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烟火,四季安然:“食”力派社区食堂

教育   文化   2024-09-25 09:18   海南  
"

三餐烟火,四季安然

那些“食”力派社区食堂


解放老人双手的“家庭后厨”,养娃家庭的“小饭桌”,上班族的省时省钱密码......

在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中,有这样一些角落,它们以其独特的方式温暖着人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着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社区的温度。

这些“食”力派社区食堂,不仅是满足味蕾的场所,更是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平台,邻里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内外的社区食堂,探索它们的建筑设计如何与社区生活完美融合,如何成为居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1 RUN RUN RUN 社区食堂

02 Goodlife!Makan老年餐饮活动中心 

03 阿那亚第四食堂
04 宾川路502号悦享老年食堂
05 学珍食堂


01

RUN RUN RUN 社区食堂

马德里,Andrés Jaque

——小型城市科技农场,社区生活新体验


将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加入社区食堂设计,会产生怎样的社会互动?


Run Run Run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型城市科技农场,其厨房中烹饪的大部分食材都来自于这个悬吊花园


项目位于一个现代风格建筑的底部,内部设置了玻璃温室人工洞穴,以保护悬空的蔬菜花园



▲种植蔬菜悬挂在内部温室与外立面之间的缝隙空间内


▲缝隙空间中悬挂花园


室内空间围绕开放式厨房组织,设计旨在提供工作区和就餐区之间的现代分区方案,减少活动流线的重叠。

▲位于底层的开放式厨房


淋浴间、储物柜、厨房、菜园和餐厅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了类似生态系统的内部空间模式。食堂不仅仅是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还激发了人们探索城市的新方式,促进了个性化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

▲位于二层的就餐区与休闲空间


▲项目设计图


▲低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剖面图




02
Goodlife!Makan老年餐饮活动中心 
新加坡,DP Architects

——以食为本,核心是厨房的开放式老年活动中心


▲通透的建筑外观


Goodlife! 占地360平方米,用开放平面中心厨房的设计,让这个老年活动中心变得像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家庭!

这里没有“老年人专区”,只有“欢乐共享区”。无论是80岁的老奶奶还是30岁的上班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建筑内外产生交流


设计打破了传统封闭的老年活动中心的形式,将多孔的组屋底层建造成了一个色彩丰富开放的功能混合体,获得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充满吸引力。
建筑与周边的道路相融合,自然地将人们吸引到其中。内部空间延续了外部的开放性,以厨房作为核心,带动周围的买菜和饮食区域。

Makan在马来语中的意思是“吃”,它有将不同种族,年龄和宗教的人带到一起的魔力。以食物相关的活动为中心设置公共活动区域,让这里成为了社区的核心。

▲建筑平面,以厨房为中心


▲不同功能围绕饮食设置


通透的空间
设计师认为老年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因而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了鲜活的色彩和纹理,打造出一个老年人专属且充满活力的环境。建筑内部通过色彩分区,赋予每个区域独特的功能性。

颜色划分区域
总平面图

剖面意向图



03

阿那亚第四食堂

秦皇岛,明懿空间设计

——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项目外观

三面的落地窗,把大自然的绿意引入,人们仿佛在林间野餐。

坐落于湿地一侧的第四食堂,仿佛是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玻璃盒子。

设计语言以“屋中屋”的形态,有序地组织起各个空间体量。材质以白色为主,纯净整洁的设计语言是为了突出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湿地风光。

分析图

一条近40米的取餐路线,使顾客实现自主有序的取餐、就餐体验。通过在厨房、取餐区、就餐区和餐后回收区之间进行合理的服务人员分配,食堂能够在保持服务人员数量最小化的同时,确保运营的高效和有序。

室内概览

引入室内绿植呼应室外湿地环境的同时,柔化点缀了充满几何感的室内用餐空间。第四食堂以纯粹盒体的形式,重新考量室内语言、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简洁而充满几何感的室内用餐空间

▲靠窗座位

▲立面夜景

▲南北入口轴测示意图



04

宾川路502号悦享老年食堂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与精神需求

▲项目鸟瞰

▲从河岸看建筑

▲由道路看建筑

在这个以工薪阶层老年人为主体的大型住宅社区中,面临公共服务设施废弃、缺乏适老化设计、以及老年人餐饮服务缺失等问题。

为了避免社区食堂仅仅作为单一餐饮空间而造成资源浪费,本项目将提供一个行为交织的多义空间,同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本项目通过三个阶段的导览,引导人们从主入口进入:首先经过户外连廊,然后转向西面的户外休闲区,;最后从喧闹的城市氛围中步入温馨舒适的社区食堂。

▲东侧主入口
社区食堂不仅可以具有日常性的餐饮功能,也能满足非日常性的唱戏、演讲等老年人喜欢的活动,进一步弥补周边住区内外空间类别乏善可陈的缺陷。
在老年人的漫游全过程中,不仅设置了全套的适老化辅助设施,并且对于沿路径过程中的景观也进行了相应设置,旨在丰富沿途的空间体验。


▲内部环境

▲平面图

▲剖面图


05

学珍食堂

重庆,勉强设计事务所

——街区中最温暖的一角

▲项目外观
“学珍食堂”坐落于重庆渝北区的上域街社区,四周环绕着众多中高层住宅楼,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小店。食堂位于通往居民区道路的拐角处
食堂的主入口通过退缩设计,形成了一个可以完全开放的店面。低调的招牌设置与两侧加入的公共长椅区,让其处于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边界这里既是开放式的就餐区,也是周围居民自由交流的场所。

▲主入口

▲入口一瞥

“学珍食堂”的原始场地是由转角两个铺面打通合成。由于室内外存在高度差异,设计团队采用了“生长的屋檐”概念来统一空间,营造出一种自然而温馨的安全感。

屋檐从前面开始,顺着建筑的走势向后延伸,将原本相互独立的两个空间连接起来,同时向内部扩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转角右侧的休息区,通过进一步退让增设出绿植区。长条型的窗户设置让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得以平衡,给予顾客与周围居民更自由的空间选择。

▲转角右侧的休息区

▲绿植区
夜幕下的学珍食堂,逐渐成为街区中最温暖的一角,为夜归的居民提供餐食,为寻常路过的行人提供光亮与方便。

▲开放式门脸区域的灵活使用
内部设置了多种就坐方式,以多人位为主的设置让大家能自然地产生更多交流。
二层的单人位相对私密,可滑动的木窗为交流留出可能。使用全实木的椅桌让所触皆是温和与踏实。



▲室内
“学珍食堂”从设计到落地主张空间的友好性与持续性,是对当下社区型空间的一次真实探索与生活方式提案。居民在其中找到回归邻里社交的生活节奏。

▲平面图


结语

这些食堂不仅仅是建筑,它们是社区的心脏,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场所。它们用独特的设计语言讲述着各自的故事,用创新的空间布局满足着居民的需求。


无论是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老城区食堂,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高科技社区食堂,还是模糊商业与公共边界的深夜食堂,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食”力派社区食堂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温暖角落


在这里,“三餐烟火”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需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社区的纽带。


随着这些食堂的落成和运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继续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人们心中那份“四季安然”的寄托。


参考资料:

1.https://www.gooood.cn/run-run-run-by-andres-jaque-office-for-political-innovation.htm

2.https://www.gooood.cn/singapore-goodlife-makan-by-dp-architects.htm

3.https://www.gooood.cn/aranya-cafeteria-4-china-by-y-space.htm

4.https://www.gooood.cn/no-502-binchuan-road-yuexiang-senile-canteen-china-by-oumoumou.htm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袁兆童
责编  杨卓航


匠山行记
分享设计美学,呈现建筑现场,传播城市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