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DSU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DSU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
心由中国厦门大学和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共建,目前中心共有11位教师分布在不同的教学点进行语言和文化教学工作。
本期栏目中,各位老师将
为读者讲述在特拉华生活和工作的见闻与感悟,将他们的迷茫与欣喜,疲惫与努力,不眠的黑夜与浪漫的晨曦,眼中的景与心中的
光,一一讲给你们听......
本期人物:李钰老师
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因此我再次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来到美国,与第一次赴美有些许不同。
两次赴美对比
第一次赴美是去明尼苏达州作为汉语夏令营的中文小组老师,能参与到夏令营的学生大多家境不错,素质良好,热情而有礼貌,加上每天有专门的中餐厨师提供三餐,而且只是一个半月的短期项目,所以很多在美生活的困难都规避了。
当我这次到达美国,我是如此真切地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作为一个不太喜欢西餐有着中国胃的人,要想办法解决每天一日三餐问题;公立学校初中生参差自由的精神状态,要适应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课堂风格;无论表面交流多么热情友善,依然难以真正融入到美国文化圈等问题。
然而万万没想到我来到美国的第一关是房东家的狗,当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进到住所时,房东家一只高大的德牧对着我狂吠,另一只体型稍小一点的直接冲过来不停往我身上蹦跶,此时的我完全不敢动弹。从小我就比较怕狗,尤其是大狗,以至于第二天我都不敢随便走出我的房门,恐与这两狗子同处一室有生命之虞。好在没两天我就适应过来了,我不断告诉自己这两只狗是有狗德不咬人的狗,其中一只还上过狗狗学堂,经过专门的社会化训练,后来熟了之后我还经常帮着房东遛狗,这发展成了我的下班后娱乐项目之一。
中美教学对比
初来乍到,刚从国内私立初中转变到美国公立初中工作,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可谓天差地别。国内每个班的人多,且教学评估压力很大,对课堂纪律的管控是严格的,学生比较遵纪尊师;而美国每个班二十人左右,学生注重自我的表达,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随意发言讨论,课堂管理难度很大。中国是禁止手机电脑入校园的,在学校学生是绝对专注在课堂老师所展现的内容,强调知识理论的学习;而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每个人配备电脑,很多课堂活动和学习资料全部电脑化,手机可以带入课堂但不可使用,强调的是信息检索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我在美担任中文助教,主要协助主课老师开展小组讨论,帮助缺课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中文,帮忙批改学生作业,并负责初中各年级的文化活动策划。比如龙年春节海报的制作,对中国城市的介绍,端午节活动的策划等等。我的主课老师也非常信任我,很愿意抽出一些时间给我上中国文化课,这也成为我走进课堂,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
有一次我在介绍《中国城市之西安》文化课程时,下面的有些学生开始日常课堂聊天,对中国的文化不在意也不屑听,这让我十分挫败,感受到了传授文化教学内容之难。所幸在后续活动中,学生们还是能够按要求较好地完成任务,有一个较好的成果展现,让人欣慰。
在某次学生的辅导中,帮助他完成中文个人旅行资料任务时,我问学生:“如果你去中国旅行,你想去哪里?”他回复:“如果去中国旅行,我想去西安。”作为班上成绩不错的学生,他肯定知道北京、上海更多城市,但他第一反应毫不犹豫说出了西安,在那个瞬间突然实现了文化教学的闭环。
只要学生能增进一点点对汉语和中国的认知,只要有一个学生感兴趣有所收获,都是课堂的意义。在美汉语教学的路上,每一步都是收获,每一次都是成长。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继续前行,共同探索汉语的奥秘,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选择源于热爱
我最喜欢美国的两点: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随处可见的大草坪和树林,开车在路上就像是在国家森林公园里行驶;二是穿着简单,热爱运动的精神,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户运动时间,人们到周末总有时间和朋友家人去自然之中放松自我。当然中国的发达的公共交通和方便的网上购物,口味众多的美食外卖,热闹的人间烟火气,无枪禁毒的安全社会治安环境,这都是美国难以相提并论的。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利和弊,在哪里生活就努力把哪里的每一天过好,心怀感恩,珍惜当下,人生何处不逢春。
DSU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文字 | 李钰
图片 | 李钰
责任编辑 | 毕淑霞
审核 | 方环海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