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对于居住着汉、彝、苗、白等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达36%的千溪乡,受传统民族习俗、文化程度、家族聚居、宗教信仰等差异影响,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千溪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基层社会治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优势,打造“千里同枫”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全网通”成为服务群众的“全科医生”
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民生幸福。
前不久,家住千溪乡千朗沟村的村民杨光林与亲戚发生纠纷,并有了聚集性行为。该村网格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到千溪乡综治中心。该乡综治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平安办、司法、派出所等部门赶赴现场,将事态进行了控制,并通过后期跟踪回访,成功化解了矛盾。
“村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我们的支部、网格或拨打乡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工作热线反映其问题,进行‘挂号’问诊,之后各部门根据相关情况,呈阶梯式开出‘药方’,解决问题。”千溪乡党委副书记(挂职)冉涛说,为促进网格示范创建,千溪乡打破传统网格划分,按“多网合一”工作思路,以政法网格为载体,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体系,打造“信息化+网格化”的治理模式,将以往耗时费力的“平面巡查”转变为智能预警。推行“村工作组+部门网格人员”方法,以村民小组、村寨分布、少数民族聚居习惯等设置网格43个,纳入网格、联户管理工作人员317人,纵向实现乡、村居两级网格贯通,横向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有效汇聚村摸排上报和网格、联户完善的人口、房屋、场所等基础数据资源,数据资源与日常应用关联,实现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协调联动,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多维资源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建设“下乡” 村里有了“最强大脑”
“家里有两个80多岁的老人,我们年轻的都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出个门又担心出事。现在安装了数字监控,并接到了村委会,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千溪乡兴荣村的葛传超说。
“有了这双‘电子眼’,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并提供帮助。”在兴荣村网格管理办公室,村支书商友谊指着电子大屏介绍,该数字化平台于今年初启动,兴荣村借助数字化智慧平台,依托分布全村公共区域的智能监控系统,平台实现了多屏查看、监控视频直播与回看、智能喇叭等功能,不仅满足了村民看家护院、照顾老幼的需求,筑起了治安防控网,还让村级基层社会治理更智慧、更全面、更安全,大大提高了村级社会治安的预防处置和事务办理效率。
除此以外,在千溪乡网格管理中心,占据整面墙的电子大屏网格地图动态展示辖区内的人、事、地、网格等各类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多个监控探头实现远程巡逻、环境监测、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交通管控等信息清晰呈现。
“我们将数字化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建立千溪乡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接入智慧平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一体化统筹协调、实时监控、分析研判、应急指挥、远程调度功能,并依托其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社会治理、综治中心运行等统筹调度和指导督促,形成‘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智治体系。”冉涛说,今后他们将用“数字+”为全乡平安建设、农业生产、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乡村振兴。
建强基层“阵地堡垒” 着力提升群众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千溪乡整合资源、盘活闲置资产精心打造出“枫桥式”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以“一站式”建设为导向,打造120余平方米的群众服务大厅,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评理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的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在运作机制上,千溪乡综治中心采用“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一体化运作,统一调度、集中指挥、定期研判等方式,实现资源融合、信息共享、力量联动、同频共振、矛盾联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切实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社会治理“晴雨表”、守护平安“主阵地”。
今年以来,千溪乡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各窗口、业务科室办理业务140余件,办结率近97.8%。12345热线421起,办结率100%,满意度98%,切实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化解在萌芽,真正做到“人在格中去,事在网中办”。
“‘千里同枫’品牌寓意深远,既蕴含着对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又体现了千溪乡将内部矛盾统一协调、运用多元共治模式解决问题的决心。”冉涛说,下一步,千溪乡将以区委提出的“五风行动”为抓手,致力于“枫桥经验”本地化,构建更加和谐、美丽、富裕的新时代乡镇。
来源:掌上七星关
终审:黄常坤
二审:吴树斌
初审:雷 越
编辑:宋武全、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