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妆行业首轮裁员潮来了!

时尚   时尚   2025-02-06 17:40   湖北  

2025年,“裁员”的寒风更加凛冽。刚过去的一个多月,科技圈频传裁员的声音。美妆行业的裁员趋势也在新年继续持续。

 

日前,雅诗兰黛在财报中宣布一大重磅消息: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利润恢复和增长计划”(Profit Recovery and Growth Plan,PRGP)包括重组计划,新的计划下,集团将裁减5800至7000个工作岗位

 

不止雅诗兰黛,2025年开年,包括资生堂、香奈儿在内的多个化妆品、奢侈品巨头开始了裁员行动,新一轮“裁员潮”已经掀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美妆企业纷纷通过裁员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和战略项目。


化妆品大厂掀起新一轮裁员潮

 

雅诗兰黛这次裁员的规模几乎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对于此次裁员计划,雅诗兰黛集团方面表示,这是为了恢复公司营业利润率,增加面向消费者的投资,并推动可持续的销售增长而采取的策略。

 

集团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在财报会议上表示:“裁员数千人并非草率决定,而是旨在打造一个更扁平、更精简的团队结构。”

 

财报中指出,在全面实施计划后,雅诗兰黛估计净减少职位5800至7000个,公司预计税前将承担12亿至16亿美元的重组和其他费用。重组计划预计每年将产生8亿至10亿美元的总收益

 

据悉,雅诗兰黛集团于2024财年开始实施利润恢复和增长计划,旨在恢复更强劲、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提速未来业绩增长。

 

该计划将有助于集团加大对旗下品牌和地区的投入,结合本土需求,赢得消费者。而作为计划的一部分,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对部分相关岗位进行调整,打造更敏捷更高效的组织架构。

 

2024年初,雅诗兰黛便进行了比例在3%到5%裁员。按照雅诗兰黛当时员工总数约6.2万人来算,裁员人数在1860人到3100人左右。彼时,根据雅诗兰黛的测算,集团将承担税前5亿美元至7亿美元的重组等费用。但与此同时,集团营业利润预计会增加11亿美元至14亿美元。

 

而在去年宣布裁员的第二日,雅诗兰黛股价开盘即大涨,盘中涨幅一度接近19%,最终报收150.28美元/股,上涨12.05%,创近半年内新高。

 

今年1月1日上任的新任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则是进一步延续了该计划。然而,相较于去年裁员计划宣布后的股价大涨,今年宣布了不乐观的季度盈利预测和裁员计划后,雅诗兰黛股价一度大跌16.07%。


 

日妆巨头资生堂在上个月也传出裁员的消息。据《Glossy》报道,资生堂已经关闭旗下元宇宙项目并实施裁员。目前,资生堂方无法确认受影响的人数和职位。

 

事实上,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资生堂就曾透露,作为全球业务转型的一部分,公司正积极推进成本削减和盈利改善措施。公司计划在2024—2025年期间,通过全球成本削减计划实现超过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63亿元)的降本目标。资生堂还表示,未来将继续面向中国市场优化组织结构。

 

而法国奢侈品巨头香奈儿Chanel也于上个月宣布,计划在美国裁减70名员工,占当地员工总数的2.5%。香奈儿表示,裁员决定是此前限制支出措施的结果,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调整”。

 

去年10月,据小红书多位用户发帖称,Chanel计划在中国公司裁员,主要涉及行政和高级管理人员,但未透露具体的裁员人数,与此同时,该集团也暂停了在中国的高级管理人员招聘。

 

针对消息传闻,Chanel中国相关负责人向多家国内媒体透露,公司内部并无收到相关信息。该负责人表示,与上市公司不同,Chanel一直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今年以来,零售渠道裁员的消息也在不断传出。例如,1月,曾位列印尼本土最大电商之一的Bukalapak被传将关闭电商实体业务,并决定进行一定规模的裁员。近日,美国科尔百货(Kohl's Corp)宣布将裁员约10%,涉及近400个职位。


裁员背后:业绩下滑仍是主要原因

 

通常来说,裁减人员是为了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纵观这些企业,业绩不佳成为裁员的主要原因。

 

2月4日,雅诗兰黛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集团净销售额下滑6%至40.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34亿元),净利润亏损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5.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2亿元)。


 

去年11月,资生堂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报告期内销售额为72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持平;核心营业利润为27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同比下滑26%;营业利润为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下跌92%。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遇冷”仍是美妆巨头们共同面临的难题。正如雅诗兰黛集团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在评论这一业绩时提到的:“中国消费者消费情绪低迷,给高端美容行业和集团的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我们在市场中的敏捷性也有所下降,在渠道、媒介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趋势。”

 

资生堂集团在财报中也如是写道:“受旅游零售、中国市场、美洲市场核心营业利润疲软拖累,其他核心品牌出现负增长。”报告期内,资生堂集团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73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同比下降2.4%;核心营业利润增长32.3%。

 

组织架构、业务调整加速

 

应对增长焦虑,巨头们也在不断向内求变,自我优化加速中。

 

以资生堂为例,去年9月,资生堂集团发布新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计划,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此次组织“大换血”涉及17名任职人员,其中有6位的职位发生变动。值得一提的是,新任资生堂CEO的藤原宪太郎曾任集团中国区“一把手”,2015-2022年的7年时间里,他带领中国区业绩一路狂奔,2022年中国区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4.2%,成为该集团第一大市场。

 

 

业务层面,资生堂一直在出售非核心美容品牌,继续通过对高附加值价值类别的主动投资来最大化企业价值。如去年6月,资生堂集出售其拥有的个人护理公司FineToday Holdings Co., Ltd.(简称:Fine Today)的全部股权,正式完全剥离包括水之密语(AQUAIR)、可悠然(KUYURA)、惠润(SUPER MILD)、珊珂(SENKA)、芬浓(fino)、丝蓓绮(TSUBAKI)、吾诺(UNO)、玛馨妮(MA CHERIE)等十大个护品牌。

 

与此同时,集团也陆续收购了一些品牌,例如英国益生元护肤品牌Gallinee、美国皮肤科学护肤品牌Dr. Dennis Gross Skincare,并拿下了意大利奢牌Max Mara香水授权。

 

资生堂中国也曾表示,公司将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以夯实业务基础,相应地,资生堂中国内部也正打造更整合、更敏捷的组织架构。例如,在去年8月,资生堂中国便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其中包括成立全资子公司资生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将原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线下业务及员工转移至新公司。

 

雅诗兰黛同样在通过收购与出售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去年6月,雅诗兰黛集团宣布,完成对The Ordinary母公司DECIEM Beauty Group Inc.的收购。雅诗兰黛在声明中表示,收购该公司有助于集团战略性地扩大护肤产品组合,获得更多增长机会。据悉,The Ordinary销售额规模在5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


 

日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雅诗兰黛正在与咨询公司Evercore Inc.合作评估旗下美容品牌组合,组合包括Smashbox、Tom Ford和Aveda等品牌,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品牌的出售。

 

人事变动上,除了刚刚迎来新CEO外,雅诗兰黛也宣布美国高端美妆集团Estée Lauder Companies Inc.(雅诗兰黛公司)宣布Michael Bowes晋升执行副总裁、首席人力官(Chief People Officer),接替即将退休的Michael O’Hare,自4月1日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AI对企业的影响还在加剧,许多工作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据TechCrunch和追踪裁员情况的网站layoffs.fyi称,2024年,542家科技公司共解雇了约151484名员工。尽管企业裁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削减成本的举措却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随着DeepSeek等具有强劲创作能力的AI诞生,人工智能将深入影响美妆行业的发展,这可能造成工作岗位的削减。

 

当下,全球经济大周期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国际美妆企业变革的催化剂,促使它们改变战略布局,调整组织架构。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浪淘沙后,美妆行业新一轮竞争序幕即将拉开。



撰文丨 李茹慧
编辑丨 木 兰

设计丨 李晨光



化妆品财经在线
在这里,交互全球美妆新商业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