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思维图示法(Thinking Maps)

文摘   2025-01-22 23:49   山东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抽象的思维过程,通过图形、图表或其他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和阅读者更好地理解、组织和记忆信息。最常见的2种思维可视化工具为英国的Tony Buzan先生提出的思维导图(Mindmap)美国的DAVID Hyerle教授提出的八大思维图示法(Thinking Maps)。如下图所示的就是思维导图所呈现出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介绍。

思维导图的介绍大家已经见到很多了,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DAVID Hyerle教授提出的八大思维图示法(Thinking maps)

一、简单介绍

DAVID Hyerle教授提出的八大思维图示法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原理的可视化工具,旨在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组织和表达复杂的信息。这些图示法包括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形图,每种图示法对应一种具体的思维技能,如联想、描述、比较、分类、因果分析、拆分和类比等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用思维导图呈现信息,这是我很早之前用mindmap绘制的八大思维图示法。

二、八大思维图示法的基本概述:

1.圆圈图(Bubble Map) 

用于联想和头脑风暴,通过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关键词或概念,帮助理清思路和发散思维。

2.气泡图(Bubble Map) 

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通过中心主题向外延伸形容词或描述性词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用于比较和对比两个对象或概念,通过中间部分共享的特征和两侧分别展示的独特特征进行分析。

4.树形图(Tree Map) 

用于分类和组织信息,以中心主题为起点,向外延伸分支,适合展示层次结构。

5.流程图(Flow Map) 

用于展示事件或任务的顺序关系,通过箭头连接步骤,清晰呈现逻辑流程。

6.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 

用于分析复杂的因果关系,通过多个层次的流程图展示不同阶段的因果关系。

7.括号图(Brace Map) 

用于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括号标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适合拆解复杂系统。

8.桥形图(Bridge Map) 

用于类比关系的展示,通过中心主题连接相关概念,帮助建立类比和映射关系。

三、八大思维图示法在中小学中的应用

八大思维图示法在国外中小学的阅读和学科教学中被充分使用,这些图示随时出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变成了老师的大围裙,如下图

这套工具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具体的视觉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技能。

核心特点:

  1. 系统性:八种图示相互关联,形成完整体系

  2. 可视化:将思维过程转化为直观图形

  3. 通用性:适用于各个学科和年龄段

  4. 灵活性: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这些图示的中小学应用举例如下:

1.圆圈图——应用案例:

  • 语文:探讨"阅读"概念

  • 数学:理解"函数"概念

  • 科学:定义"生态系统"

2. 气泡图(Bubble Map)应用案例:

  • 描述人物性格特征

  • 分析文学作品主题

  • 描述自然现象特点

3. 双泡图(Double Bubble Map)应用案例:

  • 语文:比较两首诗的风格。
  • 左侧:诗A的特点(如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 右侧:诗B的特点(如直白简练、情感浓烈)。
  • 中间:共同点(如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科学: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左侧:植物细胞(如有细胞壁、叶绿体)。
  • 右侧:动物细胞(如无细胞壁、无叶绿体)。
  • 中间:共同点(如都有细胞膜、细胞核)。
4. 树形图(Tree Map)应用案例:
  • 生物:动物分类。
  • 主类:脊椎动物。
  • 分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
  • 具体:哺乳类(如人、狗),鸟类(如鹰、鸽子)。
  • 语文:文章结构分析。
  • 主类:文章结构。
  • 支:开头、主体、结尾。
  • 具体:开头(引入主题),主体(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升华)。

5. 括号图(Brace Map)应用案例

  • 地理:地球的组成。

  • 整体:地球。

  • 部分:地壳、地幔、地核。

  •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 整体:句子。

  • 部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6. 流程图(Flow Map)应用案例

  • 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

  • 例:法国大革命。

  • 起因:社会不平等→启蒙思想传播→经济危机。

  • 过程:三级会议召开→攻占巴士底狱→建立共和国。

  • 结果:推翻君主制。

  • 科学:实验步骤。

  • 例:化学实验。

  • 准备器材→配置溶液→加热反应→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7. 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应用案例

  • 历史:分析工业革命。

  • 原因:科技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

  • 事件:工业革命。

  • 结果:城市化、环境污染、生产力提高。

  • 科学:分析温室效应。

  • 原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砍伐。

  • 事件:温室效应。

  • 结果: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8. 桥形图(Bridge Map)应用案例:

  • 物理:电流与水流的类比。

  • 电压:水压。

  • 电阻:管道粗细。

  • 电流:水流量。

  • 语文:修辞手法类比。

  • 比喻:明喻。

  • 比拟:拟人。

  • 夸张:夸大。

应用方面的阐述

1. 跨学科应用

  • 语文:用于文本分析、写作构思。

  • 数学:用于问题解决、公式分类。

  • 科学:用于实验设计、因果分析。

  • 历史:用于事件分析、时间线梳理。

2. 教学建议

  • 选择合适的图示: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对应的思维图。

  • 结合学科特点:灵活调整图示结构。

  • 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图,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3. 优势

  • 提升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逻辑性。

  • 促进深度学习:通过图示化,深入理解知识。

  • 提高学习效率:将复杂信息简单化,便于记忆和复习。


四、对于学术群体,8大思维图示法更可以在论文写作应用我们还可以使用知犀思维导图软件非常方便地绘制出相关的图形。

八大思维图示法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分析数据和展示逻辑。以下是每种思维图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具体用法和案例:

1. 圆圈图(Bubble Map)

·用法:用于头脑风暴和创意构思,帮助确定研究主题或论文大纲。

·案例:在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论文时,研究者可以使用圆圈图列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关键词,如“全球变暖”、“碳排放”、“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扩展每个关键词的具体内容。


2. 气泡图(Bubble Map)

·用法: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特性或现象。

·案例: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时,研究者可以使用气泡图描述AI技术的特点,如“自动化”、“学习能力”、“数据处理”,并结合形容词如“高效”、“智能”来加深理解。


3. 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用法:用于比较不同研究方法或理论之间的异同。

·案例:在比较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区别时,研究者可以使用双气泡图,将两者共同点(如“数据驱动”、“算法优化”)放在中间部分,而各自独特的特点(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放在两侧。


4. 树形图(Tree Map)

·用法:用于分类整理研究数据或理论框架。

·案例:在撰写一篇关于心理学理论的论文时,研究者可以使用树形图将心理学理论分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并进一步细化每个分支下的具体理论。


5. 流程图(Flow Map)

·用法:用于展示研究过程或实验步骤。

·案例:在撰写一篇关于实验设计的论文时,研究者可以使用流程图展示实验的各个阶段,包括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6. 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

·用法:用于分析复杂的因果关系。

·案例: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时,研究者可以使用复流程图展示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降水变化)对作物生长周期、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


7. 括号图(Brace Map)

·用法:用于拆解复杂系统或概念。

·案例:在撰写一篇关于区块链技术的论文时,研究者可以使用括号图拆解区块链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并进一步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8. 桥形图(Bridge Map)

·用法:用于建立类比关系。

·案例:在研究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机的区别时,研究者可以使用桥形图将量子计算的特点(如量子叠加、量子纠缠)与传统计算机的特点(如二进制编码、逻辑运算)进行类比分析。


总结:

八大思维图示法不仅能够帮助学术研究者理清思路、组织信息,还能提升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工具,研究者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术任务,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表达效果。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加入AI陪跑群,和我们一起进化!】

AI陪跑
分享AI知识管理、AI视觉笔记、AI知识可视化等干货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