息”,还要做出“相应反应”。情绪:情绪放大循环:在第一个情绪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新的情绪。新的情绪又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情绪。形成情绪放大循环。
当孩子考试时,或多或少会和平时有些不一样的感受。当孩子接受了“我考试会紧张”的暗示后,孩子就会把这些感受解释为“紧张”。而“紧张”会让考试失利身体的变化又让孩子更加确信自己是“非常紧张的”。如此一来,“消极情绪放大循环”就产生了——“不要紧张”变成了“非要紧张”,“紧张”是不好的。我要“控制紧张”。孩子想起我们的话,“不要紧张”,于是开始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越告诉自己,越接受了“我现在是紧张”的信息,然后越紧张。孩子会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感,紧张感迅速上升为恐惧,因为自己“失控了”。剧烈的恐惧会引发身体变化,手发抖、脚发软、呼吸困难全身发凉等。类似于这样的“负向教育”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难过的是:成年人总是以为自己在爱孩子,却总以成年人的角度和孩子对话,殊却不知道孩子因为身体发育,生活经验的缺乏,控制身体和情绪的能力和大人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
如果想要孩子考试“不要紧张”,可以这样说“考试时保持平静的心情”,这是我们希望孩子达到的状态——“平静”,而“保持”预设的前提是“你本来就是平静的”。用积极的暗示去代替消极暗示,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循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孩子真的紧张了,怎么办”?考试前告诉孩子“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考试的发挥”,如果发现自己紧张过度,影响考试了,就做几次深呼吸,感受呼气时那种放松的感觉,把情绪调整到“平静”状态再答题。这个技巧,我们在辅导中用得非常多,也非常有效,赶快试试吧。
还有一句话要了解:焦虑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考试准备,但又必须要考好。这跟我没有钱但一定要住大房子,我没本事但一定要出人头地,我不付出但一定要成功大抵是一样的意思吧。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和孩子们有任何的心理困扰和烦恼,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帮助与支持:
“陶老师”工作站热线电话:96111
“陶老师”工作站QQ:130296111
“陶老师”工作站栖霞分站热线电话:86796111
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阳光小屋”电话:83229225
供稿人 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李晓欣
学校理念
校风:自强不息
教风:诲人不倦
学风:学而不厌
校训:诚真勤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