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佛,要做到“日常三要”

百科   2025-02-03 06:16   福建  

 在家学佛,
 要做到“日常三要”

一、保持日常的功课

不管早晚,日常的功课,诵 经礼佛,都要保持。工作再忙,也要心中有佛。

你再忙再忙也要念百声佛,到了你不忙了、退休了,就要多行持功课。根据印光大师开示,可以保持十念,一口气,一呼一吸算一次,一次就是十声佛号,到十次就是百声。

除了平时的早晚课,大乘经典每一部都是佛说的,都可以读。

二、佛化家庭
太虚大师在世时,在汉口建立正信会,同时极力主张建设佛化家庭。
你学佛,也要感化家庭的人都学佛,不管是父母、丈夫、儿女,还是其他的亲戚,都要感化他们学佛。当然,感化人学佛是有技巧的,不然很容易让人断了善根的。
佛化家庭能够多多地出现,佛法才能弘扬,家庭就幸福,社会就稳定,国家就繁荣,发展开来,世界就和平。
家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过去儒家讲,齐家才能治国,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长幼有序,这个优良传统要保持下来。
这套传统文化虽是儒家讲的,也包括佛说的做人的根本道理。能够这样实行,就了不起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佛化家庭!
三、护法与慈善
作为居士,一是做好护法,护持三宝;二是尽力去做慈善。
护持三宝就是指在修建庙、修建塔、塑佛像等方面出钱出力,另外根据宗教政策,维护寺庙的合法权利。
对于寺庙的兴起修建,地方居士出钱出力,表现很好。这样就使佛法能够弘扬,功德很大。
护持三宝就是护持人天的眼目,护持众生的法身慧命,意义很大!
慈善就是实际行动,不管寺庙还是居士,大家都要群策群力,团结起来搞有关社会的慈善福利工作,解决人们的苦难。
《心经》讲“度一切苦厄”,这就是度一切苦厄的具体表现。
做慈善就可以显示佛教的菩萨精神、大乘精神,也可以使一般群众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消极、迷信以及其他种种讥谤,实际来讲,这也是一种弘法行动。

自在罗汉
分享素食、养生、佛教资讯、佛歌、佛教影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