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
前进进!
7月5日晚,随着这熟悉而热血的旋律响彻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舞台,由上海歌剧院创排,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首度在北京震撼上演。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激情澎湃、精准细腻的指挥下,孙砾、李新宇、吴轶群、董正研、陈朝宾、宋倩等歌唱家们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倾情演绎,令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心潮澎湃。高亢的歌声、激昂的乐声振奋了京城,国歌精神穿越时空,联结起百年前的先辈与新时代的人们,也激励着当下每一个人为着新时代、新征程、新中国继续奋斗。
艺术家联袂呈现
精彩演绎百年前左翼人物群像
此番在剧中饰演田汉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孙砾的精湛演技与唱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角色快速的领悟力和诠释能力,也带动着戏中的其他角色,一同化身百年前的左翼文艺工作者们,将国歌诞生的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翙羽成灰烟,柟楠有余芬,真理未可灭,百年行再生!”一曲《凤凰的再生》,唱出了田汉的决心与希冀。
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新宇,对于聂耳这个人物的演绎可谓经验丰富。在他看来,“聂耳”的人物塑造要追求“形似”,更要“神似”。聂耳的青春、热情、朝气和才华,不仅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的缩影,更是少年中国的基石与未来的希望。咏叹调《上海,我热爱的地方》唱出了聂耳对上海的依恋、对祖国的不舍与对信仰的坚信与践行。而田汉与聂耳的两段二重唱《字字重千钧》《五月的风》,皆在舞美精心设计的不同时空中展现彼此间的共情共鸣。前者通过台词与歌唱的交织,演绎《义勇军进行曲》从歌词到歌曲的灵感碰撞;后者则通过二人天各一方的精神对话,将戏剧、音乐及情绪皆推向最高潮。
此外,在剧中饰演电影明星王人美的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也凭借细腻的演唱与表演,将这位名噪一时的名演员从艺术情怀、艺术领悟到艺术实践的一步步成熟清晰展现。《演员的荣光》到《铁蹄下的歌女》两段咏叹调一刚一柔,在尽显演唱功力的同时,也很好地带动着观众的情绪。由上海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吴轶群饰演的夏衍、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董正研饰演的司徒慧敏及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陈朝宾饰演的许幸之,也将以笔为刀枪,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上海歌剧院歌唱家王潇希、肖昕怡、伍洲、陶阔等人饰演的司徒母亲、晓月、白山及特务头目,其演唱和表演都可圈可点,为演出增色不少。《特殊的接力》《声音是我的武器》《生长在北平城》《送我回家》《过大年》等唱段风格各异,将不同人物的特征描绘得生动鲜活,令观众们印象深刻。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在其四百余年的发展中,它先后传入了许多国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艺术特点。而今天,我们在用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为这颗来自海外的‘艺术明珠’铸魂。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人民风貌的同时,也在让其真正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生命力。”院长许忠感慨,“上海歌剧院坚持将中国歌剧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融合,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创歌剧作品。而这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作排演的《义勇军进行曲》充分挖掘红色题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富有‘海派’气质的舞台呈现红色记忆,激发当代年轻观众的共情与共鸣。这也正是中国歌剧的特别之处,注重精神力量的传递,让观众欣赏旋律和歌唱的同时,也感受到一脉相承的精气神。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将更多真善美的舞台艺术献给人民。”
原创民族歌剧讲述国歌创作故事
演绎“风云时代”下“风云人物”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左翼文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着至高的评价:“我们现在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率领的拿枪杆子的军队,一支是鲁总司令率领的拿笔杆子的军队。”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以笔为刀枪,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左翼电影也在这一背景下开辟了中国电影民族化、大众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了一大批电影文化新生力量。可以说电影发端于上海,发展于上海,进步于上海,革命于上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左翼电影《风云儿女》及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应运而生。从1935年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再到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着非比寻常的传奇经历,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发展,都赋予了这个作品特别的历史意义与精神内涵。
今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成功首演之后,又开启巡演、策划艺术党课。今年,该剧成功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24-2025年度重点扶持剧目,这也是继入选文旅部 2023-2025 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上海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之后收获的又一份肯定与信任。继承和发扬中国歌剧的优良传统,《义勇军进行曲》在大时代、大背景的渲染和着墨下,在歌剧的音乐叙事结构中,艺术化再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通过以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风云人物”,塑造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对社会与民众的重要引领和深远影响。
首演之后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谱写风云篇章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总共两幕六场,从创作之初至今,编剧游暐之已经前前后后修改了12稿之多。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编剧力求在凸显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的同时,塑造出有个性的鲜活人物、有冲击力的动人事件,同时又要不同于类似题材的创作思路。从内容上来看,上半场以写实为主,下半场则是写实和写意相互交融。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编剧在每场戏中都着重抓住了一或两个核心事件及核心人物,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最终《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具有必然的推动作用。比如一幕二场有左翼电影小组成立和聂耳入党两个核心事件,就是为了体现“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信仰引领的创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必然成果。一幕三场有蓝衣社捣毁左翼背景的艺华公司和司徒慧敏等人研发的“三友式”录音机试片发布两个事件,一是表现当年的左翼文化运动、左翼电影小组时刻处于白色恐怖围剿的艰险环境;二是表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研发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坚实的剧本基础也为音乐的创作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更有利于作曲家的音乐写作。作曲孟卫东在创作时,更强调“一戏一风格”,他在为这部歌剧的音乐定基调时便十分重视通过音乐的响弱、配器的“浓淡”结合来表现剧情的“紧张”与“松弛”对比。比如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下,重复的甚至可以说是“难听”的不和谐音更易将观众拉入紧张的气氛中,而“汤团过年”的众人演绎也是作曲家在与编剧沟通后,特意扩写的片段,为这部底色厚重的作品留下了温情的色彩。同时,剧中几位核心人物都有在特定戏剧场面的核心唱段,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和个性。《长城万里长》《风云儿女》《浦江送别》三首合唱选段同样与剧情紧密结合,既满足了旋律流畅、色彩丰富、可听性强的大众需求,在保证不同人物的个性、时代气质的同时,也兼顾了整体音乐气质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不断地演出与听取意见之后,此番登陆国大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众多独唱、重唱与过场音乐的衔接上都做了不少调整。为此,导演廖向红也多次往返于京沪两地为剧目的调整付出了巨大的心力。针对新的修改,她每晚都要细细整理,再仔细一条条讲解给演员听,给演员们做起示范时,矫健的身姿丝毫看不出年纪。她说,“这一次的《义勇军进行曲》做了不少调整,尤其是重新梳理了剧中人物行为语言的内在关联和逻辑性,这样不仅音乐更加流畅、剧情更加合理、人物更经得起推敲,也能使得观众的观演感受更加的丝滑、顺畅。而这次修改重排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演员们为了将风云时代的风云儿女演绎得栩栩如生,一连几天都泡在排练厅里,熟悉新的走位、新的台词,相信这批年轻又努力的演员们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舞美、服、化、道紧贴历史背景
呈现“风云变幻”时代风貌
演出现场,除了气势恢宏的音乐与阵容之外,舞美呈现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舞美设计丁丁抓住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的特征,引入“风云变幻”的概念,以幕布模拟“风云”,“黑云压城”时,是“风雨欲来”的时局变幻、压迫统治,拨云见日时,是信仰引领方向,万众一心、奋起反抗。结合剧中电影拍摄的故事,丁丁又将舞台变为一个巨大的片场,利用大量轨道转动舞台,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丝滑换景。此外,舞台的立体空间也被设计师充分利用,开场时前、中、后三区的位置划分层次分明,前区透明薄幕配合多媒体渲染烈火纷飞,中区两块幕布缓缓拉开,展现出舞台后区浸染在战火中的外白渡桥,大量的战士、民众反抗、倒下,层层递进,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而田汉与聂耳两次时空对话,不仅有左右不同置景的对比,更有地面与空中楼阁的对比,令人耳目一新。而多媒体的运用,用光影的艺术延展舞台,帮助观众更好地代入到剧情中。此外,多媒体设计胡天骥也说在舞台艺术中,多媒体与灯光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角色,需要大量的细节配合。在合成中,他与灯光设计任冬生便就光比的控制、素材的放置做了许多调整来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
在人物服装造型上,此番设计师徐家华特意从广州选料,精心制作。她将剧中服装归纳为三类:一类以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服饰潮流,结合田汉、聂耳等主要人物性格特征而设计;一类则是反映当时普通群众如买办、职员、小贩等类型化服装的设计;最后一类则是有着象征意义的群像服装,主要以泼墨的形式来展现“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件都通过手绘来表达,可谓件件有呼应,但件件都不同。
上海歌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该剧的总制作张庆新介绍,“优秀的舞美创作团队为我们这部歌剧打造了一个富于时代纵深的舞台空间,二十余次的场景切换变化为舞台的丰富变化、表演区的灵活调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同时也对台前幕后的各环节演职员提出了重大挑战。首次来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我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确保舞台安全的前提下,保证舞台上精彩流畅的演出。”
有着深厚红色基因传承的上海歌剧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视作使命与责任,创作多部原创力作,吹响时代的号角。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说,“作为国内外声誉斐然的专业国有文艺院团,上海歌剧院始终以推动中国歌剧发展为己任,传承红色经典、创排原创剧目、打造精品力作。此番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将这部红色主题作品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别具意义。天安门广场与国大就只有一公里之遥,每天都迎来数以万计的人在国歌声中观看升国旗仪式。这次我们在红色七月,来到祖国的心脏演绎国歌诞生的故事,希望我们的歌声、乐声也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到达观众们的内心。未来,我们还将更多地挖掘红色题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多优秀原创作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表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风云际会的上海,在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化运动推动下,伴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而响彻祖国大地。岁月峥嵘,不忘初心。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歌剧院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七一’期间来到国家大剧院,通过综合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非凡历程。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并引领全体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力量,奋力投身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针对此次巡演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经院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国家大剧院巡演临时党支部。巡演剧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已成为上海歌剧院发挥党建引领、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上海歌剧院此次赴京演出恰逢党的生日前后,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国家大剧院巡演临时党支部与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党支部,围绕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创排故事开展党建交流。活动中,双方党员代表们分享了自己的排演心得和合作感悟。剧组党员始终坚持边演边学,通过剧目首演至今的30余场演出,一次次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也一次次被左翼文化工作者这支文化战线的抗战救亡义勇军所感染,在理想信念、团队凝聚、艺术创新、表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升华,使得党建和业务更深度融合在一起,党组织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今晚,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还将继续上演,让我们一同在歌声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撰文、排版 | 沈雯雯
摄影 | 曹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