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立春节气养生

百科   2025-02-03 06:16   福建  

今日2月3日,立春



节气解说


立春为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寓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大约在每年2月3~5日,太阳位于黄经315°时。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开始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水面上还有残存的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似的漂浮在水面上。


从古至今,在民间人们都十分重视立春这个节气,会在这一天吃春饼和春卷,称为“咬春”。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仅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表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我国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历代封建统治者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饮食保健


告别了适宜进补的严冬,到了立春,饮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清淡护脾胃

春季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脏,所以从立春开始,肝气开始生发,很容易出现肝气旺的情况,而旺盛的肝气和肝火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饮食上,在注重养肝的同时也要护脾胃,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汤、粥,食材上,山药、南瓜、莲子、粳米等可以适当吃一些。

饮食讲究甘润

刚进入春天,空气还有点干燥。这时候应该吃一些甘润的食物,改善干燥、寒冷的感觉。中医中说的甘味,不是指味道甜的食物,而是那些有滋养作用、口感上偏向于甜的食物,比如大枣、山药、甘薯、桂圆、栗子等。用它们熬粥、炖汤或做菜吃,对滋养脾胃、养阴润燥都有不错的效果。


养护阳气

我们都知道,春季要养阳气,所以春天可以吃一些豆芽、香菜等有助于阳气生发的食物。


起居保健:适当春捂防疾病

“三月的天,孩子的脸”,虽然立春之时天气已转暖,白天温度也已回升,但是夜间的温度依然很低,昼夜温差大,气温不稳定。


中医认为冬季属于冬藏,经历一个冬天,人体阳气虚衰,正气不足,且各种致病微生物也随着春季的到来而渐渐活跃起来,正是流感发生的高峰期。同时西医也认为春寒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春季衣物的选择尤其要上心,应秉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原则,不要急着脱去棉衣,穿着一些保暖舒适、透气良好,便于增减的衣物,注意背部、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穿衣应按照上薄下厚的原则,避免寒气从人体下部侵袭,引发疾病。


早春不宜过早穿单鞋

刚刚入了春,不少人就急忙脱掉冬鞋,换上了单鞋,在年轻人中流行不穿袜子,所以在大街上,很常见的穿法是上面棉衣,下面光脚穿单鞋。这种穿法也许很流行,但从健康角度讲,真的不可取。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寒凉邪气最容易从脚底进入人体,而且,脚和小腿部位有多条经脉穿行,受凉后容易引起内脏疾病。所以,早春时节,记住脚下保暖,不要着急脱掉厚鞋子和袜子。


顺应节气,晚睡早起

春季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的规律起居。应当适当的晚睡早起。当然晚睡也不宜超过11点,以免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


春季是主生发的季节,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因此立春到来时,大家应该从冬季低迷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不要再窝在家里睡懒觉,趁着春光明媚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帮助阳气生发。


心情愉悦莫动怒

春季万物生发,阳气极容易生发太过,使人的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发怒则会使肝火愈旺,肝火旺又使人更加暴躁易怒,如此反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在春季要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多接触积极向上的事物,避免过于暴躁,同时也要避免抑制太过,使人过于压抑,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肝气郁滞不畅。


运动保健

结伴春游心情好

春季出游,也称为踏青,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俗活动。立春之时,冰雪渐渐消融,春光和煦,微风拂面,万木吐新,芳草茵茵,没有夏季的酷热难耐,也没有秋季的干燥烦热,更没有冬季的寒冷刺骨,泛舟游湖,漫步竹林,处处都是一派清新柔和的景色。置身于此景,人们心情开朗平和,精神振奋,有助于生发阳气,疏肝解郁,促进气血的运行,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锻炼心肺功能,强健筋骨,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日常养生保健

练练太极拳


太极拳可以积极调节大脑功能,调畅全身之气,正好顺应春季,引导阳气的生发以及正常运行,对于失眠、神经衰弱、骨关节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

简单易行的“干梳头”

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更多素食及养生内容,请关注“素养圈”

自在罗汉
分享素食、养生、佛教资讯、佛歌、佛教影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