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中国卖家遭美国“依法勒索”,电商出海需要法律服务!

学术   2024-11-13 18:49   上海  

作者 | 刘子言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在这12万家主体中,仅去年在美国跨境电商市场中,遇到知识产权诉讼的主体就高达17783家[1],占比超过10%。

这与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大规模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模式有关,也被成为“附表A”诉讼。该类诉讼常由美国企业提起,专门针对在亚马逊、Temu、Shein等电商平台上经营的海外电商。

经智合研究院统计,美国企业提起的“附表A”案件数量从2016年105起增加到2023年的1331起,并且2024年延续增长趋势。同时,此类诉讼针对的主体约60%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

在跨境电商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主体被卷入“附表A”诉讼意味着什么,如何破局?

“依法勒索”

“附表A”诉讼往往是美国权利持有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其商标、专利或版权遭到侵犯时采取的法律行动,这些诉讼旨在制止侵权行为并追求经济赔偿。从这个视角来看,“附表A”诉讼可以被视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正当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数量庞大的被告,原告和他们的代理律师常常会在起诉书中使用“附表A”来列出所有被告。同时,“附表A”中的被告名单是独立于主要起诉书提交的,并且法官会封存这些名单。因此,在该类案件中通常一个案件将涵盖数百名被告,而法院往往基于原告的单方面陈述就接受这些指控,导致部分没有侵权的产品也有可能被盲目指控违法。

此外,原告通常会请求法院对被告涉嫌的侵权行为发出单方面的临时限制令(TRO)。这一禁令会导致商家的电商平台账户迅速被冻结,并且相关商品链接会被下架。


“附表A”诉讼流程


来源:Columbia Law Review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而由于时间紧迫、语言障碍和对美国法律体系的不熟悉,中国卖家在面对TRO时常处于不利地位。通常卖家会选择缴纳一笔和解金来宁事息人,而非积极应诉。对于没有选择和解或应诉的卖家,美国法院倾向于做出缺席判决。为了方便收款,法院可能会命令在线平台将任何冻结的现金交给版权所有者,以履行判决。

因此,这种诉讼模式逐渐演变成美国企业的一种“合法敲诈”策略,无论侵权指控是否属实,企业都能通过提起诉讼、冻结商家账户的方式,迫使商家就范,以求取回资金。

对于中国商家而言,选择和解往往伴随着支付高额的和解费用;若不和解,则面临账户资金全部被原告划走的风险。初步计算,即使在和解的情况下,卖家需要支付冻结账户余额的高达50%左右。


“附表A”原告企业主要代理律所和解方案

诉讼“产业链”

对原告企业来说,“附表A”诉讼显然是一个最大化其知识产权收益的策略。在这一制度下,原告可以通过一次诉讼行动针对100至300名被告,同时避免了为每个案件单独支付300至400美元的立案费用,并且还能够从众多被告那里获得和解金。

而且,“附表A”诉讼往往迅速启动,原告律师经常在提起诉讼的次日即请求法院颁布TRO禁令,以冻结卖方的在线平台账户,随后法院通常会在一周内作出反应,而平台为了规避法律责任也会快速冻结和下架卖方账户以及产品。

因此,从收益和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诉讼策略非常经济高效,但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2023年,法学教授埃里克·戈德曼(Eric Goldman)提出“附表A”诉讼实际上滥用了知识产权司法体系,使得原告能够以极少的事实证据轻易赢得诉讼。此外,“附表A”诉讼往往能够单方面或在很大程度上实施,导致法官根据权利人未受挑战的主张采取行动,剥夺了被告的合法抗辩权。除了这些问题,这类诉讼还存在着纠错能力有限、缺乏个性化裁决、错误合并案件、以及使用通用诉状等问题。[2]

然而,学术界的力量有限,无法阻止“附表A”诉讼日益增长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现象。


“附表A”近几年诉讼量趋势


来源:Bloomberg Law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附表A”诉讼中,中国被告的数量是最多的。

2023年,美国共记录了1331起与“附表A”诉讼有关的案件。[3]依据《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同年中国企业在美国面临的跨境电商相关新立案案件数量为803起。假设“附表A”诉讼是美国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提起诉讼的主要形式,那么中国企业大约占据了美国“附表A”诉讼案件总数的60%。

但显然,在“附表A”体系下,中国的应诉产业链没有美国的诉讼产业链那么“完善”。

知识产权困境

2023 年,中国企业在美涉及跨境电商新立案案件数量为803起,其中专利诉讼案件数量为158起,商标诉讼案件数量为675起,另外还有3起商业秘密案件。[4]

具体而言,在158起新立案的专利诉讼中,有128起案件是中国企业作为被告,涉及2076家中国企业。其中,62起跨境电商专利诉讼的被告中国企业委托律师事务所应诉,占比约48%

在675起新立案的商标诉讼中,中国企业作为被告的案件高达653起,涉及16636家中国企业。其中,231起跨境电商商标诉讼的被告中国企业委托律师事务所应诉,占比约35%

在这两类型的诉讼中,选择应诉的主体比例并未超过一半,这可能是因为跨境电商法律服务的提供者相较于传统法律服务来说数量较少。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应诉的成本相对较高,费用通常包括聘请律师的费用、法院费用、杂费以及可能的第三方服务费用等。加之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涉及的长时间和高成本,许多中小型商家往往会出于时间和资金成本的考虑,选择通过和解来解决问题,即使要付出冻结账户余额的 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出现了大量TRO案件的和解与应诉咨询,部分跨境电商咨询公司以及中国律所与美国律所合作,共同应对TRO诉讼。中方机构例如麦家支持、青枫TRO、中港星等。在这些合作中,处理案件数量较多的美国律所包括:


被告企业主要代理律所


来源:《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

整理/制图:智合研究院

结语

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额高达1.48万亿元,增长了15.2%。在美国市场,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市场份额超过三成,位居首位。截至2023年底,亚马逊平台上近一半的顶级第三方卖家来自中国,而新兴的中国电商平台SHEIN、Temu和速卖通也在迅速崛起,每月网页端访问量合计超过10亿次。

“附表A”诉讼案件的激增,无疑给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美国尚未对此类案件进行有效规制的背景下,构建一个成本效益高的应诉服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作者

刘子言

智合研究院中级研究员,中国/英国法学学士、美国法学硕士,关注法律服务评价体系,关注法律科技与数据合规



参考资料

[1] 中国知产权研究会、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

[2] Eric Goldman, A Sad Scheme of Abus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tigation.

[3] 在Bloomberg Law Court Dockets中以“Schedule A”为“parties”栏相关词,以“copyright, patent, or trademark”为“nature of suit”栏相关词,以“complaint”为“Filling Type”栏相关词,检索2023全年数据得出。

[4] 中国知产权研究会、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顾文倩Aro

分类 / 原创

智合
秉承“做中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器”愿景,智合旗下有智爱法律大模型、智拾网、智合标准中心、IGQC、智讯、智合研究院等多个业务平台。用AI赋能法律普惠,用科技助力法治进步——成立于2014年的智合下一个十年的使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