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
DSU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特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23日,特拉华州立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方环海、张翼携特拉华州立大学教师魏薇、中心教师曹婷、毕淑霞在特拉华州立大学内举办了一场共庆中秋的文化体验活动。该活动共设置饮食区、游戏区和手工区三大区域,吸引师生百余人,现场热闹非凡,好评不断。
饮食区:吃月饼,品好茶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吃月饼,作为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备受中国人喜爱。每逢中秋之夜,家人围坐,共赏圆月,共食月饼,不亦乐乎。
饮食区陈列了美味的月饼和清香的茶水,供师生们品尝。毕淑霞老师耐心地介绍着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和月饼的配料,提醒众人小心过敏。结果,许多师生,爽朗一笑:“放心,我对什么都不过敏。”说罢,又喝了一杯茶。
喜迎佳节
游戏区:投壶,博饼
问侯客何为,弦歌饮投壶。投壶已有2000多年历史,源自古代射礼,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宴会活动,成为古代宴会的“气氛担当”,深受人们喜爱。投壶游戏规则很简单:宾主轮流把箭投向壶内,谁进得多谁赢。
现场观众在听完张翼老师和方环海老师的介绍后,纷纷上前,大展身手。投中者喜笑颜开,怀揣礼品体验下一个项目,不中者不气不恼,搓搓双手,准备再战。
博饼声欢腾,中秋佳节至。中秋博饼,是一项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的传统民俗,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逢中秋佳节,闽南及台湾地区会以家庭或社团为单位,自发举行中秋博饼活动。参加者轮流投掷六个骰子,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大小不同的月饼或奖品。
此次博饼,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糖果、饼干、兔子摆件、熊猫和狮子钥匙扣、古风折扇等各类幸运奖品。在曹婷老师讲解完博饼起源和规则后,大家都流露出兴奋的神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博出自己的幸运。值得一提的是,前来体验的师生,几乎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奖品。虽然秀才的奖品只是小小的糖果,但这代表着幸运糖果也让大家无比珍视呢!
喜迎佳节
手工区:制灯笼、绘折扇
中秋之夜,月明如镜,天清似水,民间亦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尤以广东张灯最盛。家家户户于中秋节前数十日,以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糊上各色纸,内置蜡烛或小灯,挂于高处。
中心采购了一批配置Led灯的小灯笼,供现场师生体验中秋制灯、赏灯、“燃”灯的乐趣。在特拉华州立大学中心教师魏薇的指导下,师生们有条不紊地组装好了属于自己的中秋小花灯。此外,手工区还提供了画笔、中秋相关的图案、汉字,以及一批纯色折扇,供前来体验的人们现场创作。最后的成品,实在是非常惊艳。
此次中秋体验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带进大学校园,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了当地人对中国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特拉华州立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中美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搭建桥梁,为当地中文沉浸式项目提供支持和助力,始终坚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领域汉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DSU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文字 | 曹婷
图片| 曹婷 毕淑霞
校改 | 曹婷
责任编辑 | 毕淑霞
审核 | 方环海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