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渠道“选”,建好储备“蓄水池”
七星关区村级后备干部参与群众会
制定出台《七星关区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在外经商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村致富能手、优秀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等六类重点人群,以村为单位建立重点人选库。各村(社区)对人选库年龄、学历、党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比对,物色意向人选,并召开支委、村委、监委三委干部会议集体研究意向人选。乡(镇、街道)组织乡镇纪委、司法、民政、综治等部门对人选进行资格初审,区委组织部组织纪检、政法、公检法等部门进行联审,对符合条件的人选,由乡镇进行跟踪培养。截至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795名,其中中共党员1083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99人,平均年龄32岁。
精准施策“育”,提升干事“真本领”
结合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组织乡镇推荐35岁左右、学历层次较高、培养潜力大、现实表现好的村级后备力量进行示范培训,围绕政策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法律法规、村务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地作用,综合运用业务骨干讲解业务、先进支书传授经验、实训基地现场观摩等教学方法,使村级后备力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建立后备力量结对帮带机制,明确包联乡镇的县级领导、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后备力量结成帮带对子,定期开展谈心,传授工作经验,了解思想变化,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全区乡(镇、街道)利用道德讲堂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阵地对后备力量进行全覆盖培训。
严格日常“管”,明确行为“硬规矩”
七星关区村级后备干部帮助群众采收稻谷
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按照“分级建库、一人一档”标准,区委组织部、乡镇和村(社区)分级建立信息库,乡镇和村(社区)同步建立个人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统一管理,如实记录后备力量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培养使用等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作为使用退出的重要依据。坚持培育储备和使用、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推荐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力量按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特别优秀的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对存在挂名不出力、现实表现不佳、群众公认度不高等情形的村级后备力量,及时清退并跟进补充。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充实后备力量377人,更新完善档案1795份。
多措并举“用”,激发担当“源动力”
七星关区村级后备干部帮助群众采收水果
运用“一线”工作法,从实战实训出发,靠前锻炼后备力量、考验后备力量、识别后备力量。依照自愿原则,引导后备人选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或村(居)委会会议,每月固定3—5天参与村组事务管理、公益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注重将后备干部安排到乡镇文化宣传员、警务助理等临聘岗位,承接区级管理单位工作任务,配合参与村级日常事务。将发展潜力大、责任心强、群众反映好、培养成熟的后备人选安排到主任助理岗位上,全职参与乡村治理、服务群众、调处纠纷等日常工作,帮助熟悉工作环境,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掌握惠民利民政策。将有经营管理才能的村级后备干部吸纳为村党组织领办经济实体管理人员,在参与产业发展中增长谋项目、抓项目的能力。截至目前,1222名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将551名优秀人员纳入村“两委”班子。
来源:毕节党建云
终审:黄常坤
二审:吴树斌
初审:雷 越
编辑:宋武全、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