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传言“事业单位退休金将不再直接与职称挂钩”?!到底是怎么回事?评职称真的没有用了吗?
今天,我们详细说说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分析一下努力评职称还有没有意义。
养老金双轨制
2014年之前实施“养老金双轨制”,职称和职务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直接挂钩。
企业职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需要缴纳费用,退休后按月领取退休费,退休费由国家财政负担。退休费大体上与退休时工资挂钩:退休时工作满35年的,退休费按90%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养老金并轨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此后,职称和职务对养老金的影响就逐渐弱化了。
文件指出:“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简单来说,你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职业年金。
努力评职称还有用吗
养老金制度改革前,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主要由基本工资决定,而基本工资也很大程度上与职称挂钩;改革后,新制度强调“长缴多得、多缴多得”,事业单位养老金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退休金与工作年限和职称关系很大。努力评职称仍旧是有用的!
2014年10月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按新办法执行,交的越多拿的越多;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中人”,改革前未实行个人缴费的那段工龄,视同缴费(视同缴费指数根据个人退休时的职称职务和工作年限来定);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按老办法发放退休金,待遇不受影响。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绩效奖金构成,职称越高,岗位工资越高,缴费基数也就越高,相同工龄下的养老金也就越高: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职业年金与个人岗位工资挂钩,也就是间接与个人职称等级挂钩。
2015年同年入职的两位教师,如今一位是副高职称,一位是中级职称,副高比中级的基本工资差距起码有几百元,多的可达千元左右,每月缴纳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数额就会相差几十到上百元。
看似不多,但积累几十年之后,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多不少。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职称评审、
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等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政策原文