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宗:从传统,学创造。

教育   文化   2024-09-21 11:11   广东  

"

化身传递秘语的精灵‍‍‍‍‍‍‍‍


范承宗,1987年在新竹出身,从小热爱画画和捏泥人。父母给他起名“承宗”,是否寄托了传承光扬祖宗传统的期望呢?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范承宗让《考工记》富有时尚的光芒。



01

鲁班塔
“我们团队一直尝试师法古代人的工艺技法,也一直想用鲁班锁创作,鲁班锁在建筑领域、甚至很多国外艺术家都曾用过。” 在宜兰传艺中心,就是这个地点、技法和他们的想法合拍,范承宗决定要用鲁班锁来做点什么。
▲ 从外看鲁班塔
三轴组合积木+数位参数化建模,一个有虚有实、有密有空的塔形雕塑就搭好了。
‍‍‍‍‍‍‍‍‍
▲ 鲁班塔立面图纸
人们还能够在塔下自由穿梭。
▲ 站在塔底向上看鲁班塔
欲探索古老中国精密绝伦的鲁班锁逻辑结构之美,只需轻轻推动内设十二处可互动的鲁班锁结构。
 ▲ 塔上细节:三轴榫接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鲁班塔用了三种尺寸不同的木材。下层木材较粗、排列较紧密;愈往上空隙愈大、木材也愈细,原本想使用同样粗细的木材,但为了让结构稳固而做调整后,反而产生了透明渐变的效果。
▲ 由不同材质的木头搭成的鲁班塔


02
读海
在新竹市中心有一个百年历史的古迹建物,封闭了近四十年逐渐被人遗忘。

▲ 《读海》临时装置的入口

艺术家范承宗受邀为已有百年历史的新竹州图书馆创作空间装置作品,运用中式线装,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书籍装帧方法
▲ 装置内部
装帧技术自平面变形成立体,一座磅礡的书海,涌进沉睡已久的馆舍,至此,意识成为文字,文字落于纸张,纸张被针线穿孔捆绑,便终于集结成书册。
▲ 人可坐于装置上静思冥想
在为期半年的展出结束后,作品将被细心拆解,回到数千本书册的模样。
▲装置细部
在封面手工随机印上创作幕后的图稿与编号,这些书册将随人们一起流出馆舍,前往各处开始承载起各种故事,一如百年来在此更迭轮转的历史时光。
▲ 装置细节


03
读桥

设计师为诚品书店创造的一座如桥梁又如隧道的过渡空间,与《读海》一样,书册成为超过1500本瓦片般的立体单元。

▲ 电梯景观‍‍
书在翻页,正如手扶梯的运转,一旦踏上去便不停移动,精神与意识便不再停留。
▲ 电梯景观


04

受台湾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之邀请,设计师于现场以竹和藤手工制作了一件巨大的半透明空间装置,灵感来自台湾传统的古老文化——鱼筌
▲ 筌的外部景观‍‍
鱼筌,一种以竹藤经手工制作而成的古老捕鱼工具,隐含了一段古老神秘的海洋记忆,在许多族群的文化中都有这个器物。
▲ 展陈装置的外观‍‍‍‍‍‍‍
在不同文化中鱼筌的造形和尺寸不同,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在环境中容易取得的材料、企图要抓取的猎物、所设置的环境、以及各族群的审美等等。
▲ 仰视该展陈装置
但其中仍有共通的制作思维和造形生成方式,这些隐藏在有形器物背后的无形文化,就像是能顺应环境而生长的生命体。
▲ 艺术家的手稿‍‍‍‍
鱼筌这项传统的老智慧,在顺应截然不同的环境和猎物后,会演变成什么模样?猎物从各种鱼类,换成川流不息的往来人潮…
 鱼筌的实验模型


05
筑巢计画 I 绣眼画眉
山林间的绣眼画眉,是台湾特有亚种鸟类,因眼眶有一圈白色特徵而得名,在日月潭邵族传统文化裡,被视为灵鸟的绣眼画眉
▲ 绣眼画眉的外观
人们会在进行要事之前,仔细聆听他的鸣叫,将其声音视为指引的吉凶引导。
▲ 绣眼画眉的内部‍‍‍
择枝、联繫、草叶、花序、软垫,绣眼画眉的筑巢方式,被设计师以人类的木构与绳编技艺诠释,在伊达邵码头,为登岸的旅人筑起一座小歇片刻的巢
▲ 夜晚下的绣眼画眉


结语

令那些常年生活在忙碌劳累中的老师傅大开眼界的是,他们一辈子擅长的手艺,不仅仅可以做椅子、家具、竹笠和筐篓换饭吃,还能做出这么多奇妙无比的美好东西。

而艺术家范承宗,迷恋他们的惊人奇巧的手艺,人生的跌宕和经历,特别是积淀的感悟与智慧,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资料引述:
1. 筑巢计画 I 绣眼画眉 / 范承宗 | ArchDaily
2. 鲁班塔 / 范承宗 | ArchDaily
3范承宗造「鲁班塔」,让传统工艺技法得到新力量 (baidu.com)

4. 筌 / 范承宗 | ArchDaily

5. 读桥 / 范承宗 | ArchDaily
6. 读海 / 范承宗 | ArchDaily
7. 盐设计 · 范承宗:以竹为媒,传承和光大器物所蕴含的智慧与精神 (baidu.com)

编辑  欧阳徐琰‍‍
责编  李希喆


匠山行记
分享设计美学,呈现建筑现场,传播城市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