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印度援华医疗队:二战时中印曾携手创下怎样的壮举?(上)

学术   2025-01-04 00:04   北京  

本文共6334

阅读预计16分钟


作者 | 梵华居士

本期编辑 | 郭好嘉

本期审核 | 范家菀




(1938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接见印度援华医疗队)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在中国和印度过去一百年的历史中,既有患难与共、相互支持走向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可歌可泣的时代,也有因中印边界问题而造成的至暗时期,更有继往开来、携手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奋斗历程。无论是在何时,印度援华医疗队(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Medical Mission To China)的光辉形象犹如黑夜中的灯塔,始终为中印这两艘巨轮指示着正确的航向;犹如伟大的脊梁,筚路蓝缕肩负起中印友好发展的历史重任;犹如一座中印友好的丰碑,团结并鼓舞着中国和印度两国正直善良的人们,传承和发展中印两国的千年友谊,为了东方文明的复兴而前赴后继。

一、源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中国和印度两个古老的文明都在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着。也许是相似的历史和相近的境遇,中印两国人民同仇敌忾,彼此互相支持着对方正义的事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扩大了侵华战争。对此,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于1937年9月14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和国际国联的不作为,并建议将9月26日第一次定为“中国日”,以声援中国人民。9月底,尼赫鲁又发动印度人民抵制日货。在收到爱因斯坦等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建议下,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开始筹集医药等资源,以支援中国人民。

此时,距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会师陕北还不到一年时间。虽然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中,形成了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有利局面。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严重缺乏物资,处境十分艰难。在宋庆龄担任主席的“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1927年2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成员包括高尔基、宋庆龄、尼赫鲁、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的协助下,1937年11月26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艾格尼斯·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的建议下向印度国大党发出了求援信,请求在道义和医疗等物资方面的援助。

 “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而战,也不仅是为亚洲人民而战,而是在为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而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觉得有理由向作为印度人民伟大领袖之一的你寻求帮助。……我们的斗争,也就是你们的斗争。”——节选自朱德给尼赫鲁的信。

12月24日,尼赫鲁收到朱德来信的当天,就号召印度全国将1938年1月9日作为“声援中国日”,并开始为中国筹集款项,征集药品及其他物资。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参见:中国人民的真心朋友——泰戈尔在尼赫鲁的呼吁下,带头向中国救济基金捐款。尼赫鲁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感谢,在尼赫鲁给泰戈尔的信中写到:您在支援中国方面起到的带头作用对我们来说是无比珍贵的。也许您已经知道,尽管我们的友好表示和具体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已经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2月,印度国大党第51次大会上通过了尼赫鲁提出向中国派遣医疗队的决议,印度援华医疗队这一伟大的壮举终于拉开了序幕。

二、准备


尼赫鲁对印度援华医疗队特别重视,推荐其妻子的弟弟爱德(Dr. M.M. Atal)医生为五人医疗队的队长。爱德医生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的会员,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国际主义和平战士,曾前往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红十字组的工作。 爱德华也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尼赫鲁的这个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1938年5月27日,时任印度国大党主席鲍斯(参见:同法西斯合作的印度独立民族英雄——钱德拉·鲍斯)先生发布公告,向社会征集医疗队剩余四名前往中国的医生志愿者,前往中国服务一年时间。虽然前往中国的志愿行动除了膳食费用和零用津贴外并无工资,但是国大党的这一公开征集依然吸引了700多名热血印度医生的踊跃报名。

在最初的确定的名单中,爱德大夫、卓克大夫、慕克吉大夫、考皮尔大夫、拉南·森大夫(Dr. Ranen Sen)被选定为援华医疗队的成员。然而,由于考皮尔大夫和拉南·森大夫为印度共产党党员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共产党的打压和刁难使得他们未能获得护照。因此,在出发前的一个星期,科特尼斯大夫和巴苏大夫临时紧急替补,加入援华医疗队。其中,巴苏医生其实也是印度共产党党员,但是由于身份没有暴露,因此,顺利通过英国殖民当局的审查。

(1938年,援华医疗队在重庆合影,左起,卓克华、木克华、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1938年12月7日,在中国重庆,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先生为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五名成员根据英语和汉语分别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并在此后报刊的误传中,演变为今天大家称呼的版本,下文也以当今称呼为准: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三、启程


万事俱备,138年8月30日,印度国大党领导之一奈都夫人(Madame Sarojini Naidu)在孟买为印度援华医疗队主持了各界欢送集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奈都夫人为印度著名的诗人和印度独立运动的自由斗士,她的哥哥就是当时“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的秘书长维连德拉纳什·查托帕迪亚雅(Virendranath Chattopadhyaya),而“反帝大同盟”此时的主席为宋庆龄。查托帕迪亚雅和史沫特莱又曾有过一段同居的亲密关系,与尼赫鲁也交往很深。这都是“印度援华医疗队”设想的来源和促成的背景人脉关系。

(国大党领导人奈都夫人在孟买为援华医疗队送行)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诗人泰戈尔给印度援华医疗队发来电报:欣悉印度国大党已经以医疗队的方式在中国继续的时刻向她提供帮助。印度正从事的这种医治工作,即使在人类流血的记忆在我们头脑中消失很久之后,仍将继续把东方民族兄弟般的团结在一起。

印度国大党主席鲍斯在医疗队启程之前发表声明:印度国大党组织的医疗队启程前往中国是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很自然的想起了久远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把印度和别的国家连结在一起。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我们两国都热爱和平,在文化和哲学思想上有着亲缘关系。跟古代的印度传教者一样,医疗队的大夫们将作为服务、友谊和爱的使者前往中国。我们深知,在中国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我们所能给予的礼物是十分菲薄的。但在这份薄礼后面,是印度人民的精神。我相信,我即将给医疗队发去的电报说出了全国同胞的内心感情。今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专制主义和精神邪恶势力的堡垒,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因此,让我们向前往中国的非官方大使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愿他们一路平安,祈祷他们成功的完成这一崇高的使命。

1938年9月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带着印度国大党筹集的54箱药品,便携式X光透视机一台,防弹救护车及卡车各一辆,在孟买登上了英国邮轮“拉吉普塔纳”号海轮踏上前往中国的旅程。

四、航行


1938年9月1日,载着印度援华医疗队的英国邮轮“拉吉普塔纳”号缓缓驶出了孟买港。欢送人群中响起的中国人的合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久久回荡在援华医疗队成员的耳边。

9月4日,邮轮在斯里兰卡科隆坡短暂停留,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到当地华侨和印侨的热烈欢迎。

9月9日,邮轮抵达新加坡,医疗队也受到当地华侨和印侨的热烈欢迎。此时,当医疗队再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旋律,他们已经不再陌生。

9月13日,邮轮航行在中国南海,远处海面出现了一支日本的航母编队,包括几艘航空母舰,一些战列舰和驱逐舰。让医疗队的成员首次感受到了战争气息的迫近。

9月14日,邮轮在台风中抵达了香港。尽管天气恶劣,但是医疗队依然受到了当地中国人和印度人的热烈欢迎,其中不乏部长和其他重要官员。

在从印度到中国的航行期间,柯棣华一直在向同船从英国返回中国的桥梁工程师王先生学习中文,巴苏华则在阅读爱德华从英国购买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他们都在认真的为在中国即将展开的工作而准备着。异常巧合的是,9月16日,援华医疗队在香港的餐厅竟意外的遇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在延安为毛主席拍摄的标准像,斯诺在延安的照片)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五、广州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从香港乘坐“佛山号”蒸汽渡轮抵达了广州宋庆龄女士和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后成为少数几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之一,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005年病逝后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亲自登船迎接医疗队。

此时的广州,也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危险中。南京已经于1937年12月13日被日军占领,广州此时已经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印度援华医疗队看到倒塌的房屋和医院里受伤的群众,无不对日本侵略者愤慨万分。

(印度援华医疗队在广州瞻仰中山纪念堂)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9月18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全体成员参拜了黄花岗72烈士墓,孙中山纪念堂,并观看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广州群众大游行,而他们熟悉的宋庆龄女士则走在最前面。

(印度援华医疗队观看纪念九一八广州大游行)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9月21日,在广州市长举行的招待宴会上。巴苏华正好坐在宋庆龄的身边,期间,巴苏华悄悄的向宋庆龄表示,希望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前线工作,宋庆龄非常高兴的表达了赞许,并低声告诉巴苏华,他们将会在长沙或者武汉见到史沫特莱,而她将会安排援华医疗队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在武汉见面。

9月23日,印度援华医疗队从广州出发前往长沙。(10月21日,日军占领了广州。)

六、长沙


9月25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了长沙,在此遇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会会长林可胜先生。林可胜的父亲是厦门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林文庆,他本身也是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后来又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林可胜先生曾参加印度远征军在法国参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可胜临危受命,于1937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干事兼总会救护总队长,1937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遂于在武汉成立,1938年5月,台儿庄会战后,武汉吃紧,红会救护总队不得不撤退到长沙,1938年11月6日又向西迁至300公里以外的祁阳,而印度援华医疗队正巧在此时和林可胜相遇,在此及以后,都得到了林可胜重要的帮助。当爱德华和巴苏华向林可胜表达了想去八路军的前线工作的意向之时,林可胜并没有表态,但是当印度援华医疗队9月28日从长沙出发的时候,林可胜告诉医疗队,他已经给在武汉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发去了电报,她会在武汉帮助他们。

(与印度援华医疗队有缘的爱泼斯坦(左)、史沫特莱(中),林可胜(右))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让我比较惊讶的是,印度援华医疗队在长沙居然遇见了了从我家乡,江苏淮安,出发的“新安旅行团”的小朋友们。援华医疗队对这些9~15岁的小朋友,行走了1100公里,宣传抗日救亡的壮举感到不可思议。原本是新安旅行团采访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活动,变成了印度援华医疗队采访新安旅行团的活动。

(1937年12月,新安旅行团在陇东平凉)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七、武汉


9月29日至30日,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分乘几辆卡车分别抵达汉口。30日晚,八路军驻武汉代表处在四川饭店为医疗队举办了欢迎晚宴,叶剑英、凯丰、董必武、王炳南等同志参加了晚宴。晚宴在世界各国语言的歌曲的接力演唱中达到了高潮。

10月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访问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与叶剑英、凯丰、李克农等同志合影,并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同用了难忘的官兵一致的“八分钱”工作午餐。在这里,印度援华医疗队再次听到了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让一向趋于保守、曾对共产主义比较反感的卓克华也深受感染,紧紧的抱住一名15岁的八路军小战士激动不已。

(1938年10月1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合影。叶剑英(后排中)、李克农(后左二)、凯丰(后右一)。前排左起木克华、柯棣华、爱德华、卓克华、巴苏华) 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

10月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终于见到了他们神往已久的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对医疗队表示了欢迎,并很高兴知晓医疗队希望到八路军战斗的北方地区工作的意愿,但是周恩来建议,为了统一战线的需要,希望医疗队先在国民党地区工作一段时间。

(周恩来在武汉接见印度援华医疗队绘画)图源:“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

八、撤退


由于国民党的无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进攻,国民党军队在不断的后退,很快武汉也要保不住了。10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被迫转移,向宜昌撤退。(10月25日,武汉沦陷)

10月22日,医疗队收到了广州沦陷的消息,这让对广州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医疗队是个晴天霹雳,大家对国民党军队的软弱无力和士气消沉非常不满,相比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所见所闻,印度援华医疗队全体成员也更加坚定了前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地区进行工作的决心。甚至曾经最不情愿的卓克华大夫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认真读起了《红星照耀中国》,并对巴苏华说:“我也是一名共产主义者了!”

为了适应前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前线的工作,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全体成员接受了在武汉时史沫特莱的建议,不分年龄在宜昌开始了每日体能训练,目标为达到八路军在粮食不足和简便行装的条件下,在黑暗和山路情况下至少每日行军60华里

11月17日,援华医疗队登上了汽轮,继续向重庆撤退,21日,抵达重庆。泰戈尔国际大学中国院长暨中印文化协会的谭云山先生、佛教协会主席暨世界佛教大学创始人的太虚大师,以及蒋介石的代表等欢迎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到来。

重庆国民党政府给印度援华医疗队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待遇,安排了一个接一个的招待会,但是就是不安排医疗队去前线从事医疗救护工作,让援华医疗队感到来到重庆不是为了抗日救护工作,而变成了旅游,援华医疗队的作用也更像是宣传的花瓶。这都让医疗队的队员们闲的发慌,焦虑不安。每当医疗队向国民党官员提出去八路军的前线工作之时,得到的总是沉默、回避、以及闷闷不乐的态度。唯一的例外是在12月6日碰到国民党政府孔祥熙内阁卫生署署长颜福庆(1915年中华医学会创会会长)之时,得到了难得的肯定态度。颜福庆是国民党政府高层中唯一一个支持印度援华医疗队前往延安的人。

然而,前往延安工作的想法惹怒了国民党政府。12月29日,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在其办公室亲自对印度援华医疗队威逼利诱,医疗队队员依然不为所动。12月31日,在新年前夕宋美龄举办的慈善晚会上,医疗队不仅“被迫”购买门票,宋美龄对他们也是视而不见。这让领略过一身正气、忧国忧民的宋庆龄女士的医疗队成员,对眼前这位宋庆龄女士的妹妹、高贵的第一夫人,在国家危机存亡之时、人民水生火热之际,却依然惺惺作态的奢谈“新生活运动”,感到极大的反差。援华医疗队对这种战争期间中上层社会的奢靡行径和荒诞闹剧感到极度恶心。1月8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安排接见援华医疗队,居然见面不到5分钟何应钦就非常失礼的结束了会面。然而,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印度援华医疗队前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工作的决心。

终于,历经重重困难,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协助下,1939年1月22日,印度援华医疗队终于兴奋的坐进了从印度带来的救护车和卡车,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程。

本文整合自“中印梵华”微信公众号2020年5月10日和5月12日文章,原标题为梵华说印度(31):中印友好的丰碑——印度援华医疗队(上)》和梵华说印度(32):中印友好的丰碑——印度援华医疗队(中)

本期编辑:郭好嘉
本期审核: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24期 | 印国防参谋长:正推动整合印三军,具体这么做…

亲历 | 随水:独自进藏遛娃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上)
重磅 | 是去是留?这个曾留学中国的印学者,全面窥破中企的“印度困境”?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南亚研究通讯
从专业研究视角出发,紧扣时政热点,深度聚焦南亚相关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批判指正。联系ID:dwrsissi2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