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七星·行动有我】柏杨林街道:搭建“四桥”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时事   2024-11-08 18:08   贵州  

近年来,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办实事优服务,搭建“干群连心桥”。以“党群服务毕须办·社区好管家”为抓手,推选党性强、学历高、群众基础好、协调能力强的社区“三委”干部及城市社区工作者,组建“红色管家”队伍,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建立“干部大走访·服务暖民心”工作机制,通过访民情、办实事,进一步加强干群联系和沟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累计走访1.8万余人次,收集解决问题3600余件,开展各类服务1.5万余次。采用党组织兴办实业和招租引商相结合的方式,兴办金融网点3个,通讯、水电、燃气等公共商业服务点6个、平价超市2个、农贸市场2个、长者食堂1个,利用辖区商业门面、产业孵化示范街区项目招租方式,引入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百货、美容美发、快递物流、餐饮、五金家电等生活服务,不断满足搬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建机制强治理,搭建“社区平安桥”。将148个楼栋划分为16个网格,设置专职网格员16名、联户长304名,通过网格员和联户长走访排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问题,实施研判预警,启动网格联动响应,将各类风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开发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安装视频监控、人像车辆识别等智能设备1015个,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辖区道路、公共场所,实现数据收集、融合、共享、预警等智能化监管,全面形成立体化防控体系。探索推进“五议一评说”工作机制,打通家庭主体责任“十二环节”,提升“家长”履行家庭主体责任能力,进一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家庭主体责任”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实质作用,推动解决辖区特殊“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提升社区治理质效。目前,社区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1.5万余人次,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680余个。

育文明树新风,搭建“精神文明桥”。建设社区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文明实践站、图书室等活动阵地共30个,充分利用文化娱乐广场、文化振兴大舞台、“柏杨林之声”广播站等载体,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文化演出、课堂教学、音视频传播、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移风易俗宣传、民族文化传承等活动50余场次,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社区群众自我管理。指导600余名群众组建红歌队、山歌队、广场舞队、苗族芦笙队等文艺队伍7支,以优秀民俗、民族文化为基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50余场,让搬迁群众在乐中学、乐中知、乐中悟,增强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的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兴产业促就业,搭建“增收致富桥”。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办社区集体经济实体“四统”机制,成立贵州毕节恩泽梦圆商贸有限公司,统筹辖区内资源抱团发展,协调推动社区创办经济实体,指导5个社区成立分公司,分别负责商业、物业、劳务板块,发展“和美惠民超市”“励志家政”“红遍网篷篷饭”等8个经营实体,推动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街道大数据系统为基础开发多行业领域就业服务数据平台,收集整合省内外招工信息,分别建立省外、省内区外、区内岗位等三大岗位库,并通过组织招聘会、楼栋微信群、社区干部入户宣传、“毕节扫码找工作”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推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开发“10+N”公益岗位872个,开展现场招聘会12场,就业培训8600人次,入户宣传700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册2100余本,发现解决群众就业问题165余个,辖区劳动力已就业11766人,自主创业276人,就业创业成为群众增收主渠道。

来源:柏杨林街道

终审:黄常坤   

二审:吴树斌

初审:雷   越  

编辑:宋武全、刘   倩

七星微党建
传播党的好声音,传递青春正能量,唱响伟大复兴主旋律,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党的工作,展现党的形象,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