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饿狗读书会”之“玩命读书深度思考”| Day8 打卡精选

文摘   2025-01-23 18:21   马来西亚  

归纳与演绎的对撞,开启“第一性原理”思维 

欢迎来到《第一性原理》读书会第8天的精彩打卡汇总!也是最后一天的集中打卡。本章聚焦“批判性思维”这一关键能力,强调了独立思考、普遍怀疑,以及敢于承认“我错了”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的精彩分享,看看他们如何在思维深处推翻惯性假设,激发更大的创新动力。 


一、从何处出发: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老师在书中指出,“第一性原理”是一切问题的最基本要素,也可以视为“底层逻辑”。任何思考,都应该先回到问题的原点,去探寻事物最本质的构成,而不是只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或惯性思维里。 

 

 

 

关键词:好奇心、想象力、打破“自以为理所当然”的隐藏假设。 


二、优秀打卡分享集锦

本日的讨论重点是 “批判性思维”。多位同学从个人、工作、生活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在现实中应用这一思维方式,以下为精选亮点。 

【一】可视化表达:让抽象概念一目了然

1. 悟:

悟指出,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敢于承认“无知”,并以“寻找系统隐含假设并打破它”为核心方法。不仅要理解原理,更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笔记内容: 

🌰

1.内容概览第八章主要讲述的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普遍怀疑,并且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的能力。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够打破原有的认知藩篱,突破创新。本章中也提到了寻找任何系统的隐含假设并打破它的思维方式,这是整本书都在不断应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学习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知识和信息,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2.学习心得第八章的学习心得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重要能力,需要我们勇于质疑现有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打破固有的认知边界,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2) 学习批判性思维需要注重实践,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更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在学习批判性思维时,需要注意避免陷入过度怀疑和否定的状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4) 最后,学习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去,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zxy:

她谈到“群体认知并非真正的道理,而是一种立场”,很多争论本质是“我”的尊严之争而非真理之争。 

笔记内容: 

🌅
  • 就像我的第八章,对我而言,最触动我的是这句话:

    所谓群体认知中的道理,实际上也并不是道理,它更像是一种立场,站在群体的角度,尽量捍卫自身存在性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些群体之间的争论,不是道理之争,而是立场之争,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捍卫“我们的思想”,而是为了捍卫“我们自己”。 

    不是我们的思想,而是我们!!“我们的”结构,今晚和几个老友相聚,大家各自谈起自己的孩子,有骄傲,有叹气,也有悄悄离开餐桌的,我不喜那些夸耀自己的,但是转念一想,无论是何种态度,孩子的情况就在那里,有也罢,不好也罢,其实都是“我们的面子”。 

 

  • 如何破除呢?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一个破除和重建的过程。它首先要求我们打破两个根深蒂固的认知枷锁:"我执"和"群体我执"。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认知的"双重解绑":把"我"与"我的思想"解绑,把"我们"与"我们的思想"解绑。 

    这个解绑过程需要两个关键的认知工具: 

    第一个是"可证伪性"的态度。这是对待"我执"的工具。就像每个科学理论都必须接受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命运一样,我们也要时刻准备承认"我错了"。这不仅仅是一种谦逊的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求知姿态。当我们愿意承认自己可能犯错时,我们才真正打开了学习和进步的大门。 

    第二个是"普遍怀疑"的精神。这是对付"群体我执"的工具。它要求我们对所有"理所当然"的群体认知保持警惕。这种怀疑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对一切保持开放和审视的态度。就像达尔文通过持续的质疑最终突破了传统神学的局限。 

    这两个工具引导我们走向"不可知论"的思维境界。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消极的立场,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不可知论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能知道,而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知识永远是暂时的、可以被更新的。这种认识反而成为推动进步的动力。 

    在商业实践中,这种思维方式表现为"反共识"思维。当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本质上就是在运用批判性思维,跳出群体认知的局限,寻找独特的发展机会。 



 

3.蓝蓝:

批判性思维在当代社会不可或缺;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观点,也要时常怀疑自己,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 

笔记内容: 

🍰

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还能够在商业领域中找到新的商机和发展方向。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等。 

然而,要想真正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也需要学会怀疑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点或者偏见。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批评和反对。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就能够逐渐掌握这种能力,成为一个更加聪明、有见识的人。 

4.青:

她提到争吵常从“小矛盾”升级为“人格尊严之争”,说明“我执”受到威胁时,人会陷入非理性对抗。 

笔记内容: 

🎨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身以及身边其他人在争吵中的反应,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摩擦或矛盾,但在争吵的过程中,这些摩擦或矛盾会逐渐上升到人格与尊严的高度。当我们感受到尊严受到侵害时,实际上就是“我”的存在受到了威胁。我相信很多人都发现过一个诡异的现象,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从为了某个事件或问题而争吵,变成为了争吵而争吵。而且,即便我们发现了这种争吵的无效性,大多数人依然无法及时停止。这背后就是并不存在的“我”一直在推动着我们,为了自身的存在性而争斗。这不是道理之争,而是尊严之争。 

 

5.Chelsea:

笔记内容: 

 

6.zQ:

笔记内容: 

 

7.筱路:

笔记内容: 

 


【二】技术辅助:与 AI 对话,碰撞新思维

在这一部分,伙伴们将“从众效应”“真理的真相”与AI对话相结合,探讨其在商业、教育以及个人成长中的应用与影响。 

1.Vicky-维可:

笔记内容: 

一、我的理解如何判断一个信念是否合乎逻辑,要符合逻辑三恰,自洽,他恰,续恰。我是谁?小我太强大的时候,陷入我执,会让自己思维闭塞。如何去我执?意识到我不是我的身体,我的情绪,我的感受,我是见证这一切的意识。 

二、我的应用 

1.特别喜欢芒格的那句话:“如果哪一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 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一年就算白过了。”细细想来,2024年相对于2023年的自己,在感情,在认知层面都超越了太多。成长路上,一定不要害怕被质疑,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那些不同都是最好的镜子去照见自己。 

2.本书读完,最大的收获也就是批判性思维,寻找隐含假设,质疑隐含假设,从现象看本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识别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冗杂的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也就是批判性思维,去辨别信息的质量好坏,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推陈出新,有所创造。 

 

2.大海:

总结了“逻辑自洽、逻辑他洽、逻辑续洽”三层检验标准,还指出破除“我执”和“我们执”是批判性思维的两大难关。 

笔记内容: 

第八章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独立思考、普遍怀疑和反共识的重要性。以下是该章的主要内容总结: 

 

  1. 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被视为创新精神的首要特征。

  • 强调独立思考和普遍怀疑,鼓励个体承认自己的“无知”。

  • 敢于质疑群体共识,以打破现有的认知框架和思维定式。

 

  1. 逻辑三洽

  • 逻辑自洽:信念的逻辑体系能够自圆其说,并与事实相互验证。

  • 逻辑他洽:信念的逻辑系统需与周边逻辑系统保持一致。

  • 逻辑续洽:信念在时代和场景变化后仍能保持逻辑正确。

  •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逻辑三洽,包括:

 

  1. 主体性认同

  • 批判性思维要求破除“我执”,即主体性认同。

  • 承认“我错了”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前提。

  • 主体性认同的内容可能会变化,但其结构始终不变。

 

  1. 群体信念

  • 批判性思维还需破除群体信念,承认“我们错了”。

  • 群体信念反映了个体认知,但群体内部的非理性观念往往会自我强化。

 

  1. 反共识

  • 反共识是将批判性思维、普遍怀疑和不可知论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 通过反共识,可以找到独特且具有优势的发展角度。

  • 乔布斯、贝索斯等企业家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反共识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第八章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推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鼓励个体通过独立思考、质疑共识和逻辑验证来突破现有的认知边界,从而实现创新和进步。 

 

3.静好:

笔记内容: 

🎨

导图框架: 

批判性思维 

│ 

├── 定义 

│ ├── 独立思考 

│ ├── 普遍怀疑 

│ ├── 承认“无知” 

│ └── 质疑群体共识 

│ 

├── 重要性 

│ ├── 打破认知藩篱 

│ ├── 提升创新能力 

│ └── 促进知识理解 

│ 

├── 培养方法 

│ ├── 实践应用 

│ ├── 保持开放心态 

│ └── 避免过度怀疑 

│ 

└── 社会意义 

├── 推动社会进步 

└── 参与创新活动 

 

4.木易:

笔记内容: 

 

5. 小美慧慧:

笔记内容: 


 

6.Leo的长颈鹿:

笔记内容: 


【三】真情实感:从归纳到演绎,思维的触动与反省

此部分从个人或专业视角分享了对第七章的深层体悟,并提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独立思考、打破群体信念框架的方法。 

1.风清:

引用庄子“物我一体”,强调“不可知论”让我们承认人类认知局限性,同时也能激发创新思维。她将庄子的理念与批判性思维结合,认为二者都呼吁跳出局限、超越个体视角,形成对世界的更高维度理解。 

笔记内容: 

🎹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批判性思维中的不可知论要求我们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这种态度与庄子的“物我一体”思想相呼应,都强调了对整体的认知,而不是局限于个体的视角。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时,我们常常因为个体的局限性而无法看到全貌。庄子的“物我一体”提醒我们,只有超越个体的认知边界,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此外,“无知”“无为”“物我一体”“反者道之动”等思想,为批判性思维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通过承认“无知”、保持怀疑态度、超越个体的认知边界以及敢于反共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实现真正的创新和突破。 

2.卓Julie:

过去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老师,如今更愿成为‘摆渡人’,让听众产生真正改变才是关键。不满足于“教书匠式”传递知识,而要用“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态度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 

笔记内容: 

#第八章原话但未来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之一 

过去,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老师。我在XX大学XX平台有且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一个教书匠。但是,如果我把自己定义为课堂里的一个老师,讲完之后,人们说“教授,你讲得真好”,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换句话说,只要把课讲好,我就没事了。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正的收获,我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所以,从今往后,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摆渡人,一个传播者。我相信,我讲课讲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有没有真正的收获,有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让改变当场发生,这才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否则我讲得再好,如果听众没有触碰到,所受的教育就是没有用的。 

3.Queen:

她提到了英语中“ego”(自我)对应“我执”的概念,结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指出反对共识、打破传统需要批判性思维来建立自我。 

笔记内容: 

🎨

破除我执是佛教常用的,英文中的eagle自我被认为更适合用“我执”这个词来表达。人们会时时维护自我的主体性,但有时又丝毫不在意自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而独立思考就意味着要反对很多的共识,质疑一切,也即批判性思维。如何能跳出这些错误的共识,建立自我,就要与别人在某些共识上有区别。读完这本书对我比较艰难,也许是理解力差、读书少,似乎很多字都明白,但总结起来又不能提炼出本书的精华。 

4.。之梦。。:

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敢于说“我错了”,并在日常决策中更清醒。 

笔记内容: 

🎁

《第一性原理》第八章 :批判性思维: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金句: 

① 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② 逻辑自洽、逻辑他洽、逻辑续洽。 

③ 不是我们拥有了思想,而是思想占有了我们。 

④ 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因为共识通常都是错误的。 

⑤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本章通过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突破认知局限、实现创新和成长的重要方法。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独立思考、普遍怀疑、勇于承认错误,并敢于挑战群体共识。通过逻辑三洽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避免错误的信念。批判性思维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勇于探索未知,实现自我提升和社会进步。 

5.易红:

她强调语言教育不该只灌输具体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培养检索信息、逻辑推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赋予学生更强大的应变力。 

笔记内容: 

🌰

语言教育往往容易陷入对具体知识内容的大量灌输,比如单词的讲解、语法条文的罗列等。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学习的思维模型。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思维模型,像如何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如何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等。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模型,学生面对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文章时,都能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解眼前所学的这一篇文章内容。 

6. 西河柳:

列举“两句偏激观点”——“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定是愚蠢的”“但凡常识的东西都是行将被抛弃的谬误”,并分析其合理与局限之处。提醒大家不盲信共识,也别过分否定常识。 

笔记内容: 

🌅

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定是愚蠢的。但凡常识的东西,都是行将抛弃的谬误。这两句话都表达了较为极端和批判性的观点: 

 

“大多数人的共识一定是愚蠢的”:此观点否定群体智慧,认为多数人形成的共识缺乏价值。但事实上,多数人的共识常基于广泛经验、讨论,有一定合理性,比如科学知识、道德准则经群体认可。不过,群体思维也可能致盲目跟从,忽略个体创新,如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前,多数人认同错误宇宙观。 

“但凡常识的东西,都是行将抛弃的谬误”:该观点完全否定常识,常识是经长期实践检验形成的普遍认知,为生活和学习提供基础。但时代发展会让部分常识过时,像过去认为地球是平的常识被科学推翻。 

 

这两句话虽偏激,但能提醒人们不盲目从众、迷信常识,保持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丽丽 & 星尘:批判性思维既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要终身练习,让自己在“群体盲从”与“自我封闭”之间保持警觉,不断提升认知效率与个人成长边界。 

7. 丽丽:

笔记内容: 

🎨

第八章收获最大的是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它不仅是创新精神的核心特征,更是打破认知边界的必要条件。在科学和商业领域,创新往往源于对既有观念的质疑和突破。批判性思维要求个体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甚至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打破认知的藩篱,实现真正的创新。 

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在于识别并打破系统中的隐含假设。这些假设往往未经审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决策。 

批判性思维对个人成长同样至关重要。它是一种需要终身训练的能力,通过刻意练习,个体可以将其内化为一种随时可调用的本领。长期坚持这种训练,不仅能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个体成为同龄人中最具效率的人之一。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敏锐,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个人成长。 

8. 星尘:

笔记内容: 

全书结束,又看了一些评论,不全对,但可以促进思考。一些经济学家或商业模式创始人,喜欢使劲吆喝让人办企业让人投资,还说其他人创新创业失败,是由于没有听劝或者没有用自己的理论。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这样的嫌疑,当然作者现在当校长了,之前从事经济也还不错。作者提的创新思维确实应该有,一 定程度上让人看后有些想法。没有任何抨击的意思,没有理论是完美的。好像很多人对作者的评价不太友好。各位老师不要拍砖。有用的理论可以用,但理论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就是资本的逻辑也是需要考量的。还有,王东岳,他的理论到底怎样,没研究过。最初想学哲学的时候,有网友劝诫,还是要学正统哲学家的思想,所以就没有接触。看完全书,似乎没有一个企业家可以入得了作者的法眼,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隐形的炫耀呢?总之,看了确实有收获,开阔了思维,但也需要考量背后的逻辑,如果作者通过这种宣讲的方式可以比办企业更有收益呢? 

 


三、Day8小结:以批判性思维突破自我和群体局限

  1. 打破“我执”,跳出惯性思维

  • 只有当我们承认“我错了”并保持“我可能不知道”的开放态度,才能挖掘更多可能。

  • 跳出“群体我执”,摆脱盲从

    •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对群体认知保持清醒,不盲目信奉“所有人都这样做就是对的”,从而找到独特的发展路线。

  • 反共识思维:创新的动力

    • 当我们能在“共识”之外看到新的假设或路径,就像马斯克或巴菲特那样,往往能发现不一样的机会与价值。

    最终感悟: “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要勇于承认局限、看清认知的边界、不断探索未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信息纷繁的时代中,保持清醒而敏锐,突破现有格局,迎接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创新。 

    四、写在最后

    随着对“批判性思维”的深入探究,我们也正式结束了《第一性原理》的整本书阅读打卡之旅。从最初的“归纳法 vs 演绎法”,到“公理化思维”,再到“从众效应”,直至最终的“批判性思维”,我们一步步见证了思维层次的升级与拓展。 

    • 感谢所有伙伴的真诚分享与用心笔记,让这次读书会的最后一天更加深刻而有意义!

    • 也希望大家别把思考止步于此,把这份批判精神带入下一个学习阶段,真正践行“我可能是错的,但我愿意不断验证与迭代”的开拓态度。

     

    至此,第四期饿狗读书会《第一性原理》打卡Day8完美收官! 

     

    🌟可扫下方二维码  

    加入"AI笔记交流群"  

    获取:AI辅助笔记最新资讯  

      

    来源:饿狗读书会  

    排版:唐雨曹  

     


    AI陪跑
    分享AI知识管理、AI视觉笔记、AI知识可视化等干货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