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印关系终于逐渐回暖。但与此同时,印方的一系列新动作也在提醒我们,中印两国关系离恢复正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印外交部为何避谈这点共识?
在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边境对峙之后,中印两国在10月21日宣布,已就两国军队沿边境地区实控线巡逻达成协议,并在随后的喀山金砖国家峰会上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会晤。
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方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就中印边界问题和双边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建设性的沟通。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恢复对话是莫迪总理在喀山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特意提出的。这不仅表明中印两国关系正在逐步回到正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莫迪总理确实在采取措施以实现中印关系恢复正常、保持稳定的目标。
实际上,笔者在过去一年发表的多篇文章中曾提到过,至少从2023年11月笔者应邀访印时,印方就表露出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中印关系的意愿。而在2024年4月笔者所在的上研院访印代表团再次应邀访印与印方战略界高层会谈时,印方的这一意愿更加强烈。在代表团刚刚回到中国之后,莫迪总理就亲自通过美国《新闻周刊》释放重大信号,称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意义重大,印中应“抓紧解决两国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
在印度大选之后与美国大选之间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印度国内政治形势变化所反映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压力、美西方与印度之间关系的波动,以及对于特朗普当选可能会对国际局势及美印双边关系造成冲击的预期,印方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措施与中方缓和关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担任国家安全副顾问的前驻华大使唐勇胜被任命为外交秘书。
我们可以看到,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印关系显然已经度过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最低迷的一段时期,但两国关系离恢复正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印方心知肚明,而中方——不管是政府还是中资企业,也不能抱有太高期待。
在第23轮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之后,中方宣布,双方取得6点共识,其中包括“双方重申按照2005年两国特别代表就解决边界问题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继续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方案,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一进程。”但是在印度外交部发布的简报中,完全没有提到“2005年两国特别代表就解决边界问题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这表明,虽然多瓦尔在与中方会谈时认同这一点,但在印度国内仍然面临反对的声音。
2005年中印两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是由中方特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经过5轮谈判达成的,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1、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
2、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
3、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以及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识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维护边境地区双方定居人口应有的利益。
4、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应严格尊重和遵守实际控制线,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印度外交部为什么对这一点避而不谈呢?
可以说,在2005年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之后,印度任何一条都没有遵守。特别是2020年以来,边界问题成为印方向美西方示好、拉近美印关系的一个筹码,成为中印两国政治关系大局的所谓“前提条件”。
印度外交部所发布的关于两国特代第23轮会谈的简报表明,印度国内——至少是一部分人,可能仍然没有放弃将两国边界问题作为筹码的打算。印度国内有一部分人仍在积极鼓吹印度要大力加强边境地区军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做好对华冲突准备,以更好利用所谓的“战略机遇期”。
二、对印战略界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美好期望
中印两国一些善良的人士希望能够通过促进双边人文交流和经济互动来改变相互认知,重新建立互信,但这一过程可能会相当漫长,并且效果不佳。而且,人文交流绝不能简化为唱歌跳舞做健身,并且是单方面引进。中印两国已经交往了几千年,印度文化的精华,该吸收的中国古人早就拿来吸收了。
印度外交决策是“小圈子”决策,并不会因为民间关系的良性互动而改变那些战略界精英的思维定势和利用中美战略竞争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雄心。对于中印关系,印度的战略界精英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说法,并且仍在不断向国际社会散播他们的谬论。
前几天,笔者在孟加拉国达卡的一个国际会议上遇到一位印度著名的大学教授,此公以前曾经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在谈起2020年以来的中印关系时,他又向与会各国学者兜售所谓的“中印两国关系在2019年还非常融洽,不知道为什么2020年中国突然在边境地区增兵,并挑起加勒万冲突”的说辞,与我2024年4月在新德里听到的印度战略界高层的说法一模一样。
加勒万冲突现场,印军悍然越线挑衅。图源:“观察者网”客户端
于是,我跟他说起:
2014年和2015年,由于中印两国国家领导人互访,两国关系达到一个高点,特别是2015年莫迪总理访华,在中国掀起“莫迪旋风”,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但之后两国的互动使得双方互信程度逐渐降低。就在莫迪访华时,印方向中方列单子提出了一系列条件,企图利用当时美西方对华压力逼迫中方接受,时任印度外长斯瓦拉吉甚至提出所谓“一个中国、一个印度”的谬论。
到2016年,由于印度不断要求中国支持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供应国集团成员、马苏德-爱兹哈尔问题、两国贸易逆差问题等,使得中印关系持续下滑。2017年又发生印军越过已定边界侵入中国境内的洞朗事件。
虽然两国关系因为2018年的武汉非正式会晤而有所好转,但2019年又因为印度单方面改变印控克什米尔地位,并将中国的阿克赛钦划入所谓的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印方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增兵,并在靠近班公湖等地的中印边境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而受损,双方协商举办金奈非正式会晤时甚至差点不能达成一致。
而2020年年初,中国暴发新冠疫情时,印度国内一片欢腾,欢呼印度取代中国的时刻到来,甚至有印度前高官写诗赞颂在中国武汉暴发的新冠病毒(THE WUHAN VIRUS | A POEM,by Amb Kanwal Sibal),要向中国索赔。
2020年4月,印度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部(DPIIT)发布通知,要求所有邻国对印投资必须经过政府审批,变更现有外国投资的印度企业所有权也需要获得政府批准,以遏制所谓来自中国的“机会主义收购”。同月,印度外长苏杰生之子杜鲁瓦写文章警告:今年中印之间一定有大事发生。果然,当年6月就发生了加勒万流血冲突。
当这位印度著名大学教授听到我从中国角度对于中印关系恶化原因和过程的分析之后,他表现得非常吃惊,说从来不曾了解中国学者对中印关系恶化的看法竟然是这样的。他作为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印度最著名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竟然对中印关系近10年的发展如此无知,或者是故意装作无知,这应该就是如今印度战略界对中国的整体态度,而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探究其深层原因,是中印双方对当前国际秩序及其发展前景的认知、对未来国际秩序和地区秩序的认知等存在根本差异。
包括苏杰生在内的印度高层,一直在国际社会宣传和污蔑中国是对当前国际秩序最大的破坏性力量,是对地区和平和稳定最大的破坏性力量。虽然过去几年印度经济“去中国化”成效不佳,但印度要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供链地位的企图没有变化。印度希望实现所谓“多极亚洲、多极世界”,要在“印太”地区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制衡中国。
他们认为中国希望成为亚洲主导国家,但其实中国并不反对亚洲多极化,因为这是亚洲当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国反对的是落后过时的势力范围观念。东亚不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同样,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也不是印度的势力范围,中国有权利与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开展各方面合作,也有权利利用印度洋航道,并为中国商业船只的安全提供保护。
三、对2025年中印关系和南亚局势的一些预测
2024年印度之所以抓紧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朗普。
在美国的大数据公司中有大量的印度人存在,因此印方可能很早就预料到特朗普将赢得大选。虽然印度媒体一直宣扬莫迪总理与特朗普关系很好、对于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美印关系很有信心,但从莫迪政府近期举动来看,他们对于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美印关系还是非常担心的。印方的担忧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担心特朗普上台之后改变美国“印太”战略。“印太”战略虽然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但却是在拜登政府时期正式成型。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复活“美日澳印四国安全对话”(Quad)和建立Quad+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印太经济框架”的积极推动者。印度希望利用美国“印太”战略拉住美国、遏制中国,推动全球产供链向印度转移,这已经成为印度大国崛起战略的主要内容。拜登政府承诺向印度转让技术,印度担心特朗普上台之后将不会遵守承诺,甚至推翻一些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的政策。因此,最近苏杰生访美,希望拜登政府在下台前兑现其承诺。
二是特朗普要向印度增加关税的问题。现在莫迪政府打算以降低对美产品关税换取特朗普不向印度商品增税。
三是印度移民问题。虽然在马斯克等人推动下,特朗普政府可能不会向技术移民发难,但最近十年来,移民美西方的印度人实在太多,并且可能是带有印度政府背景或者印度教团体背景的有组织移民。这一问题已引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共同关注。
图为特朗普和莫迪于2017年在白宫举行会谈时的场景。图源:“观察者网”客户端
对于中印关系来讲,毫无疑问,决定其最终发展方向的肯定是中印两国领导人。但从过去近十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印关系的发展来看,这一对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确切地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严重影响。印度高层一些人士将中美战略竞争看作印度崛起的战略机遇,并且认为在这场竞争中,美国将最终取得胜利,或者希望美国最终战胜中国。
但从最近一些技术的发展来看,印度的希望可能会落空。2024年12月26日,成都上空那一片“银杏叶”可能预示着中美军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可能会认真考虑如何与中国和平共处,甚至建立某种“G2”机制。这是印度人最为担心的事情。但要改变印度人的心态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明年印度将主办Quad峰会,估计印度将采取措施加强Quad作为“印太”地区遏制中国主要机制的功能。
2025年,印度仍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维护其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优势地位。其中,所谓应对中国的竞争,遏制其周边国家的亲华倾向,是其政策目标之一。而其他南亚国家会试图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或者两头甚至多头通吃。
2024年,马尔代夫穆伊祖总统上台、孟加拉国政局变动、斯里兰卡迪萨纳亚克当选总统,以及尼泊尔政府变换,都对印度的南亚政策造成了冲击,一些国家掀起“印度退出”运动。尤其是孟加拉国哈西娜政权的倒台,对印度的南亚政策打击最大——印度政府竟然是在哈西娜流亡前一天才从美国得到消息,这让在孟加拉国要害部门存在大量军情人员的印度感到震惊不已。虽然哈西娜的倒台暴露了美印之间的深层战略矛盾,但目前看来,印度仍然希望与美西方合作在南亚共同遏制中国的影响。
在南亚和印度洋的问题上,印度企图能够控制周边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服务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对于除巴基斯坦之外的南亚国家,印度不仅通过各种人脉联系或情报部门影响其周边国内政局,甚至推动政权更迭,而且企图通过增加对这些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和电信等区域互联互通的投资建立所谓共同的经济利益。但问题是,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效率低下,印度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而是为了不让中国等其他国家建设这些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更快发展。
也就是说:一方面,印度希望实现自身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又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限制周边国家的发展。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的主要矛盾。
而对于巴基斯坦,印度则会继续使用舆论战、信息战、认知战等多种手段在国际社会抹黑巴基斯坦,扰乱巴基斯坦国内人心;继续采取支持巴国内反叛势力和恐怖主义组织,或阿富汗境内一些恐怖主义组织,以代理人战争的方式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扰乱巴基斯坦社会秩序。印度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要学习以色列情报部门利用寻呼机袭击真主党领导层的做法,采取更多高技术暗杀手段来实现其目标。对于孟加拉国,印度可能也将采取类似手段。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25期 | 印空军高官:本土战机采购成本飙高,真是造不如买呐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