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的时节。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意思是或许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家里的母鸡开始孵小鸡了。
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飞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之意。冰天雪地的大寒时节,鹰隼之类的掠食者一旦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中央,厚而实。
体虚的人以及年老体弱的人,稍不留意就可能旧病复发或添增新病,需注意防这五处寒冷。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戴围巾穿立领,给脖子保暖,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可以喝热粥散寒。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建议大家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大寒饮食依旧以温食为主,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平日可多食用一些枣、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圆、木耳、银耳等。
推荐茶饮-陈皮普洱姜母茶
食材:普洱茶3克,陈皮1瓣,姜母1块。
做法:把所有食材放到茶壶内,加温开水浸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姜母茶不仅能预防感冒、温经养血,还有美肤的作用。搭配陈皮,有助于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非常适合口淡、流清涎、胃寒、手足不温、怕冷、易感冒的人士饮用。
① 睡宜早 动宜慢
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② 情志顺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暖”。在大寒时节,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暖身体。
1. 太溪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
功效: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2. 关元穴
位置:位于肚脐下3寸的地方,在腹中线上。
功效:按揉关元穴可补益阳气,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等有效。
更多素食及养生内容,请关注“素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